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官员“下海”看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务员退出机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公务员队伍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下海”是公务员退出的重要通道和途径。官员“下海”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务员退出机制的缺陷和漏洞是 ,中国现存的公务员退出机制中缺乏对公务员退出后的行为进行限制的法律制度。为此 ,我们应借鉴美国的做法 ,完善这方面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十多年来,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等制度日益健全,但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建设却相当滞后,严重制约了公务员队伍的健康发展.2008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本文考察了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的现行法律规定,指出了现行公务员退出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与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的一系列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的构建相对滞后,缺乏制度化建设,影响了公务员系统的新陈代谢.对此,应从观念、相关法律法规和机制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以拓宽和理顺公务员退出渠道,规范退出行为,形成有进有退、能进能退的公务员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退出困难是长期困扰中国的一个历史性难题。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分析框架,可以为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创新提供合适的视角和分析方法。突破公务员退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必须跳出体制框架,撬动其他一些关键领域的变革。应以兼具包容性与跨越性的视野与胸襟,合理吸收、借鉴西方不同阶段的理论和经验,为制度创新提供合适的价值指引。借用公务员管理体系的外部性力量,打破垄断性制度供给。通过完善编制管理和公共预算预制,为退出机制创新提供硬性约束。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和问责机制,为公务员退出机制创新提供标杆效应。同时,建立分级分类考录与多元化灵活雇用机制,以目标、沟通、改善为路径创新考核制度,全面建立公平融合型养老保险制度,为退出机制创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化并不等同于关系的正常化。关系的正常与否不但决定着邦交的质量,而且影响着邦交的走向。中日复交35年来,两国关系始终处于动荡不稳的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深层次原因是,日本自明治以来确定并实施其大国战略的历史过程中,其对华关系的本质立场始终都不能说是友好的。二战前是武力侵华,二战结束后,则把中国看作是冷战对手,冷战结束后,又把中国看作是安全威胁。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发展目标、国家利益、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取向均不相同的大国、邻国,要构建长期稳定的关系,基础应该是战略平衡。所谓战略平衡,说到底,就是超越一切障碍,在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一点上统一起来,达成共识,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6.
2009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调整了外交政策重心,在重返亚太的同时将目光投向到其"后院"拉丁美洲,并将对古巴关系作为改善美拉关系的突破口,寻求开启和古巴关系的"新开端"。本文试从美古关系正常化背景出发对美古关系走向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7.
Hirschman (1970)强调“退出”和“呼吁”是恢复组织绩效的两个相辅相成的途径.以该理论为框架、以中国医院市场的特征为基础,我们首次构建模型,分析“退出”、“呼吁”提升我国医院绩效的理论机制.发现:(1)只有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获得的边际补偿超过边际供给成本的两倍时,竞争才会激励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2)“呼吁”的存在能够弥补竞争不足,改善社会福利,建立呼吁机制有积极意义.所以对于医院这种特殊组织而言,需要建立“退出”、“呼吁”共同发挥作用的体系,才能够实现良好绩效.  相似文献   

8.
运用赫希曼的“退出———呼吁”框架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可以发现,其有效性来源于企业基于退出成本和呼吁成本的比较,而不同的成本情形决定了企业对“用脚投票”或“用手投票”的选择。因此,要促进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良性发展,必须从退出权和呼吁权两个层面着手进行制度设计:一方面,要提高人们呼吁的意愿和效率,以降低呼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退出机制的保障,以增加退出威胁的“可置信性”。  相似文献   

9.
李晓倩 《理论界》2005,(6):9-10
本文先从公务员考核的意义入手论述了公务员考核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保证考核顺利进行的原则;最后着重谈了公务员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行业效率的比较研究:兼析国有企业“退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于熵权评价法,利用2002-2010年山东省30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行业效率,并与集体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行业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发现:国有企业在多数行业中的效率逐年增长;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行业效率在三个行业中显著性地占优,在九个行业中处于劣势,在剩余十八个行业中不存在任何显著性的差异。上述双向分析中所涉及到的行业既包括竞争性行业又包括垄断性行业,这表明企业的效率高低并不依赖于行业的竞争性或垄断性,国有企业"退出论"现实理据不足。  相似文献   

11.
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周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选择适宜的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对实现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就退出时间和退出方式两方面对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理论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关注风险投资退出理论和实践的人士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企业市场退出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退出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市场退出的根本动因是市场退出成本与收益比较。但由于存在着市场退出壁垒,特别是国有企业市场退出的体制性壁垒,往往导致企业陷入市场退出陷阱。因此降低体制性退出壁垒,是使企业摆脱市场退出陷阱,改善我国市场结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公务员热”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我国各地报考政府公务员的人数快速增加,持续升温,形成了一殷"公务员热"的社会现象."公务员热"的形成蕴含着不能忽视的经济、社会、政治等复杂成因.文章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公务员热"这一社会现象的政治文化背景、体制性因素和制度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因此国有企业必须从竞争行业退出,只保留垄断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国有性质。国有企业的退出是由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所决定的,不会导致私有化。国有企业的退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分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明确它们的不同职责,完善各自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立足于西藏实际,提出完善西藏事业单位人员退出机制的具体对策。研究西藏事业单位人员退出机制,有利于激活西藏事业单位人员的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促进西藏事业单位内部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创新西藏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有助于解决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考察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论述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对华政策的决策模式。结合美国学术界现有的理论观点和美国政治的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模式——多元社会模式。尼克松政府的对华决策符合理性行为体模式,福特政府的决策模式是多元社会模式,而卡特政府的对华政策更符合官僚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建立运动员退出机制是解决运动员退役问题对运动员进行人文关怀的根本途径。从经济学视角以补偿"机会成本"为关键点建立运动员退出机制,灵活运用货币补偿退出、安置工作退出、学习补偿退出和自我补偿退出的形式,重点为运动员提供学习机会和途径,对运动员进行就业培训,可从根本上提高运动员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建立保障性住房制度迄今已有十多年历史,保障性住房在推动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房消费、协调住房供求结构、改善居住环境、平抑房价、解决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看到其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的缺失。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科学、严谨、良性、互动的退出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郭晓杰 《河北学刊》2014,(2):193-196
中国钢铁产业在经历过一段高速发展时期之后,如今正面临过度竞争、产能过剩、行业亏损的局面。究其原因,是钢铁产业存在着过高的市场退出壁垒,其中尤以制度性退出壁垒的影响最甚。本文以河北省钢铁产业为例,利用历年统计数据对钢铁产业退出壁垒类型进行详尽分析。同时,针对钢铁产业不同类型退出壁垒的成因进行退出机制的设计,并提出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衡霞 《理论界》2007,(5):9-10
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作为现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公务员的个人成长、政府效率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虽然理论界对之有较多的探讨,但大多集中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上,或是对国外考绩制度的一个简单介绍,鲜有学者从理论角度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出发,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内涵、特征、功能、原则、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对公务员绩效考核做一个全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