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与现代化的双关性上凸显其基本规定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在中国特色、国家个性上加以理解,也要在现代化的共性上、普遍性上予以定位。从总体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属于“现代化在中国”而非“中国的现代化”。因此,必须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确立现代化的规范含义,以其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背景。这既是不同于历史维度的一种理解进路,也是不同于价值维度的一种解释方式:规范意义的现代化,超越了现代化是否值得、性质好坏、合否理想的长期争执,将现代化落实为各方共同承诺的那些社会变迁指标上;同理,这样的认知,也超越了历史进程中的现代化,先发国家施加给后发国家的现代化痛楚、先发国家在原发现代化过程中的蛮性表现,都不构成颠覆现代化规范含义的理由。换言之,现代化是中国必须完成的社会转变与国家任务,接受或拒斥的主观意愿都对之不构成阻隔。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指以科学技术发展为核心的变革及其在人类社会所引发的一系列转型发展。我们可以将现代化的核心理解为科学的先进性和技术的领先性。这种理解可以使我们找到世界上关于现代化的多种观点的发生根源,进而可以将现代化理解为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及其造成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追求的梦想,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个梦想的最新实现方式。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指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中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性。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将使中国的社会面貌、生态环境和文明形态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和本质要求,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依附论”和“历史终结论”。具体而言,在理论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表现在三个向度:现象发生学向度力图重思从“西方式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变;历史发生学向度旨在呈现从西方“全球殖民”到中国“全球治理”的世界图景;系统发生学向度重在超越资本主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范式,在马克思主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进路中,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在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突破资本主义局部现代化困境、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资本主义物质与精神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本主义生态破坏危机、资本主义侵略剥削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基于此,我们要以数字经济为现实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示范性方案;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局统筹,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样本;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布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开放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虽没有明确提到“人的现代化”这一字眼,但包含了丰富的人的现代化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人的发展,走出一条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精神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和平发展空间。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依靠人民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能够反哺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目前人的现代化过程还在不断推进,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导,从每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关系世界、每个人自身入手,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推进人的素质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王伟光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3-18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的新形态。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扩张与掠夺,中国式现代化是民主平等、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苏联模式现代化的再版,也不是苏联改旗易帜现代化的翻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中国特色,也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也不同于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是符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对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独特创造和独特贡献,其独特性主要包括: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在经济特征上表现为实现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经济的突破创新;在政治优势上表现为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真正实现;在文化品格上表现为博采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共促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表现为以改革开放创新引领国家持续发展;在世界构想上表现为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7.
8.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中最复杂、最深层次、最艰难的文化转型。历史发展和新的时代赋予了中国文化现代化以新的内涵。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时代性与民族性、本土化与全球化、一元与多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六个对立统一中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进行了长期的持续性探索,从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脉相承,走过辉煌的历程。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积累了弥足珍贵的丰富经验,为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厚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原创的、独特的理论命题,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原创性意义的思想观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国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是对“西方中心主义”“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和超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现代化实践的理论宝库,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11.
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整个经济工作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综合平衡的重要。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学界对此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在理论上逐步解决了不少问題。但是,对综合平衡究竟是什么、应当做些什么和怎样做,大家的看法还不是完全一致的。特別是联系到实际工作,沒有解决的具体问題就更多了,其中有屬于认识的问題,也有屬于由认识所延及的方法问題。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对综合平衡就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神秘感,认为综合平衡太“玄”,似乎高不可攀,这也是由于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实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的实践形态和“具体化”,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发展的个性特点和特殊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更是系统的理论,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念、目标、发展战略、制度基础、文化蕴涵等多重内容的总结提炼。本文试图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的理论分解,从中国智慧、中国自信、中国理念、中国战略、中国方案五个角度,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以便中国更好认识自身,有利于世界正确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进程,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基于具体时期的具体国情,经历长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历史沉淀出的动态过程与理论,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一理论视阈,从理论指引、现实导向和世界意义三重维度,深度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发展性、先进性和全面性,阐发其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的遵循和彰显,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以往现代化模式在价值旨归上的高维超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在这种现代化方式当中,始终展现着对人的关切,将人的幸福生活与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样一种对人的关注既受到中国悠久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在当今的实践中也不断践行着这样一种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归根到底,就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走出一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为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制度体系、确立了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密码"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制度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因而,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以及"苏联模式",走出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所谓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总结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作基础,同时也吸取国外一切对我们有用的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多快好省的现代化道路。什么是我国的国情呢?我国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勤劳、勇敢、智慧的广大人民,有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培养出来的优良革命传统,有解放后三十年建设起来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这些都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一些特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奠基、开创和不断向前推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根基于中华文明,来自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明的激活再造。“第二个结合”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视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路径。作为古老文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创造出的现代化新的共同特征的高度总结,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突破,具有从中国实践中创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和文明理论的伟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科学产物。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多侧重宏大叙事和治国策略,呈现“理”多“情”少、重“理”轻“情”、缺乏“人”“情”滋润的状况,容易导致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内在机理和大众认同内在机制的协调程度不高。从中国文化所蕴含的认知逻辑和认知路径上看,“合情”才趋“合理”,“入情”更易“入理”,“通情”才能“达理”,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感维度具有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及理论逻辑;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感内涵和实践表征,即对历史敬仰之情、对人民敬重之情及对民族担当之情;探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述情力”、系统梳理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情感资源,有利于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论域和视角,厚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情感基础,集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20.
卢旭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6(4):22-30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盛景,构建了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话语体系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展现出鲜明的多元特征,如强烈的政党引领、坚定的人民主体、明确的目标导向以及深远的世界意义。这一道路以话语体系的构建为表达形式,通过系统叙事讲述中国社会发展的事件和行为过程,旨在传达特定的文化与价值观,进而影响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叙事内核、中华文明为叙事底蕴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也是基于中国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实践经验而发展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该叙事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多样特征,并显现出以下叙事特点:强调主动叙事,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现代化的自主性;注重生动叙事,呈显人民主体地位的现代化实践的鲜活性;强化历史叙事,标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渐进性;重视全球叙事,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参照性。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多样特征出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叙事特点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也能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