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记者从中国公关专业委员会获悉,在全国数以百计的公关员培训点中,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公关员培训点不仅规模最大,培训质量也很高。北京林业大学有何优势和条件?何以在公关培训中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严耕院长、张勇书记和公关教研室景庆虹主任等同  相似文献   

2.
简单说“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虽已行之有年,但仍有人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甚至有时连从业人员或教公共关系的老师,也不清楚它的精义。从前一般人认为公共关系就是吃饭喝酒,做做人际关系,现在大家知道它似乎不只是吃吃饭,喝喝酒,搞搞关系,但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虽然如此,有一点是公认的,即在今天这个年代,没有公关是不行的。公关像一把尚方宝剑,凡事有它就能化险为夷;公关又像一座七宝楼台,光怪陆离,让许多人目眩神迷,就像弱水三千,各饮一瓢;也像瞎子摸象,摸到了尾巴的人,便认为公关是尾巴,摸到了鼻子的人,又以为它是鼻子,随便怎么定义都可以,公关自公关,那管外面为它吵翻了天!十多年前曾有人说公关就是天天洗头,因为这样就不会有头皮,就算是做好了个人公关。十多年来,公关更成了洒店公主,少爷的代名词,也有妓女号称公关专家,可谓百家争鸣。海峡两崖的公关组织对这一点都很很低生气,也都曾尽力扭转,但一点办法也没有,乱鸣乱放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西方讲公关,东方讲人和,用词有別,事理相同。人和,即人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正是公关所追求的吗?从西方到东方,为什么都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因为它能影响到一个人的事业,乃至命运。《红楼梦》里袭人与晴雯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从袭人与晴雯的不同结局说起袭人与晴雯,论长相、人品与才干等  相似文献   

4.
假如我是女人,我首先需要的是漂亮。如果我是漂亮的女人,碰巧又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的话,也就是说至少念过大学,我会对求职斤斤计较,因为就我的条件而言,实在作不了技术性工作,至少我还可以作作公关、接待、文秘之类,一句话,二者俱佳老板会喜上加喜,只剩下漂亮也是不可多得,他会舍得辞退我吗?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公关"一词正有被滥用的危险,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关已日益成为企业品牌营销的利器。小至企业的促销活动,大至国家申奥,公关作为一种沟通和传播的艺术,正迅速融入社会生活。公关是什么?记者:提到公关,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公关公司之一,你能不能简单讲讲,公关到底是什么?柯颖德:噢,我看要说清公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危机公关"屡屡成为主题词,我国公众对"危机公关"似乎不再陌生。但是,事实表明,大众对危机公关并没有清楚的认识,甚至连许多公关从业人员对危机公关的认识也颇为不当。纵观目前危机公关实务中,把危机公关和危机管理混用的情况十分常见,将危机公关与掩盖事实、炒作做秀等同的人也不少。其中,借公关之名违法犯罪的"伪危机公关",也与危机公关混杂在一起,混淆着大众的视听。那么,何谓"危机公  相似文献   

7.
两大误解 个别人认为做公关只要年轻、漂亮、会说话就行,是吃青春饭的,其实不然,国外有许多四五十岁的公关人。“公关是讲求综合技巧的行业,公关:大策略;奇点子、细执行。”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而且经验、阅历相当重要,所以公关这一行“入门很容易,越往上走,越往深走越困难,留下来的都不容易。”  相似文献   

8.
公关的概念进入中国已近20年,然而什么是公关?公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公关需要做什么?有些人还说不清楚。普及公关概念,提高人们的公关意识,成为公关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张中锋,凭着对公关事业的热情与执著,高扬“公关职业化”旗帜,领军“中国公关万里行”。年轻一代公关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理解并诠释着公关的涵义,可贵的是这种大胆的实践,为公关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并成为中国公关事业发展的推进剂。——笔者  相似文献   

9.
正从企业发展趋势来说,公关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如戛纳国际创意节也在几年前特设了一个公关类的金狮子奖。当产品的同质化日趋严重,如何与消费者产生品牌相关的沟通或感情联系?其实,公关在人性的竞争、品牌形象的建设、注意力凝聚等方面具有广告做不到的优势,这令许多公司开始关注并重视它,也是它存在的独特价值。那么如何把公关做好呢?首要的一点,就是消赞者洞察——明白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在现代的移动互联网社会,如果要深层次解构这个时代,无非是讲传播。  相似文献   

10.
公共关系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公关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误解或曲解它的仍大有人在。对此,加以分析可以看到——人们对公关的认识仍存在着以下误区:误区一、公关缺失化:认为公关可有可无,对公关很不重视,在机构设置上,许多企业包括众多的大型企业大都没有设立独立的公关部门,这种情况跟80年代中国企业里很少存在市场部一样。误区二、公关礼仪化:表面化理解公关,认为公关就是安排几个公关先生或小姐在企业交往中从事礼仪、接待一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许多企业界朋友们,对企业实行全员公关很感兴趣;在这方面,笔者也希望能有好的报道奉献给读者。一  相似文献   

