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馥洁  李东升  Chi Zhen 《孔学堂》2023,(1):90-99+183-193
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林乐昌主编的《关学源流》,是一部重新探寻研究理路的关学史著作。该书针对学术界先后流行的宋亡后关学“衰熄不存”论和关学历经宋金元明清“传续不绝”论,提出关学史是“有绝有续”的演变过程,从而梳理了一条新的关学历史纵向演变脉络;针对晚明冯从吾在界定“关学”时将其归结为“关中理学”,混淆了关中地域内作为理学分支的关学学派与理学多分支整体,提出以张载之学的丰富内容为关学之源,以此源头的完整内容作为研判后世关学传承的基准,从而确立了一种新的关中理学横向结构关系。《关学源流》的创获集中体现为,以“关学”概念的再论证为支点,运用以“两原”“两基”为特色的方法,上下纵观,左右横论,为关学史研究建构了完整的新理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现代文化的最佳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使用“生态文化”概念的人越来越多。从使用的情况看,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可以说差异很大。为了弄清究竟什么是生态文化,本文拟从文化类型、文化发展阶段和文化模式三个不同角度对生态文化概念予以专门的论述和阐释。一、前所未有的文化类型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文化同人与自然关系相伴而生,并肩同行。当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新的人与自然关系时,文化就相应地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我们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考察人类文化史,那么人类文化可以划分为历时态的三种类型:(1)自然中心主义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管理中运用“三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在哲学上把“一分为二”、“两分法”绝对化,并把它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标准模式。由于这种哲学理论的指导,所以大家在各门科学研究中、各项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大都是“两分法”以及两个概念、两个范畴、两个方面等等。 1982年春,我在哲学上提出“一分为三”,认为它还包括“合三为一”、“三位一体”、“三分法”、“三点论”、“三重性”、“立体思维”、“鼎立统一”、“三维综合观”,并主张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和各门科学研究中更需要运用“三分法”。现在,我采用漫谈的形式来阐述经济管理中“三分法”的运用。 一、管理理…  相似文献   

4.
结构美初探     
1、任何事物都存有结构,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对“结构”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事实上,“结构”总是在两种不同意义上被使用。一种是事物的表现形式,或称外在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可变性和选择性,结构变化不一定改变事物的质及其存在;另一种是事物的生存样式,或称内在结构。这种结构一旦定格便具有相对稳定性,直接决定和影响事物的质及其存在。本文的“结构”即后一种意义上使用的概念,它是指组成或构成事物各要素的比例和联结方式,是事物赖以自主存在的内在“骨架”。结构的差异对于事物的特征、属性、价值和功能等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当然也包括了事物的美丑。凡是能使事物展示美的属性,给人愉快的结构即是美的结构,因美的结构而显现的美便是结构美。实际上。在日常生活和审美活动中,审美  相似文献   

5.
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亦有一定的差别、变化和发展,其中从帛书《道原》到《淮南子·原道》的间距较大。  相似文献   

6.
我们需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和谐社会”做一个综合的诠释,把其视为中国社会发展理念应该是理解它们的一个重要维度。这种理念是不同于其他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历程。它不仅具有广阔的国际社会发展经验背景,而且还具有更丰富和更深刻的中国经验基础。这个经验基础不仅包括中国改革前和改革后的经验,而且还包括中国丰富的乡土性社会资源。作为学者,需要发掘的正是这样一种社会资源;而它也提供了改写现代化和全球化理论以及社会科学各门学科一些既有规则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祝福”习俗及其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燕  夏娅美 《社会》2007,27(3):92-92
民间习俗是理解一个社会与文化的重要信息库。本文通过对浙江绍兴地区岁末“祝福”习俗中各种文化象征符号的解读,从“成熟与收获”、“死亡与离别”、“终结与回归”三种文化图式上来分解“终结”这一时间概念所蕴涵的复杂意义。目的在于理解中国人“看”世界的一种方式,作为探讨文化生产与再生产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杜靖 《创新》2009,3(4):64-67
阎云翔下岬理论模式并不具备普适性。第一,它不能替代宗族范式来分析汉人社会;第二,“人情”和“关系”这两个本土概念具有局限性;第三,阎云翔在将西方“个体主义”理论和视角运用到对中国社会进行分析时未加反思,而且边缘社会中的个体能动性其性质与程度都不同于中心社会;第四,即便中国存在独立的社会组织或公共空间,也不一定能够摈除无公德个人或极端形式的自我中心主义个体。下岬理论模式同弗里德曼的宗族范式一样,只具有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都学刊》2013,(6):118-118
“关学研究”栏目是本刊的新创栏目,由著名的关学研究大家刘学智教授、林乐昌教授主持。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思想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也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之一。身居关中书院的《唐都学刊》,开辟“关学研究”栏目,为关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期望此举可以推动关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此,我们热诚地期望海内外关学研究者惠赐佳作,特向从事该领域研究或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征集稿件。  相似文献   

