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善美的极致"一直是孙犁执着坚持的文学追求。在这样的文学观念影响下,"阶级"和"革命"等意识形态话语在他的小说中被"装饰"成优美的田园风光,变成了一幅有待发现的"风景"。在孙犁笔下,风景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审美层面,而是包含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内容,而这样的意识形态内容是作家主动渗透和主观建构的。"革命风景"在孙犁小说中真正成为了主体和客体相互建构,个人与时代相互纠缠,自然、历史、时代相互渗透的文学景观。在孙犁笔下,看似云淡风轻的田园风情、温情脉脉的人性人情,其实都包含着抗战背景下多种话语的张力书写;看似革命话语统编一切,但人性话语却在张力书写中成为风景的一极,最富艺术的生长力和时代的穿透力。这样的书写范式,主观上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客观上开拓了革命话语的书写空间,使得孙犁小说的风景书写呈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郭晓平 《东岳论丛》2019,40(11):47-58
呈现在小说中的风景,始终有被隐匿和剔除掉的"现象学自我"存在。在这种视角下呈现出的小说风景,必然传递着隐匿的小说家试图传递的丰富的情感、情绪、思想、理念等主观意义内涵。与此同时,它也成为了一种叙事修辞手段,干扰和控制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由感知风景出发,准确到达风景内涵的"话语场"。因此,共同的认知思维和感知方式和机制,打乱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孤立割据状态,风景与人、作者与读者建立起信息交换的联想网络。  相似文献   

3.
王敏 《阴山学刊》2021,(2):35-39,68
新时期以来蒙古族儿童小说创作成绩斐然。其成长书写显示出鲜明的主体间性色彩,即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蒙古族与汉族文化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探寻儿童的成长,构建民族性意涵。这种独特的写作特质可以为中国儿童小说的成长书写提供不一样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黄连平 《中州学刊》2002,1(6):76-78
长篇小说《桥》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 ,是废名小说意境创造的集大成者 ,在意味深长的意境营造时 ,追求整体意蕴的展示 ,讲究人物对话的设计 ,显得既层次纷繁又含蕴丰富。《桥》还是一个物象的世界 ,风景的世界 ,一个时间消逝了的宁静的物象和风景的世界 ,这种世界既指向想象、幻想的世界 ,又点化想象、幻想的世界 ,将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5.
丁润生 《江汉论坛》2007,(7):120-123
当代中国文坛1990年代女性"私小说"书写,一直被界定为是以自传、半自传的形式演绎了消费现实中的欲望洪流,对欲望的书写不带任何文化意图,也不带任何价值拷问.采用米兰,昆德拉关于"小说"定义观照,不难发现,女性"私小说"这种文本形态的价值在于:满贮着生命的张力,探究了女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角度问题——叙述者所占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调节。”①可见,/J’说视角问题在整个小说理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对视角问题的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现代小说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在19世纪末对世纪初,现代小说理论在欧美渐趋成熟,小说视角成为重要的关注点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小说视角理论伴随着20世纪初的文化输人被介绍到了中国。本文试图通过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家对小说视角理论及其功能的认识作一番考察,以期对中国现代小说视角理论有一大致的了解。现代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7.
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世界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文化传统角度观照两湖现代文学,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两湖现代作家浓郁的忧国忧民的经邦济世情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家国天下的“大写”之中往往交融着强烈的屈原式的孤独个体性感受和愤懑激情,这是两湖现代文学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书写的“异彩”与特色;与此平行的另外一条思想脉络是以老庄为起源的道家文化以及后来的佛禅文化,在两湖现代文学写作中亦有不同凡俗的表现。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为读者提供了面貌各异的地域风景、风俗和风情场景,增强了文学的地域色彩的丰富性,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审美体验,其中,楚地巫骚文化的书写不仅是一种审美意义的呈现,而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已经引起作家和读者的关注,其间的得失成毁也足以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对小说的研究似乎有一种模式化的套路———固定在小说创作的文学因素方面。而对作家创作影响极大、为作品产生提供了丰富养料的文化因素则涉及较少,甚至忽略不提。因此,小说研究极易陷入片面性与表面化的研究误区。最近,笔者读到贾剑秋著《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一书,不禁耳目一新,犹如看到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一道新风景。该书打破了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习惯思路,将阅读个体与小说文本的沟通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以适应物像丰富、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对文化沟通、传递、变异、整合的解读需求,准确地体现了“小说是文化的立体影像”这一…  相似文献   

