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深圳市和重庆市两座城市2005年7月的居民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基于人口特征的收入差距群体分解方法对两市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虽然深圳市的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于重庆市,但一些代表个人身份的特征,如城市户籍、民族等因素,在深圳市城市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却明显小于重庆市。在两座城市,就业行业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就业行业与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投入,强化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防止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出现和扩大,对于防范中国经济由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和外资开放都会带来城镇和农村居民实际收入的提高,且外资对城乡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外贸;对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贸易开放和外资开放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弥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询  彭树宏 《中国人口科学》2012,(5):47-55,111,112
文章采用多种不平等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1983~2010年中国行业工资差距的演化与特征。无论是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还是阿特金森指数计算的行业工资差距均表明,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呈下降趋势,并于1988年达到最低点,之后开始持续上升至今。行业工资分布的演化表明,中国行业工资呈现出高者愈高、低者愈低的行业"马太效应"。基于广义基尼系数的行业工资差距变化分解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行业工资增长更多地集中于低工资行业,90年代以后的行业工资增长更多地集中于高工资行业。基于行业工资转换矩阵和流动性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行业工资流动性越来越弱,只有在1983~1992年的行业工资流动性才是社会合意的,其他时期的行业工资流动性过低。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改革开放最早、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深圳为例,研究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发现(1)利用2006年深圳市住户调查数据测算出深圳市的基尼系数为0.56,达到中国城市最高水平.(2)泰尔指数的分解表明,户口制度和地区发展优惠政策是产生收入差距的制度性原因.(3)用Oaxaca-Blinder法进行的分解分析表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即教育差距)可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将近40%.文章的结论是,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由政府的差别性政策等制度性原因和教育差距等市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1995、2002年的中国城镇职工工资收入数据与Oaxaca Blinder分解方法的扩展形式,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效应对不同地区之间职工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作用.分解分析结果证实了不同地区之间城镇职工收入决定中的分割效应不仅是存在的,而且仍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沿海地区、直辖市与其他地区(包括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之间职工收入差距受到市场分割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吴昊  林伟 《人口学刊》2016,(3):106-111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将面对的重大课题。收入差距过大、生产效率不高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直面和解决的两大难题。上述两个问题的本质是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城镇化既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是解决城乡、地区差距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以往的城镇化政策既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也没有达到促进公平的政策初衷。因而,加快调整的城镇化政策对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2002年城镇住户和暂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差异进行了分解。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收入差异的60%应归结于歧视。而进一步的Quantile分解结果显示,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中,歧视是造成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但对处于收入的条件分布最高端的10%的人群而言,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是特征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9.
根据甘肃省1978-2011年的数据,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甘肃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的增加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此提出建议:应通过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稳定农村金融资源、提升金融中介效率、把握信贷投放方向和控制通货膨胀等措施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失业、贫困与收入分配差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利用1999年住户抽样调查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推算城市失业率、贫困率及基尼系数,并预测今后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失业率较政府公布值高出近3倍,特别是“下岗失业”问题尤为突出。(2)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并已成为加剧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之一。(3)城市与农村间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持续扩大。(4)居民的收入分配在持续恶化。文章还指出,依据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中国尚处于基尼系数上升时期,因而在达到峰值之前收入差距还会扩大,这有可能成为社会和政治不安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After over a quarter century of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Indonesia was struck by a large and unanticipated crisis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Real GDP declined by about 12% in 1998. Using 13 years of annual labor force data in conjunction with two waves of a household panel, the Indonesia Family Life Survey (IFL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crisis on labor market outcomes. Received: 31 December 1999/Accepted: 3 August 2000  相似文献   

12.
In 2009 Argentina introduced a large poverty-alleviation program (AUH) that provides monthly cash transfers per child to households without workers in the formal sector.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otential unintended effect of this program on fertility. We apply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strategy comparing the probability of having a new child among eligible and ineligible mothers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gram inception. The intention to treat estimations sugges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fertility in households with at least one child (around 2 percentage points), but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hildless households. Given the short time window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UH, we are unable to identify whether this positive effect reflects changes in the timing of births or in the equilibrium number of children.  相似文献   