10.
“关学研究”栏目是本刊的新创栏目,由著名的关学研究大家刘学智教授、林乐昌教授主持。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思想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也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之一。身居关中书院的《唐都学刊》,开辟“关学研究”栏目,为关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期望此举可以推动关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此,我们热诚地期望海内外关学研究者惠赐佳作,特向从事该领域研究或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征集稿件。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米文科 《唐都学刊》2013,29(4):25-29
吕柟虽然在理学上以程朱为宗,强调格物穷理、知先行后,但他也继承了张载“躬行礼教、崇尚气节”的关学宗风。不仅如此,在吕柟思想中还体现出更多的张载关学的特质来,其具体表现为:“以明经为重”、“以守经为贵”的重视经学学习和“君子贵行不贵言”的躬行实践之风。把握吕柟思想中的这些关学特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明代关学与张载思想之间的联系并更好地总结明代关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何睿洁 《唐都学刊》2013,29(2):28-33
冯从吾是明代关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以复兴关学为己任,具有自觉的学术担当和强烈的现实关怀.他主动回应朱子学、阳明学,虽笃信良知之学,但能站在心学的立场上取长补短,援引朱子学的“主敬”工夫,吸收甘泉学的会通精神,继承张载关学的学脉学风,融会诸家而成自得之学.  相似文献   

13.
魏冬 《唐都学刊》2013,29(3):36-41
韩邦奇一生勤于著述,学问淹博,尤精于《易》《书》音律。其早年大略以程朱理学为源,发明《尚书》《周易》之义;中年则以张载《正蒙》为依,穷极"天人""性道"之理;晚年则重学问之相互贯通,修身之平易切实。其思想学风远承张载,宗源关学,堪为明代关学干城。  相似文献   

14.
张妍 《唐都学刊》2014,(4):104-107
以郭希仁为代表的清末民初的陕西知识分子一直怀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时代使命感,其中,美学所提倡的“经世致用”精神是他们改良社会的思想源泉.本文通过梳理郭希仁辛亥革命前的求学背景、对革命和地方建设的贡献和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坚守三个方面,揭示其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背后的美学印记:他始终秉持美学“立心立命”的使命意识,具有强烈的改造社会的使命感.实践证明,包括美学在内的儒学传统在今天仍然是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高春艳 《唐都学刊》2014,(3):31-34,64
李因笃是清初著名学者、美学大儒,在经学、实学、文学、音韵学方面皆有建树.运用文献分析、归纳、比较等研究方法,系统阐述其漕运思想,认为李因笃系统梳理了古代漕运历史和漕运思想,并针对清初漕运现状,提出了“三要”“五举”“六说”组成的漕运治理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学派的思想学说是否具有自足性,或者其自足程度的强弱,都将成为审视该学派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张载关学的学派特性问题,牵涉到张载关学学派与二程洛学学派之间的关系,是否像二程门下的某些学者所说张载之学“源于二程”?而这又进一步关系到对张载关学是否属于独立的理学学派的判定。该问题由来已久,至今仍未彻底解决。从张载学说和关学学派的形成,以及张载著作和思想体系的建构这两个视角,审视和论析张载关学的学派特性。相信这将有助于在张载关学与二程洛学关系问题上澄清私见,还原真相。  相似文献   

17.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这组概念在2013年6月22日至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再次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是实施“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实施“依法行政”的关键和重点,更是社会和国家“治理”的主要内容。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深刻的分析研究可以消除对“法治”的模棱两可的意识,便于在全社会形成“法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何宗美 《阅江学刊》2013,(6):98-105,132
以台阁体为明代文学之正统即“台阁正统”说,是《总目》明代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思想。台阁正统说,对明初以来直到明中期的文学坚持的是从宋濂到“三杨”再到李东阳的文学中心论,依此脉络在《四库全书》明人别集及提要所构建的明代文学体系中,台阁体中心以外的作家就不可避免地被四库馆臣作了淡化和边缘化的处理。《四库全书总目》虽然称茶陵为“派”,但并不把茶陵派看作一个独具创作风格的文学流派,而是把它归入台阁体在后三杨时代的一种代表。茶陵派归属台阁体之说,其可取之处是注意到了该派多数作家所共具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但其缺憾和问题实非少有。《四库全书总目》所持的“立异起衰”说,与钱谦益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都将茶陵派与复古派对立起来则是无异的。  相似文献   

19.
吴宓文化建构的基本理路,是在濡染以关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汲取海外新人文主义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这两种理论渊源的内在结合点展开探讨,无疑将有助于深化对吴宓文化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基于这一考虑,从吴宓文化建构的核心目标、基本理念和立场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其文化思想两种理论渊源的内在结合点——追求道德理想,珍视传统文化,注重博采会通——展开了考察与论述。  相似文献   

20.
胡栋材 《唐都学刊》2013,29(4):21-24
《关洛之间》对宋代理学研究有所深化和推进,其主要表现为该著对吕大临思想在关学与洛学中复杂性、特殊性和重要性的揭示,对关学洛学化的精准把握等。另外,《关洛之间》也显示了作者对西方思想资源的深入理解和有益借鉴,特别是将康德的有关思想与吕大临的某些论述进行比较,值得注意。当然,作者对吕大临思想的定位仍有待商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