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网络实名制: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及发达国家,网络实名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且已见成效.网络实名制是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要手段,是继法律法规、技术手段和自律约束之后对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由之路,是创建和谐网络信息传播环境的迫切需要.网络实名制展示了网络信息传播自由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隋佳 《东岳论丛》2005,26(3):189-191
信息资源载体的变化及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的局限性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成为必需。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应该坚持用规范的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网络信息目录体系来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导航功能,建立后控制词表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查全率与查准率,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标准化、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时代 ,网络编辑对各类文化信息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编辑工作的超链接式管理、编辑文化信息的特点 ,可以实现文化信息的关联和快速获取 ;数据库化编辑特点使得文化信息容量巨大 ,保证了信息的大量储存 ;编辑信息迅速及时则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可见网络编辑活动的最终目的还是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传播对国家文化、信息和社会的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网络文化传播本身具有无序化、难控制、"自由化"等特征,加上对其在国家安全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缺乏认识,我们的网络文化传播正面临着国家安全理念缺失的严重问题。有效维护网络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安全,当务之急是应积极重塑网络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安全理念。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一种140字的微博文字应用,正悄然改变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官方的治理方式。本文通过介绍微博的诞生和传播原理、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社会动员力强等特性,以及微博不良信息易引发公共舆论事件、造成舆论失控、导致谣言泛滥等不利因素,提出在现实条件下完善网络信息服务许可、从顶层制度设计规范微博传播服务、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强化网络技术对负面信息的监管运用、注重行业内部监管以及提高网民道德自律意识等措施,提升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几乎成了色情传播的主要场所,对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腐蚀作用。研究有效控制网络色情传播的措施,特别是相关的法律控制措施已是非常迫切的事情了。一、网络色情传播的界定所谓网络色情传播,是指通过网络传送色情信息的行为。一般来讲,成立网络色情传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如果做好党的网络舆情工作是党在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波及范围广;有着广泛的社会参与;极易转化为实际行动,造成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网络舆情的以上特点使得党在进行网络舆情工作时面临如下挑战:价值观多元化对舆论正面引导形成冲击、媒体传播技术发展为党的网络舆情工作带来深刻变革、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工作能力尚有欠缺。加强和改进党的网络舆情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应对,保证权威信息的发布;引导群众理性,制造正面舆论环境;完善互联网平台的舆论惩戒机制;针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对群众进行适当教育。  相似文献   

8.
刘远亮 《兰州学刊》2023,(11):76-86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防范化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和挑战过程中,法治的作用不可或缺。强调以法治路径促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契合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日益增长的法治诉求,它体现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与法治建设的内在统一性。通过实施网络法治,有助于基于法治逻辑更好地规范网络媒介本身的自由信息传播、促使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实现良性互动、有效应对因各种跨国网络信息流动而造成的网络安全威胁,从而在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的基础上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实践维度上,要充分体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法治路径的优势,必须坚持“依法治网”,切实消除各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隐患;坚持“依法办网”,不断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阵地;坚持“依法用网”,使网络技术成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大增量。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一种140字的微博文字应用,正悄然改变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官方的治理方式。本文通过介绍微博的诞生和传播原理、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社会动员力强等特性,以及微博不良信息易引发公共舆论事件、造成舆论失控、导致谣言泛滥等不利因素,提出在现实条件下完善网络信息服务许可、从顶层制度设计规范微博传播服务、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强化网络技术对负面信息的监管运用、注重行业内部监管以及提高网民道德自律意识等措施,提升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于向阳 《理论界》2013,(7):99-101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其成员同样具有个人隐私信息数据受到保护的权利。