13.
The authors use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the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 (DHS) from 44 surveys (in 35 countries) to document different patterns in the enrollment and attainment of children from rich and poor households. They overcome the lack of income or expenditure data in the DHS by constructing a proxy for long-run wealth of the household from the asset information in the surveys, using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There are three major findings. First, the enrollment profiles of the poor differ across countries but fall into distinctive regional patterns: in some regions the poor reach nearly universal enrollment in first grade, but then drop out in large numbers leading to low attainment (typical of South America), while in other regions the poor never enroll in school (typical of South Asia and Western/Central Africa). Second, there are enormous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 in the “wealth gap,” the difference in enrollment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the rich and poor. While in some countries the difference in the median years of school completed of the rich and poor is only a year or two, in other countries the wealth gap in attainment is 9 or 10 years. Third, the attainment profiles can be used as diagnostic tools to suggest issues 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such as the extent to which low attainment is attributable to physical unavailability of schools.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政策研究"课题组采集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工伤状况,构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意愿的回归模型,分析农民工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行业类别、单位性质和工作性质等4个因素与工伤事故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的了解程度、教育水平、行业类别和单位性质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意愿有显著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在不同模型中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In most African societies there is little motivation to remember dates of demographic events with the level of precision required in demographic surveys. Consequently it is common that the large majority of survey respondents can provide only the calendar year of occurrence or their age at the time of the event. The World Fertility Survey Group decided to handle the problem of poor date reporting by using a computer program to impute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effect of these imputation procedures on cross-national differentials in the proportion of premarital first births in Benin, Cameroon, Cote d’Ivoire, Ghana, and Nigeria.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exceptionally low proportion of premarital first births in Ghana is an artifact of the imputation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6.
《人口学刊》2019,(5):45-56
现代社会家庭规模以小型化和核心化为主,但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孩子的生养教化等功能仍由家庭承担,很多祖辈依然承担着照料孙辈的任务,隔代照料在现代社会仍发挥重要作用。隔代照料对照料者的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因"居住安排"而异,同时照料状态的转变,即照料角色的获取或退出、持续或中断等不同"照料史"的变化对照料者的健康也有影响。本文采用南加州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提供的Harmonized CHARLS 2013-2015年追踪数据,选取45-80岁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虚弱指数表征健康结果,运用滞后变量回归模型,从"居住安排"和"照料史"两个维度研究隔代照料行为对照料者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子女同住且提供隔代照料对老年人的健康有改善作用;照料史的动态变化影响照料者健康,新进入照料角色对照料者的健康有改善作用;在照料孙辈的同时,祖辈出于利他主义动机为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支持能显著改善其健康状况;男性在提供隔代照料过程中更容易经历健康的亏损,尤其是单身的男性照料者;以上结论仅适用于70岁以下的照料者,对于7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长期提供隔代照料会加重健康负担。  相似文献   

17.
陈英姿  孙伟 《人口学刊》2020,42(1):85-98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和疾病谱的转变,当前社会存在大量老年照料需求,尽管国家和社会在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但短期内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子女同住会对老年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也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南加州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提供的Harmonized CHARLS 2013-2015年追踪数据,选取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虚弱指数表征健康结果,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探讨与子女同住的居住模式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及这一影响对不同虚弱程度的老年人是否匀质,通过滞后模型设计和倾向值匹配法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居住模式与虚弱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表明居住模式会影响老年健康水平;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健康存在负面效应,而在父母附近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相较于与子女同住而言对老年人的健康更为有利;与子女同住对老年健康的这种负向影响对于不同虚弱程度的老年人而言是非线性、非匀质的,大致呈先增后降的倒U形分布,表明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子女的照料需求是不同的,这种影响在不同性别、城乡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间各有差异。这就为与子女同住的居住模式提供了一些警示,与子女同住不能改变老年健康衰减的趋势,应尽量减少或规避可能增加老年人晚年健康负担的风险性因素,让"家"真正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港湾。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35岁妇女平均曾生子女数作为终生生育率的估计指标对当前中国的生育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妇女的终生生育率为1.52,通过教育部9岁学龄儿童人数估算的妇女终生生育率也介于1.51.6之间,因此,当前中国已经处于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族、文化教育程度、职业、城乡、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生育水平有趋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刘铠豪 《人口研究》2016,(2):98-112
文章通过扩展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一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在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率均产生正向影响,且该正向影响都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减弱;而在农村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率均产生负效应,少儿抚养比的负效应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增强,老年抚养比的负效应却呈现“倒U型”特征.研究结论表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在中国只适用于城镇地区,并不适用于农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率的效应差异十分显著.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的大幅下降和农村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持续上升是中国居民消费率长期走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