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达·高布乐》是易卜生探讨人物性格和命运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叙述框架下多个叙述人格的冲突,塑造了海达这一复杂从而引起不同解读的人物形象。海达是一位以自我为中心的悲剧人物,这不仅体现在她对周围人物带有主观认知的叙述中,也在周围人物对海达的多方面叙述中得到揭示。而剧中的其他人物也并非如海达这个叙述人格所描述的那样无趣和庸俗,相反,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更多是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2.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一个名副其实的悲剧形象,《窦娥冤》也因她成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悲剧作品。对窦娥形象悲剧起因的认识,迄今仍存较大争议。本文认为,借高利贷、做童养媳并非窦娥形象悲剧起因,而蔡婆婆在向张驴儿父子叙述被赛卢医勒杀经过时说的"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这句话才是祸根。它把窦娥推向了风口浪尖,是导致窦娥形象悲剧的直接起因。如果再作追究,窦天章一次借那么多高利贷,丢下七岁的女儿去参加科举考试,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属于间接起因。  相似文献   

3.
论古希腊悲剧的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的内在意义模式是引起观众恐惧和怜悯的由福转祸型。它作为一种悲剧精神和原则要求 ,成为古希腊悲剧文本叙事机制内容因素中的主要张力 ;古希腊悲剧的显在功能模式是作为一种隐含作者的歌队叙事。它通过歌队的合唱歌及歌队长的台词 (也包括其他作为隐含作者的人物或其它戏剧要素 ) ,在悲剧的情节结构、场景变化、人物塑造等方面制约戏剧 ,为悲剧的意义模式服务 ,成为古希腊悲剧舞台叙述的基本显在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代认知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奥瑟罗》的三位主要施喻者(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奥瑟罗)在隐喻过程中构建的源领域和目标领域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各施喻者的认知特点及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隐喻在塑造悲剧人物内心世界、构建悲剧冲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革命"之后的政治实践及历史叙述中,知识分子被定位在历史的"中间人"的位置上.文学叙事作为意识形态建构的一部分,在其象征秩序中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想象形成了某些"成长"模式.作为政治叙述的一个典型符号,知识分子遵循着阶级论的逻辑"成长",而作为人性化叙述的符号载体,他的"成长"又遵从个体的、人格化的逻辑,两重话语的交错、纠缠造成了人物性格的扭曲或文本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人物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最早论及悲剧主人公和悲剧人物性格。他认为悲剧主人公应是出身高贵、品德居中、犯有错误和过失的中间人。悲剧人物行动的自然动因是性格 ,塑造性格应遵循性格好、有抉择、前后一致、符合人物性别和身份的原则。悲剧人物理论是亚里士多德科学运用有机整体论和必然律因果观念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7.
当代女性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成就令人瞩目,但她们大多集中于女性生活的书写和女性形象的塑造,显示其难以超越性别身份樊篱的局限,而在叙述与风格色彩上的悲剧趋向,也暗示着她们创作的张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试析苔丝悲剧的心理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心理"超我"建构角度分析了哈代笔下女主人公苔丝悲剧的心理根源.由于人的身份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存在的称谓,而是一种社会身份的指向,所以在父权秩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确立必然要通过不断"内化"父权秩序的各种"规训"来完成.苔丝为了获得"作为女人"的社会身份经历了对父权统治秩序的身份认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她最初失贞的生活经历和最终遵循父权统治秩序建构起来的心理"超我"使得她的悲剧命运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与方法论创新密切相关。理性选择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均具有明确的方法论导向,它们对集体行动问题的分析过程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反思理性人假设和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基础上,社会规范分析认为,行动者决策遵循正当性的原则,社会规范具有认知塑造和秩序生成的作用。社会网络分析则认为,行动者嵌入在互动结构的脉络中,社会网络具有信息沟通和资源动员的作用。推进集体行动中层理论的发展,需要综合分析认知、策略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尔王》既是李尔因颠覆理智走向疯癫的悲剧史,也是爱德伽由无端含垢在困苦中磨练的成长史。莎士比亚通过非常态人物的塑造和伪装情节的诗化描写,向世人叙述了爱德伽这一戏剧角色经伪装疯丐承受磨难,历练困苦中的精神追寻,从“单纯”走向“成熟”而实现了人格升华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物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精华,而意象的精妙运用,则是莎翁最令人叹服的高明之处之一。