当前在"网络社会"中同样存在着一些对个人隐私信息数据的非法收集、利用和泄露,对被侵害人造成损失的违法犯罪行为,但由于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差别,使得存在于"网络社会"中的这种侵犯个人隐私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强、形式多样、侵权主体难以确定等特征。现阶段国内外对于"网络社会"中个人隐私保护主要集中在法律维护层面,但个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网络加密技术的升级和国际社会间的合作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传播中新把关人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传播中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控制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从网络媒介中传统把关人角色的嬗变入手,提出自我把关概念,重新审视网络传播中把关人角色的特征以及功能的转变,在对自我审视的自觉与利用自主能动性筛选、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的阐释中,可为建立一种"自我把关"机制奠定基础,为建设和谐的网络社会提供理论的支撑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有效应对信息网络传播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应从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处置中,互联网信息传播及治理是危机处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政府危机公关成败的关键。从研究河南省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现状入手,结合传统马克思新闻理论与西方传播、媒介理论,建构了符合河南省网络舆情的传播框架,并以目前的互联网信息传播体系为基础,提出了充分体现政府主导性、媒体客观性、公众理性参与性从而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三方互动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207-210
随着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广泛应用,网络舆情事件的不断出现对政府的网络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元胞自动机的同质性、时空局部性和并行性符合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同时也能形象地表示出网络舆情的传播运作规律,所以可以用元胞自动机模型来模拟表达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只有信息传播者的影响力系数足够大,其才能更好地引导网络舆情走向。同时,信息的传播效果,取决于信息接收者自身的受影响系数。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人假说”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是构成世界与人的基质。信息社会与网络时代所构建的“虚拟时空”,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对人性的传统认知,使得以往种种关于人的本性假说在信息网络时代面前显得缺乏解释力和说服力。在网络空间中,“信息人”是活动主体,是网络伦理所要调节规范的道德对象,同时也是网络精神的主要体现者。网络社会所赋予“信息人”的自由、平等与多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原则和伦理要求,也是信息人作为网络伦理的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性需要。这种人性需要,为信息科技推进网络自由、共享、平等、多元提供了社会动力,也使得“信息人假说”有了现实的基础与依据。“信息人假说”通过人的生存状态的更本质层面即信息交互作用层面,重新透视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将为人们超越以往传统社会的人性假说,获得网络时代人的行为解释的特定视角,求得对信息时代网络伦理与全球伦理发展的重要突破开拓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人们将网下的生活移居到网上,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进行社会资本的积累。然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的大众传播特征使得社会资本容易集中流向网络场域中的强势话语阶层。而微信的“生成”式结构所形成的信息过滤机制,使得每一条信息必须跨过圈与圈的屏障才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这不仅有利于还原信息本身的价值,同时有利于消解网络核心话语节点的话语权力。在此基础上,经过层层过滤的“序参量话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让微信场域中,基于话题本身价值的人际交往更加平等和理性。文章试图从微信朋友圈的“生成”模式入手,分析朋友圈的结构形式,通过描绘朋友圈的话语传播机制,探索在基于内容价值的传播条件下的人与人的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17.
网络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道德的变迁。网络信息的传播特性 ,使得传统的功利主义和义务论表现出更大的局限性。网络道德将是一种全新的道德形态 ,它突出道德的个人性、多元性和技术载体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反馈互动及时等特点使其发展迅猛,但信息资源污染、侵犯个人隐私、网络违法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网络色情内容传播等涉及网络社会伦理道德的实际问题却屡见不鲜,解决网络社会伦理道德失范现象的对策包括推进完善网络立法和依法治网、重视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积极发展网络技术管理监督、加强注重网络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肖尧中 《天府新论》2009,(6):117-120,143
游戏是发生在真实而鲜活的个体间的互动行为,故其作为传播便首先是发生于个体间的人际传播,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传播。这种不一般,集中表现在游戏者之间关系的解放、游戏者个人精神的沉浸和游戏者基于角色扮演的身份认同这三个方面。关系的解放,使彼此间信息的传播更为充分和全面,进而使得游戏中的传播最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的传播;个人精神的沉浸,使游戏中的传播最有可能成为接受者全身心地介入信息、改造信息、建构信息的意义实践;基于角色扮演的身份认同,使得自我呈现在游戏中的身份表达最有可能成为主体借助游戏中他者实现对自我的诠释和建构活动。显然,只有网络,才是迄今为止最适合于游戏的媒介;也正是网络和游戏的历史性的结合,才使得网络游戏,成为最容易让人沉浸的一种传播。  相似文献   

20.
网络信息传播的诸多特点使得网络成为多元思潮泛滥的场域,网络中传播的多元思潮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调研显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重塑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其思想状态与网络信息传播紧密关联。总体来看,借助网络传播的多元思潮虽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冲击,但是,由于受制于网络文化"泛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其总体影响相对有限;而不可忽视的是"泛娱乐化"也侵蚀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