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遗产在近年来成为一个热点,不仅政府层面在积极申遗,而且许多社会力量也加入遗产的申请、保护与重新定义之中,使得遗产在中国呈现出一种井喷状态。如何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解分析,并对遗产概念进行一种基于中国经验的反思成为当下研究的关注点。文章以与遗产相关的博物馆中物品作为切入点,首先梳理物品在中国传统中的意义及其所激发的情感归属感,然后着眼于当代中国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遗产实践的分析,以期对遗产与博物馆概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既是生产知识的文化机构,又是形塑主体的文化场域,知识的生产与主体的形塑均受制于菲勒斯中心主义。展品意义的生产是以菲勒斯文化为中心的知识生产过程。从物品、意义单元、图示化观相、表征的客体等四个层次来考察展品符号的意指实践与性别表征,可在文艺美学领域内推进博物馆研究与性别研究的缝合。通过揭橥展品符号所隐藏的菲勒斯中心主义“迷思”,肯定妇女主题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意义,重构公共文化空间,可为中国性别研究的本土化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民俗博物馆不同于历史类、自然类或其它类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民俗文物为主要职能的。从对公众进行民俗知识教育的场所的角度,结合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所开展的业务的成功经验,论述了民俗博物馆在构造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俗博物馆是典藏地区民众历史文化记忆的专业场所,是非遗遗产化实践中的重要表现形式.美国公共民俗学有关非遗保护的文化实践,可为我国民俗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借鉴,让我们在实践中遵循民间立场,尽量避免行政力量与学界反客为主的现象.烟台民俗博物馆在保护妈祖信俗方面基本实现了广泛的民间参与,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但在对非遗的整体保护上尚存不足,仍需探索非遗保护传承的新路径,给予非遗传承主体和社区民众更多的话语权,增强非遗的交流与共享.  相似文献   

5.
改建民俗博物馆要从其学科特性入手,使改建的焦点放在各民俗事项与大众的交流互动关系上,在此基础上设置情感空间,从而让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文章拟从对硬件设施的改建及软件设施的强化两方面进行进了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6.
馥碧萱 《社区》2017,(29):18-19
苏州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很多,但有一些分布是比较集中的,比如苏州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和苏州民俗博物馆,相互之间皆是步行可至的。如果加上这三个博物馆周边的拙政园和狮子林,刚好可以满足一日的游览。只是我去时那两座园林皆是人满为患,倒是博物馆里清静一些,故而博物馆留给我的印象比那两座名园要深刻。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改造以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在现代,社会化已经是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博物馆的社会化会引起人们对其社会功能的思考,并随之引起博物馆定义的不断完善。对博物馆定义的研究是博物馆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从博物馆定义的变化可以把握博物馆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脉搏,明确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因此,探讨博物馆定义的演变、原因及其与社会化进程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源流》2012,(3):78-79
兔子博物馆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收集了与兔子有关的一切物品。据称,这里的展品数量也和兔子的繁殖数量一样,呈几倍的速度增长。头发博物馆位于土耳其小镇阿瓦诺斯,馆主是土耳其的一位知名陶艺家。这里收集了16000多位捐献者的头发。  相似文献   

9.
城乡快速变迁背景下的空间、物界、行动、时间、自我异化共同催生了乡愁,促使人们踏上“寻根之旅”。乡愁表现为人对于特定的空间、他人以及自我的眷恋却又无可奈何的疏离。人与博物馆在真实的互动中产生的记忆、情感、对照以及体验纾解着城乡快速变迁背景下的乡愁。游客通过参观乡村博物馆再次将自身编织进地方、人际和自我的网络之中。因此,在城乡快速变迁的背景下,以乡村遗产、民风民俗、建筑、生产生活方式为展示内容的乡村博物馆,可以成为游客排遣异化、寄托乡愁的重要场所以及城乡文化、情感双向流动的接触地带。文章中所提出的异化、接触、博物馆化的真实等范畴有助于博物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为乡村博物馆旅游、休闲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学远 《源流》2010,(21)
位于广东东源县仙塘镇、距市区12公里的东源客家民俗博物馆,是依托一座古老的府第式民居——锁头独角楼而设立的。据了解,仙塘镇附近有古民居建筑30多座,选作客家民俗博物馆的这座民居建于明末清初、乾隆17年,1949年11月12日进行复修和扩建后栋。该民居已发展到1500多人,其中华侨近百人,民居共有66间房、23个厅、12个天井,此外,还设有书房、楼阁、厨房、澡堂、斗门、走廊、后花园及禾坪。  相似文献   

