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是今年地方两会上的重大主题之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更是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特别关注。我们看到,由于自身存在体制、文化和身份三重弱势,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在社会融合问题上面临更为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母语负迁移等影响,常在汉语写作中出现词汇和语法等偏误现象.为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水平,应加强片段化情境写作、重视跟踪循环式写作、进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专项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教材与配套练习的专业化程度、教师提高自身写作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5.
城市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而民族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则相对滞后。少数民族为摆脱封闭和贫困,向城市流动的趋势逐年增强,少数民族的散居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得更为深刻,更为充分。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繁荣的方针政策,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做好新时期城市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本文的目的是运用基尼系数的测算方法,采用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通过对甘肃省各少数民族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定量分析,对其收入分配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收入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通过对宁夏回汉收入的分析比较,找出导致少数民族收入低的问题,以此得出一些建议,以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机制问题,这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中国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区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正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社会支持理论,论述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的缺失,分析了社区支持在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与心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支持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由于空间跨度和文化心理跨度的存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的适应过程是一个充满竞争、对抗、同化与顺应的过程,给城市管理和发展提出了不小的难题。本文以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中的适应状况、适应过程、适应特点及适应中存在的障碍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发展能力的构建是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此,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首先要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文章首先提出了一个分析自我发展能力的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对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认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尽管已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发展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低,自生能力弱,依然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的内源性制约因素。在这一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战略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正持续赋能教育的创新与变革,重塑智慧教育这一未来教育的新范式。首先,本文阐释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育人格局。其次,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民族地区的推普典型,分析其语言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现状,探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化发展的现实机理。最后,文章基于系统思维和协同理论,通过理念、模式、教师、环境、资源、评价六要素的创变来构建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教育体系,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铸牢各族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推动具有共同性的国家通用语与具有差异性的民族语言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基于对河池、百色两地的民族地区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沿着“国家通用语和壮语均衡发展、倡导多语多文化共同繁荣”的语言文字发展思路,提出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为:其一,精细化开展推普工作,彰显推普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其二,固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地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具体包括:用政策法规固化壮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地位,在母语地区和民族聚居区营造民族语言使用的环境;在广西少数民族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办实施双语教育的幼儿园、小学以及中学;加大少数民族语言宣传力度,开发人性化的多种语言文化服务,发展语言产业。研究结论旨在为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贡献广西智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因此,要大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条件,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要着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从而使其在培育自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担当起国家民族政策的宣传者,担当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的责任,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的缺乏是造成民族地区贫困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是该地区跳出"贫困陷阱"的关键。但由于投资主体不同,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会存在显著差异,使得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乏力。对此,作者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坚定不移地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其推广力度、普及程度和规范水平,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本文由语言的工具和文化功能、经济和社会价值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语言环境所具备的重大意义,分析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现状,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深化的策略,后扶贫攻坚时期应将语言扶贫事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的“精准推普”工作,充分释放推普典型和示范基地的引领力,积极动员各级力量以助力推普攻坚行动,从而实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7.
18.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关系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对来自西北地区的5所高校近6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体水平较高。情感归属行为自觉等维度方面从考察人口统计特征因素对其影响的显著性程度上看,政治面貌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维度的影响差异最为显著,性别、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社会交往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可通过课程思政、党员引领、实践养成、以网致胜等途径增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影视是生产、培育、传播并塑造各个民族共同心理的重要载体,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机要素,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主要从少数民族影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视角进行分析得出: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传播、创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并在理论与实践逻辑两个方面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具体来说,理论上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逻辑上的紧密相连与结构逻辑上的相辅相成;实践上主要表现其传播、创新在功能逻辑上的相得益彰与选择逻辑上的殊途同归。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传播、创新层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重逻辑,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影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