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靖武 《船山学刊》2002,(4):142-142
宋玉是战国末年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 ,历来和屈原并称“中国文学之祖”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汉书·艺文志》载 ,宋玉有赋1 6篇。据《隋书》和新旧《唐书》记载 ,隋、唐时期曾有三卷本和两卷本的《宋玉集》传世。但到宋代即均已失传。到了明代  相似文献   

2.
吴广平 《云梦学刊》2005,26(2):42-46
宋玉《神女赋》写的到底是宋玉梦神女,还是襄王梦神女,这是一个古今争讼不已的学术公案。弄清这一问题,不但有助于对《神女赋》的准确理解,而且对于探索代言体的起源亦有重要意义。根据《神女赋》的文本实际、《神女赋》与《高唐赋》的内在联系、魏晋至隋唐大量诗人诗作的佐证以及文化人类学提供的圣婚仪式材料来看,梦神女的应当是襄王而非宋玉。在《神女赋》中作者宋玉代表襄王、用襄王的口气来叙事和抒情,实开汉代辞赋“代言体”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宋玉《微咏赋》辨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微咏赋》晚出,引起研究者的怀疑,明杨慎、胡应麟以为“宋玉《微咏赋》为宋王微《咏赋》之讹”,然其所论是为臆说,不足为据。考《微咏赋》代巫山神女立言,实为借神女之咏叹,抒写作者沉沦、流离之情怀。以之与宋玉生平遭际和思想情绪相比较,甚是吻合。又考《微咏赋》韵例,符合上古语音的用的规则,实非后世人所能为。因此,宋玉《微咏赋》绝非南朝宋王微《咏赋》之讹;宋玉确有作《微咏赋》之可能;即使不能肯定《微咏赋》为宋玉所作,至少也应当承认它是两汉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子部小说类,而把《搜神记》著录于史部杂传类,这一方面说明二者在文体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世说新语》不同于《搜神记》的文体特征可归纳为一个“小”字,一是体制小,即篇幅短小,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即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隋志》于小说类著录《世说新语》而弃《搜神记》,表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正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5.
郝敬 《兰州学刊》2011,(1):108-114
文章选取成书时间与《史通》相近和稍后的《史记索隐》与《史记正义》,将其置于《隋志》和《新唐志》之间,对其引书中与“小说”相关的22种书予以重点考察,然后结合刘知几对采“小说”入史的态度,探讨分析了唐人所持的“小说”观念:以“道”为核心判断标准,外围概念随不同时期或不同史家对表达之“技”的认可程度而存在动态增减。这种以阐述“小道”为核心的“小说”观念,经由《汉志》《隋志》《旧唐志》《新唐志》直到《四库全书总目》,始终是史家著录小说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6.
黄河 《船山学刊》2011,(1):69-71
《韩氏易传》已经亡佚,通过《韩诗外传》研究韩婴的易学思想是目前比较可行的一种办法。此文从《韩诗外传》入手,通过对其引《易》论《易》的材料逐条解析,揭示出韩婴对《周易》经文有很多独到的理解和精彩的阐释。其治《易》风格也在历代易家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反复争论与深入探讨,在宋玉研究领域取得了三大标志性成果:确定了宋玉赋作的真实性.充分肯定了宋玉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断完善了<宋玉集>.但在宋玉研究领域.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再认识、再讨论、再深入和再加强,其中包括对宋玉全部作品归属的确认.宋玉在文学史上的正确定位,宋玉生平经历的科学探讨,宋玉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宋玉作品的深入解读.宋玉研究者的合作与交流等.  相似文献   

8.
"诗圣"杜甫与"悲秋之祖"宋玉精神相通,宋玉的代表作《九辩》开创了寓悲情于秋景的全新境界,杜甫的七律组诗《秋兴》八首从意象、意境及精神境界对宋玉的《九辩》都有全面的承继与发展,由此而成为唐诗悲秋主题的典范之作,代表了唐诗悲秋主题的最高成就,既体现了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兼容并包的好学精神,也彰显了文学发展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中国文学史>将宋玉的楚辞<九辩>当成唯一的代表作,是承袭了早已过时的"疑古"思潮,否定了宋玉对其楚赋著作权的结果.其违背历史真实的负面作用十分严重.作家的代表作,应是最能体现其创作特点、技巧、风格、水平和成就,且具时代性的名篇佳作:同一作家,可以有一篇以上的代表作.目前,学界日益普遍认同的宋玉楚赋作品已有上十篇.宋玉好楚辞而以赋见称.应当在<九辩>之外,从<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宋赋中研定一、两篇,一并作为宋玉的代表作,以切实恢复宋玉在文学上固有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0.
刘湘兰 《江淮论坛》2006,(1):136-142
《汉志》小说家类著录的书目说明,最初的小说主要是被各家学说摒弃的浅薄琐细的说理文;《隋志》小说家类著录了大量带有鲜明叙事风格和娱乐性质的作品,小说观念重在叙事纪实;新《唐志》则在此基础上,将大量记叙神仙鬼怪、虚诞离奇的作品从杂传类退入小说家类,首次突出了小说的虚构性;《四库全书总目》将更多的参神异、记怪诞的作品从史部退入小说家类,并且把说理文从小说领域中清除出去,最终确立了小说最重要的文体特征:叙事性和虚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