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成才与就业》2012,(12):20-21
正近日,一部电视连续剧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在为剧中人物情节倾倒的同时,广大网友甚至开始模仿剧中半文半白的台词,一时间,"本宫""真真""方才"红遍网络。对了,这部电视剧就是被称为"后宫版杜拉拉升职记"的《后宫·甄嬛传》。《后宫·甄嬛传》展示了第一女主角甄嬛从一个低位嫔妃到皇太后的升迁过程,放在现实社会来看,  相似文献   

2.
港产肥皂剧《金枝欲孽》权谋斗争的内在逻辑吸引了职场女性的关注,并将这部后宫女人戏解读为“办公室政治教科书”。文章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后宫争宠的主题、男性视角的女性形象、男性拯救女性的叙事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种解读不仅没改变该剧文本的父权制特质,反而加强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3.
《后宫甄嬛传》是近几年来后妃题材剧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该剧以传记形式展现宠妃甄娠的一生。并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角全景式地描绘了后宫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后宫生活的险恶和不幸,塑造了包括主人公在内的后妃群像,以这些人物各自的不幸命运揭示了皇权之下后宫女性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1984》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审视《1984》,其女性角色之形象特征从两个方面被构建:首先,在小说中被以老大哥为代表的现代极权主义构建;其次,男性叙事者本着男性中心思想预设了这些女性的形象特征。《1984》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被双重塑造的处境。  相似文献   

5.
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总是处于依附男性的境地,这在女性主义觉醒的今天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奥尼尔作为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或罪恶或神经质或疯狂极端,因此被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是反女性的,可是细观奥尼尔的剧作,读者和观众不难发现他对女性的细腻关怀。从女权批评的角度入手,对奥尼尔剧作《榆树下的欲望》中女主人公爱碧的女性形象展开分析,以期从新的视觉展示奥尼尔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并给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现代解读。这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牡蛎与珍珠》中的三个女性,或被刻画成浅薄的美女、践踏宝物的猪以及打开墨盒的潘多拉,或被丑化为逼夫出走的妖,或是为男性马首是瞻的小女人。通过审视剧中所暗藏的男性话语和父权制文化,揭露了剧中人及剧作家等男性他者对女性的丑化、涂抹。  相似文献   

7.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多产作家,《兔子,快跑》是当代的代表作之一。从女性批评角度来看。可发现该小说完全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文本模式。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完全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中的厌女情绪的延续。是男性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作者创作意识中有着对女性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古苗语的*mripD是"人、动植物的母亲"也是"首领";*maC的本义是"由女人承嗣的世系";*praB是"父亲"也是"捆绑、黏合"。从认知语言学的文化模式来看,在苗语的提问和并列结构名词或固定短语中,女性处于无标记地位,男性处于有标记地位,这说明在古代女性被认为比男性更重要;在湘西和黔东苗语里,姨系亲属称谓等同于堂系的亲属称谓,都被认为是兄弟姐妹,并禁止通婚。这些语言学证据和其他社会习俗证据共同构成系统的证据链,证明历史上苗族的确存在过母系氏族制。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岁首播出的长篇历史剧《雍正王朝》是一部光头长辫冠盖云集的男人戏。按照“后宫不得参政”的大清朝祖制(后来慈禧破了规矩),这部表现雍正治理天下的电视剧没有贯穿始终的女主角。但“第五代”女导演胡玫凭着她对女性戏的擅长,对剧中不多的几个女性角色的表现各有情致,为这部男人戏增添了丰满的羽翼。  相似文献   

10.
福斯特的经典之作《印度之行》丰富的内涵和主题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人物阿德拉的经历和处境代表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从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分析小说中阿德拉与男性人物的对话。对话中女性的声音首先被男性权力反复压制,最终通过自身的力量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规则挑战,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身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3月底,一部由郑晓龙导演,改编自网络人气小说的宫廷大戏《后宫甄传》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等全国多家卫视热播。在剧中,一位眉眼秀气、端庄持重的"沈眉庄"以她的大气从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最别致的皇妃"。她的扮演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比经典童话和《染血之室及其他故事》,可以发现,卡特通过改写童话中的角色,推翻了男性的英雄地位,建立了女性主体意识,为女性反抗男性霸权、呼吁女性抗争不公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剧作家苏珊·格莱斯佩尔的独幕剧<琐事>展示了男人和女人在舞台空间上的隔阂,本文从女权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解构两性语言行为的根本差异、两性对话语权的操控差异以及两性之间自由与压迫的对立这几个二元对立的关系,暴露出男性信息交流方式的局限性和女性感情交流的优点,剧中的两位女性正是通过关注男人们所不齿的"琐事"与女主角无声的言说颠覆了男性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主义批判的角度,广告中存在着对女性性别歧视的倾向。从表象上看,广告把女性放在被看的位置,作为男性欲望的对象,从深层次分析则是男权意识对女性的拘役和占有,侵犯了女性人格的尊严和平等。  相似文献   

15.
陈端生在《再生缘》中所塑造的男性形象有着很明显的阴化倾向。本文从传统文化、作者以及观众3种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期对女性弹词中的同类现象有所阐释。  相似文献   

16.
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被排除在主流话语权之外的,虽然在中国古代婚恋戏曲中女性是绝对的主角,但其实她们是男性作家笔下的"他者"。从第一女性配角的角色功能设置来看,她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男性的心理需求和思维方式来塑造的,是男性作家对女性带有男权色彩的一种隐性的塑造,是"男权中心"的思维承载。  相似文献   

17.
以韩剧《我叫金三顺》为例,分析了近年来韩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从金三顺这个新女性形象入手,通过与传统女性形象的对比,探讨新女性形象在韩国能够受到认可的社会背景,分析新女性形象能够成功构建的三个原因:从表层意义来看,新女性形象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韩国女性自我价值意识萌发;从深层意义来讲新女性形象符合韩国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三是此形象迎合了受众的审美取向,受众的“满足与使用”使得新女性形象被接纳.  相似文献   

18.
简钒滤苟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作家.她被喻为反讽大师.其代表作之一<爱玛>中的反讽艺术被评论家从不同的文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从自由间接引语的角度结合语言学工具对<爱玛>中的情景反讽进行阐释,并探讨奥斯丁作为一名在男性为中心社会里的女性作家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金色笔记》中的男性形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性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从其出版之日起就被作为女性主义者的圣经,很多研究者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大量的阐释与分析,但对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却少有问津。本文从两性关系的角度解析这些男性形象,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摘要]在20世纪女性形象书写史中,“十七年”(1949-1965)的铁姑娘等女性政治身体书写因为缺乏女性特征被排除在历史之外。如果从20世纪女性运动历史整体的角度来看,“十七年”的女性政治书写实际上是从政治学与社会学角度解决了“五四”时期的“拉娜”出走之后的问题。 “十七年”的铁姑娘等政治身体则为中国女性平等权利建构了合法性的知识阐释体系,建构了女性的“社会性成人身份”,也为新时期(1978年以来)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提供了知识前提。因此,“十七年”女性政治身体的书写在20世纪女性美学书写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