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忘”是道家的哲学范畴,它有深邃的审美内涵。英国诗人约翰·济慈也主张“忘”,这是诗人的“忘”,先有审美意义,进而表现出了哲学意绪。道家和济慈都提出“忘”,但“忘”的目的指向与具体内涵不同:“忘”在道家和济慈那里都是修身之法,不同的是,道家之“忘”侧重于对精神世界之苦难的救赎,而济慈之“忘”则侧重于营造诗化人生;道家之“忘”和济慈之“忘”都在于达到审美静观,道家之“忘”的审美目的是在不自觉中达到的,而济慈之“忘”则直接指向审美。  相似文献   

2.
所谓“作文档案”,就是把学生习作前期贮备的材料、习作的评改意见以及修改后的习作进行编号整理形成的材料。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每次作文的情况,在记忆中保留的数量特别少,甚至被忘得一干二净。他们记不清自己曾经写过怎样的习作,作文的优点、问题在哪里。下次作文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应用经验,不能在原有水平上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习作也是批过忘过,很难找到孩子的针对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苦瓜的哲学     
刘文波 《社区》2012,(23):47-47
一直以为。苦瓜是夏日菜蔬里悟道最深、也最有禅意的菜。它像隐于朝的大隐.在熙来攘往的尘世里不急不躁。箪食瓢饮,在俗世的烟火人生里过着粗茶淡饭的清淡日子。清心寡欲,忘世忘俗。  相似文献   

4.
庄子哲学中“忘“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忘”是庄子哲学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内容可展开为坐忘、相忘与两忘。坐忘立足于个体,倡导个体从“形”与“知”的困顿中超脱出来;相忘探讨个体间的关系,主张回归关系本然的虚清状态;两忘不仅试图消除人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其深层意蕴还指向忘“忘”,从而达到无己境界。  相似文献   

5.
孝顺的阶段     
<正>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天运》  相似文献   

6.
理想人格是指蕴含于内形诸于外的人生理想特质。物我两忘的境界即复归于人的自然本性,是道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人格。道家最重视理想人格真、善、美的价值,更强调三者的一致性,以真为基础,构筑超越仁义礼乐及一切世俗束缚的真善美的统一。要实现这一理想人格,就要通过精神修养,其方法是坐忘。做到忘物、忘己和物我两忘。从精神上超越个体的有限存在,忘掉生死的变化,进入空虚的自然之中并与之合为一体。道家的这种修养方法乃是无欲、去智、体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生与伴侣》2006,(5):28-28
现代医学表明,80%的老年性疾病与各种精神因素有关:老年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愉快地安度晚年,须做到二忘。  相似文献   

8.
得意忘言:中国古典美学轴线傅舟一、得意志言本义发微“得意志言”语出《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这段话的意思就字面而言,似说人运用筌蹄言等工具,发挥筌蹄言的功...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LIKERT五分量表兴趣度调查问卷,设计以会计实践为主线,以角色实践、企业实践为辅线的基础会计交互课堂实践。对开展交互实践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59名学生成绩分组回归后发现,部分趣味性强的易学易忘实践类知识点影响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习绩效;会计理论难学易忘知识点是80分以上学生成绩提升的瓶颈;易学易忘知识点掌握程度是成绩在60分以下和60~80分学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在课前做好难学难忘、难学易忘、易学易忘、易学难忘知识点分类,课中采用重复的交互实践消化难学易忘记类和易学易忘类知识点;课程进行中借助基础会计背景知识扩充、情境感知案例、翻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参与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论十分推崇“忘”。从庄子的“坐忘”之境到王国维的“无我之境”,这两千多年的中国文论史都贯串了“忘”的精神,使“忘”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精神、审美精神之一,由此形成中国古代艺术的显著特征。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忘”,是将其作为一种创作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来讨论的。旨在探求蕴含在这种状态和境界中的审美意味。中国古代哲人早在先秦就开始引入“忘”的概念。先秦百家争鸣的风暴过后呈现出两大  相似文献   

11.
《庄子》论“孝”的内容不多,但颇为惊艳,是传统道家“孝”文化思想的突出体现。《庄子》论“孝”,反对虚饰和强制,注重“孝”之情感的本然真实和自然实现,追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忘亲”之“孝”的理想境界,并要求将这种理想境界落实到“孝亲”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忘”之为“忘”,在《庄子》中,存在着“因困而忘”和“因适而忘”的不同运思理路;“忘亲”之“孝”,由此展开为一个由易而难、不断提升的多层次之“孝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在传统的“以敬孝”和“以爱孝”的实现方式之上,《庄子》开出了一个更为超越的“忘亲”之“孝”的浑化境界,具有在理论内容和实践操作上的独特性,对我们今天的“孝”之实践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第一次遭遇坠机时和父亲在一起,我们不得不放弃所驾驶的小型飞机,任由其坠入休斯敦附近的海域。那次经历令人胆战心惊,但我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13.
卷末偶题     
一卷疏芜一百篇, 名成未敢暂忘签。 何如海日生残夜, 一句能令万古传。卷末偶题@郑谷!唐~~  相似文献   

14.
“七·七”事变切莫忘,日寇挑起侵华战。东洋鬼子太可恨,奸淫烧杀极凶残。杀我同胞千百万,妻离子散失爹娘。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一书博大精深。“游”的精神与“忘”的精神是《庄子》书中交错而行的两条主线。逻辑上的“忘”先“游”后 ,现实中的相交相错 ,相得益彰 ,内在地建构起博大深蕴、多姿多态的庄学体系 ,使人们在“游”与“忘”的变奏中感受到庄子哲学生命力的强烈辐射  相似文献   

16.
多年后,我会忘记一个叫小陶的男人,和我有过的那段青涩爱情,但陶爸爸所给予我的爱和温暖,以及对我这样一个凡俗女子的赞美,永不敢忘。永不忘。  相似文献   

17.
父子之间     
我喜欢吃各种各样的巧克力。当然,要说我最喜欢的,还是经烘烤后用来做点心的略含涩味的那种。那天,刚巧母亲买回家整整一大块,这使我整天都在想着,时时不能忘掉。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先生早年写的《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到拜伦著的诗剧《曼弗雷特》,说"曼失恋绝欢,陷于巨苦,欲忘弗能,鬼神见形问所欲,曼云欲忘,鬼神皆以忘在死,则对曰,死果能令人忘耶?复衷疑而弗信也."这种沉痛凄绝的情境,我觉得也在鲁迅著名小说《伤逝》中显现着.鲁迅先生在这篇小说的末尾写道:  相似文献   

19.
空中交通管制员养成良好的管制习惯,能够有效减少航空事故的出现,降低由于"错、忘、漏"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文从空中交通管制员"错、忘、漏"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出发,分析了管制习惯在空中管制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错、忘、漏"的措施,希望对提高我国空中管制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庄子之"忘"从"美学的"角度看,具有深刻的艺术哲理.它是一种审美态度、艺术心灵,是一种自由创造的境界."忘"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人生的艺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