9.
传记与中国现代小说发生真正意义上的互渗融合始于五四时期。此一时期的传记体小说在叙事上较少受制于现实的束缚,更多地倾向于诗意想象与生命抒怀,传主的"情绪性"通常遮蔽了传记的"历史感",凸显了对于现实生存的形而上的诗意化诉求。到了20世纪30年代,现代传记体小说在文体特征上被赋予了别样的色彩,在社会历史的坐标系上以审美形式诠释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身份"书写,它不仅仅是自我发展的生命确证,而且更是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效性选择问题,意味着对特定时空里的承诺、责任和义务的担当,从而确立书写主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这种合乎某种"价值观"的身份想象图景便是30年代传记体小说的主要叙述修辞。  相似文献   

10.
陈桃霞 《江汉论坛》2012,(3):110-113
中国现代作家如徐志摩、许地山、老舍、郁达夫等都曾置身南洋这个文化场域,并书写了不少相关的南洋文本。这种南洋书写并没有深入到南洋社会内部,未能真实反映出南洋的社会历史现状,相对于从西洋、东洋寻求文化知识或革命真理这些启蒙现代性或革命现代性目标而言,中国现代作家的南洋叙事别具一格,其中亦折射出现代作家面对南洋时的文化优越心态。  相似文献   

11.
王建平 《殷都学刊》2004,(4):104-107
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其鲜明的写作目的 ,规范的编排体例 ,丰富的学术内容奠定了他文字学家的地位。《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博采通人、反对门户之见 ,敢于创新、反对因袭旧说 ,创作态度严谨、反对主观臆断等学术著作的写作特点 ,则体现了他的文章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写作学和应用写作学(为应用文章写作学)是写作学中两门研究对象不同的学科。文章写作学的“文章”和应用写作学的“应用文”是文体分类学中两个不同的文体类概念,它们的含义、特点和所包括的文体内容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文体是陈寅恪唐诗笺证中的核心概念,它的内涵是措辞、体裁或体制和文备众体;在文体革命--中唐古文运动--的背景中,它进而获得历史性释义即文本史;文本史的构成必须依赖于写作行为.因此,陈寅恪的文学史观整体上可以被表述为文本及其写作的历史即文学史.  相似文献   

14.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的写作教学一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大学英语教改的关注点。而网络环境恰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写作便是众多平台之一。通过探讨传统模式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与网络环境下英语博客写作相关内容,提出将英语博客写作与传统课堂中的写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不仅是一种学术事业.而且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相信在大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实现,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也必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孙江 《文史哲》2006,(1):12-13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以其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具有的重大促进意义,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担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以来,从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入手,首先对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内外学者撰写的本组笔谈,就是一部分相关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时尚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景观,有着复杂的生成背景。本文通过对其特点和生成背景分析,强调作家应将时尚形式中前所未有的秘密揭示出来,文学作品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非构思”写作理论对写作学“构思论”的观点的质疑,“构思论”写作学理论在中国的写作实践中产生的弊端和它自身的矛盾之处,论述了“非构思”写作理论产生的背景、渊源,强调“非构思”写作学理论的本土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气脉贯通浑然一体——应用写作过渡、照应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和照应是应用文结构的组成部分,它借助于层次和段落来完成.通过段落过渡、句子过渡、首尾照应、题文照应等方法使文章中心突出,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