12.
笔者来大陆工作已3年,为许多跨国公司及少数台湾公司提供公关服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也目睹众多台湾公司在拓展大陆市场,进行公关宣传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因此想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对大陆公关业的一些看法拿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有关系好办事,良好的媒体关系很重要良好的媒体关系是在大陆做公关首要成功的关键。我曾问过一位主任级的记者:报道活动选择什么样的新闻角度较好?他直言:角度并不重要,与我关系好,我就会帮你刊登。很多跨国企业对媒体关系很重视,为此花费了许多资源和精力,笔者曾聆听朗讯前中国区总裁叶祖宇先生一场关于“在大陆建立关系”的演讲,感触很深,他说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建立关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说寿玉滢是一位对公关很有想法的人,这次她出差去北京之时,笔者就直奔东直门东湖别墅的罗德中国公司北京办公室.坐在笔者对面的寿玉滢,身材高挑,气质优雅.采访前,笔者想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她的一些资料,但非常有限,于是采访话题便从她如何进入公关行业开始. 从查号台问地址投简历 "进公关行业其实是我自己主动的选择."寿玉滢说,她在上海交大,学了两个专业,一个是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另一个是涉外会计. 后来,她先听朋友谈起公关行业,觉得非常新鲜.那个时候,她对公关还不是很了解,唯一的印象就是公关是搞活动的.对搞活动,她觉得自己挺擅长,也很有意思.后来她在《新民晚报》上看到几个最大的公关公司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爱德曼公司.于是她就打114,查到了该公司的地址,把简历寄了过去.  相似文献   

14.
我原是一家企业技校教政治课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跳槽到一个公司当了公关经理。事情是这样的:1993年的一天,我翻报纸,从一则招聘广告上,发现我现在的公司招聘公关经理。那时不知道什么是公关,什么是公关经理。但我决定应聘。晚上,翻开书才知道,理论上的公关是指社会组织运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理解、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仅凭着这一句话,凭着知觉,我认为我是可以做公关经理的。只是年龄条件让我胆怯,40岁以下,我刚好在线上,人家为什么要一个已经满40岁的人做这份工作呢?我带着我的剪报本去应聘。填表、谈话,一关一关地过,最后是面  相似文献   

15.
在眼球经济时代,企业的品牌形象很重要。公关人要为企业做品牌推广,开展危机公关.需要咨询客户,协调媒体,联络政府相关部门等等。如果你是一名公关人,你会如何化解公关危机,经历过怎样的酸甜苦辣?如果你不在公关行业,你对公关了解多少?你眼中的公关人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6.
公关与新闻传播不同。很多人误将公关人当成记者,因为公关人有时也要写新闻稿。但记者向公众提供的是新闻与信息,记者是客观事实的观察者和呈现者。而公关人在向公众提供事实之时,通常要表明组织自身或来自客户的观点和态度。记者的受众是读者和听众,他们也是普通的社会公众。而公关的受众则是不同的目标人群,公关人需要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策划针对性的传播内容,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记者的传播途径是他们工作的媒体,而公关传播的途径则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媒体、媒体的组合,还有广告和其他传播方式,包括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两篇公关新闻点击告诉我们什么?其一是刊载于上海《文汇报》时评点击版上的一篇“新闻点击”,点击了上海两个政府部门参加公关案例评选活动,说“这在上海是第一次,他们获得优秀公关金奖,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中还是第一次。”其实,在《文汇报》时评点击版上以重要的版位配图片加框刊出此类题目也是第一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它说明上海人的公关意识在增强,对公关的重视在升温,新闻点击也指出,“政府的公关课还得补”。其二是本刊记者采写的“滨海公关深入人心”,这里虽然是一个地处苏北的贫困县,但这里人们的公关意识,学公关、用公关的热情在中国近3000个县区中遥遥领先,你想知道他们的秘密吗?  相似文献   

18.
在公众中树立自己的公关形象,不是哪个单位或个人特有的问题,是人类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共有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一切机构和个人,都要靠自己的公关形象在公众中形成印象、作出评价。而这种公众印象和评价的好坏——也就是声誉的好坏,对事业的成败兴衰起着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19.
公关做为一种手段有什么作用?换言之,我们为什么要搞公关?关于这一点,目前公关理论界还在争论。围绕这一问题,争辩最为激烈的是“形象说”和“协调说”。除此之外,还有“传播说”、“生存说”等。也有很多人正确地指出了,每“说”都有偏颇,  相似文献   

20.
《公关世界》2016,(1):15-16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刚才,听了英山同志、世鹏同志的发言,对这次会议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对公共关系这门管理方面的学问,有了更新、更多的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社会都十分重视公关工作,因为,公关工作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力之一,有些时候,公关工作做好了,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