11.
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博物馆设计中展示与审美所体现的关系,提出了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博物馆展示设计应遵循的新思路和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主题数字博物馆在历史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博物馆已成为保护和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但基于实物的数字博物馆受传播主体制约,在资源组织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在数字博物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模式——主题数字博物馆,主题数字博物馆拓宽了数字博物馆的资源整合和教育传播功能,在文化宣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文中以"定窑文化"主题数字博物馆为例,具体介绍了定窑文化主题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思路、内容组成以及实现途径。主要观点将为促进数字博物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无障碍博物馆建设中的志愿者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障碍博物馆是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志愿者服务在无障碍博物馆建设中十分重要。我国无障碍博物馆和博物馆志愿者服务事业起步较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许多理念和体制上的不足。这一现状促使我们须拓宽思路,建立规范的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体制。同时,规范的志愿者服务体制对深入推动无障碍博物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博物馆近几年取得飞跃式的发展,文化惠民通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能更好地将文化惠及城乡百姓、普及大众。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外传播路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博物馆作为国际化传播进程中的外宣阵地和形象窗口,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深远意义.基于中国茶叶博物馆、日本茶之都博物馆、韩国绿茶博物馆的网站对比分析发现,茶叶博物馆网站设计多元化和信息有效性不足、外文版网页翻译的专业性和精准度需提升、文化体验和商业推广的范围有待拓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展示内容、提供技术发展、增加媒介融合、打造影像叙事平台等改进策略,以期提升茶叶博物馆的网站建设,推动中国茶文化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16.
华侨博物馆是专门收藏、展览有关华侨华人实物、资料的专门博物馆。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海外华侨与祖国的联系不断加强,对华侨华人的关注与研究也随之不断增强。华侨博物馆成为近年来文博事业的一朵奇葩、祖国与华侨华人联系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是现代旅游产业中浓缩文化的旅游资源。以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方法,对老龙口酒博物馆游客所具有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消费特征、需求特征以及游客感知特征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老龙口酒博物馆游客的学历和收入较高。性别以男性为主,年龄以中老年为主,职业中离退休人员占很大比例。游客以沈阳市民为主,对市外游客的吸引力小。游客的消费水平在101~300元之间。大多数游客慕名而来,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靠亲朋的推荐,这说明博物馆经营者不注重博物馆产品的宣传、促销。从老龙口酒博物馆游客的感知特征来看,游客最感兴趣的展区是酒文化和酿酒老作坊展区,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距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旅游:苏南博物馆和旅游业的双赢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苏南大多数博物馆经营状况都不太理想,原因很多: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落后、资金短缺、市场意识不强等,而对博物馆的旅游休闲功能认识不足,没有进行切实有效的旅游开发,更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旅游界同样没有对博物馆旅游给予应有的重视。博物馆与文化旅游密切相关,发展博物馆旅游能够使博物馆获得可持续发展,而旅游业也能赢得新的经济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态博物馆是将文化遗产进行就地整体保护,而传统博物馆是将文化遗产征集到博物馆中收藏或陈列。生态博物馆实际上就是当地的社会文化区域,社区内的居民是生态博物馆的拥有者。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博物馆于上世纪70年代建立于法国南部的一个工业小镇。如今,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已建起300多个生态博物馆。我国于1998年11月在贵州省一个古朴的苗族山寨中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刘建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支持博物馆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这不仅为博物馆事业发展迎来了春天,也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国内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文献的回顾,发现目前我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博物馆理论探索研究、地方博物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国内外博物馆教育比较研究三个方面。研究认为,未来研究应深化儿童博物馆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关注地方博物馆教育课程的研发与顶层设计,重视儿童博物馆教育的园本化、本土化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