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在近阶段的重大历史任务,而维护好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当前,应充分认识到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治安建设的重要性,在充分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有稳定的社会治安为其保驾护航,农村社会治安应当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需要,是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需要,同时,诸多有利条件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浅议周新华,夏大胜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但是,在深化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民族地区农村也产生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社会治安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有的...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农村地区已进入老龄社会且农村人口老龄化已较过去明显加快。这种状况对湖南农村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了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以社会保障为主体的健康老龄社会,以建设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主义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5.
随着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行,维护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维护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就必须加强农村公安派出所的改革。农村公安派出所的改革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农村公安派出所的改革必须通过重视农村公安派出所的工作、提高民警的素质、改革农村派出所的勤务方式和考核方法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随之产生,尤其是土地、山林权属纠纷、农民权益、组织建设、农村治安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机制缺失、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密切相关。当前,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和农民素质、创新稳定机制,才能有效保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两型社会建设不能忽视农村地区。但是,中国农村具有自身特点,不能完全沿用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做法。通过对比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文章构建了农村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用于分析农村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差距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友松 《中南论坛》2007,2(1):64-6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要有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和乡风文明建设,解决好农民工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必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克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应对全球共同问题的挑战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紧迫性;论述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农业投人力度,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力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较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而研究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问题,并对之作出分析,提出对策,从而加强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安全和弱势群体社会保护长期依赖于传统的家庭、农村社区和少量制度安排。但在转型期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农村传统保障已陷入困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缺失带来的影响已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和安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安全”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安全网,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效果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通过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黑龙江省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在经济发展、传统思想和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政府应采取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政府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立法步伐等措施,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已进入“风险社会”。相对于城市而言,缺乏社会保护机制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由于抗风险能力脆弱而陷于困境。出于对城乡社会稳定和安全形势的忧虑,社会开始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问题发展的症结,并寄希望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文章试从风险社会视角认识农村社会发展困境,并从“社会整合”角度认识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价值基础,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安全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探求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分析了现行这一制度的基本情况和建立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最后重点提出了建立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农村社会伦理建构的基础,也是关系农村养老乃至农村文化建构的重要问题。我国北方农村亲子关系中普遍存在"接力"走向,而"反哺"严重不足,这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深重的乡村伦理危机,甚至影响着整个乡村文化的建构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因此,新时期必须加强社会的引导与干预,一方面,加大传统"孝"文化宣传,引领和谐、公平的亲子关系建构;另一方面,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填补亲子关系迅速转变造成的养老空白,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 is not only harmonious rural social ethics construction, but-also the foundation of rural endowment and even rural culture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important issues. The rural north -China in parental relationship to exist generally "relay" to, while "feedback" severity shortage, this is in some extent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caused heavy country ethics crisis, even affecting the whole village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propulsion. Therefore, the new era, we must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society, on the one hand, increase the intervention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propaganda, leading the harmony, fair parenthood building; on the other h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fill in parent - child relationship caused by the rapid transition of endowment blank,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面向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缺陷。因此,重点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及贫困农民三类弱势群体进行医疗保障,集中完善包括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实现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最终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住宅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新型小康住宅。这既是新世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