本文力图从利用意象塑造悲剧人物性格、通过意象对比展示人物的善与恶以及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的预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阐述意象在莎翁四大悲剧中对人物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小说主要揭示了在以威塞克斯为典型代表的英国宗法制度下农村社会惨淡阴森的解体过程,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下这个保持着古老秩序的宗法制度社会从稳定到动乱,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反映了破产农民的理想和追求、痛苦和灾难。小说具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作者通过叙述《远离尘嚣》等五部小说包含的悲剧性主题的发展过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来揭示哈代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文学的大多数作品中有关爱情的叙述,遵循的并不是情感自身的逻辑,而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逻辑。不过,也有一些作品中的爱情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主流叙事的樊篱,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呈现出一定的另类色彩。这些作品中的爱情描写虽然也赋予爱情某种超验意义,但遵循的则是情感自身的逻辑,甚或在有些叙事中爱情会成为多重意义生效的场域。在这些小说文本中,叙述者或者在宏大叙述中隐现女性意识,或者在城市的新与旧中展现爱情,或者在诗意与情愫中表达男女之情的幽微。  相似文献   

14.
罗贯中尽艺术表现之能事 ,在《三国演义》中全力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 ,并由此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悲剧历程。《三国演义》堪称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 ,其中所蕴涵的悲剧美学思想 ,既是中国古代悲剧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对尔后中国悲剧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苔丝也是哈代在人物塑造上的顶峰。苔丝的悲剧命运让整部作品笼罩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气氛。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对苔丝命运的悲剧的起源、性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悲剧曾是西方文学中至高的文学样式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悲剧精神是西方文学的灵魂。悲剧精神主要凝聚在西方历代伟大的悲剧家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人身上。深入研究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 ,有助于对西方悲剧精神的把握。本文认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的根本特征是他们具有实现自由人格的强烈要求 ,具有强烈的超越冲动。他们对苦难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正是西方悲剧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变革国际秩序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兴国家是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对推动国际秩序变革有重要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作为国际秩序的塑造者和特权拥有者,对国际秩序的变革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更多的选择权,对国际秩序变革的影响也最大.在考察奥巴马政府变革国际秩序背景及动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美国的国际秩序变革政策及对国际秩序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包公戏塑造的包公为元代所独有,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而其背后又有独特的成因。考察现存元代包公 戏,包公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因为元代剧作家对包公性格的刻画综合史料记载,并且在戏剧创作中将包公赋予了审鬼通神的能 力,剧中包公机智权变,善用智谋,在塑造包公时的戏剧安排也遵循一定的程式。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中后期的长篇小说遵循日常写实的创作原则,在叙述语调上采取一种日常说话的平淡语调。这种语调是向民间立场的回归,同时也体现了日常生活自由无羁的弱化狂欢。贴近这种语调的叙述方式是具有中国古典风味的琐屑零碎的描述而非西方式的简练概述,这种叙述和语调传达出日常生活的本真情态,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激动人心、荡涤情怀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围绕中西古典悲剧不同的美学品格这一主题 ,就其在创作理念与宗旨、选材与主人公形象塑造、悲剧结局方式与审美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西方悲剧是作者哲学理念先行的产物 ,塑造了有权势地位的英雄人物 ,并以主人公悲惨毁灭收场 ,从而具有崇高悲壮的格调 ;而中国戏曲悲剧则是黑暗社会现实在作者笔下的反映 ,悲剧的主人公总是被欺压的弱势群体或弱者 ,并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 ,具有引人怜悯、义愤的凄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