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人很早就注重公共外交了,这一概念也主要反映了美国的观念。因为,在美国人看来,公众(国民)是国家的一种财富,而公共外交也可以担当政府不宜、不必、不能承担的外交事务。  相似文献   

2.
“9·11”之后,对抗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外交也因此成为炙手可热的外交命题.进入21世纪,美国公共外交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三个重要变化:非国家行为体的增多、传播技术的革命以及宗教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上升.正因为这些变化,在传统的公共外交策略之外,美国又发展出了新公共外交策略.美国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公共外交的非传统性特征包括:公共外交的品牌化和私营化、媒体工具的互联网化、项目内容的价值观化.  相似文献   

3.
“外交铁娘子”奥尔布赖特编译\诚夫、素英1997年1月20日,玛德琳·奥尔布赖特正式就任美国国务卿。她创下了美国的两项历史记录:第一位女国务卿.级别最高的女阁僚n从一个捷克斯洛伐克难民,一跃成为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心情激动,喜形于色。一位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4.
李卫国 《公共关系》2000,(12):10-11
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在处理重大国际外交问题时,非常善于“打牌”。例如,为了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他先后打出了两张“牌”:“斯诺牌”和“乒乓球牌”。  相似文献   

5.
在后“9·11”时代的反恐背景下,为了重塑在阿拉伯—伊斯兰民众中的形象,美国一直在探索与调整其公共外交战略。本文旨在梳理这一调整过程的总体脉络,把握最新走向,从公共外交的视角来考察布什政府中东反恐战略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史云 《老人世界》2014,(10):24-26
像是隐藏在绝密要地的高威力“炸弹”,—位超级间谍于1994年2月21日被美国秘密逮捕后,立即引发了美国与俄罗斯外交中的一次强烈地震: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夫和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皮克林就分别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向俄罗斯提出强烈抗议,美国总统克林顿亦称这起间谍案“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7.
任重 《公关世界》2010,(6):15-16
中国公众的参与程度以及中国表达的效果,是衡量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成果的标准。中国公众的参与程度决定了世博公共外交的广度,中国表达的效果决定了世博公共外交的深度。只要在参与的广度和传播的深度上做足功夫,就一定能书写公共外交史上又一次不朽的传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时代遗产”,促进全世界对于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深远思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美国中东战略进入调整阶段,许多传统盟友关系存在变化和动摇的可能.究其原因,中东地区对于美国而言之所以重要的内在因素发生了变化,美国调整的重要特点是弱化军事存在,加强外交特别是公共外交手段的运用.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应尽早明确和提升对中东地区这一重要能源供应地和广阔消费市场的战略定位,通过有针对性的公共外交手段予以反制.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上台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逐渐转型,尤其是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之后,中国更着重以“周边”平衡“大国”的策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访问欧洲,已初现欧洲将成为中国外交新重心之端倪。习近平随后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重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明显预示,中国以美国为重心的外交策略开始逐渐弱化,转而逐步向欧洲靠拢。  相似文献   

10.
“9·11”后,美国的公共外交特别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战略传播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急剧上升,成为美国实施反恐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文集中探讨“9·11”后布什政府对中东实行的战略传播策略。通过对美国战略目标、传播途径、策略选择、机制整合等方面进行剖析并对战略传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作者认为,外交政策和文化差异是影响战略传播效能的重要变量。由此,本文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称天才外交家的乔冠华,是中国共产党内高级领导层中的大才子。早年,他以擅长撰写国际时事述评著称,著名“乔木”,与毛泽东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同名,人称“南乔”“北乔”。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乔冠华进入外交部成为周恩来总理的左右手。毛泽东、周恩来的许多外交文字都出自他的手笔。乔冠华不仅是位学富五车的大手笔,而且还是位出色的宣传家、天才的演说家。他性格外露,谈笑风生;他满腹经纶,出口成章。30年代末,界冠华在香港期间,经常组织党内的一些同志以及文化舆论界的进步人士,以读书会的形式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2.
公共外交在中国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从中央最高层到外交执行部门都高度重视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甚至包括媒体、大中企业和普通公民参与公共外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公共外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公共外交能够受到全国范围内如此高度的重视,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这对于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公共外交有机遇,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13.
叶子 《老人世界》2011,(11):34-35
现在人们非常熟知的典故成语“投笔从戎”,即出自东汉名将班超。毛泽东十分赞赏班超的才干和胆识,常喜欢引用他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句豪言。1937年,毛泽东撰写《实践论》时,就引用了这句话,说明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34年后的1971年11月,他在接见中国首次出席联大代表团成员时,又以班超为例,提出代表团应有汉朝班超出使西域的勇气,学习班超办外交。  相似文献   

14.
“9·11”后,美国的公共外交特别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战略传播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急剧上升,成为美国实施反恐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文集中探讨“9·11”后布什政府对中东实行的战略传播策略。通过对美国战略目标、传播途径、策略选择、机制整合等方面进行剖析并对战略传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作者认为,外交政策和文化差异是影响战略传播效能的重要变量。由此,本文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40位美国富豪响应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发起的“慈善誓言”活动,承诺至少把一半的家产捐给慈善事业。这两位巨头还计划今年9月来中国,与一些最富有的人士见面。“慈善誓言”活动在今年6月发起,已有多名富豪响应号召。按《福布斯》杂志对这些包括纽约市长在内的富豪身家进行的估算,他们捐款数额至少可达1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朴钟锦 《公关世界》2016,(17):19-26
第一夫人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形象魅力是第一夫人外交的重要资源。根据心理学研究,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相似性效应以及时空接近效应等,决定了第一夫人的形象魅力在公共外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丈夫的政治形象,拉近国与国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许多国家的第一夫人们都深谙此道,极尽可能地开展“魅力外交”,人们在品评她们的着装搭配、行为举止之余,也窥见了其中的“魅力外交”。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公关世界》2010,(9):13-13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呼应国家战略的需要。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陈雨露教授。中国第一个公共外交研究中心8月26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宣布成立。专家指出:这势必将推动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不久的公共外交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叶雷 《老年人》2011,(8):29-29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人类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罗马帝国的恺撒大帝,另一位是汉高祖刘邦。”明代思想家李贽更说:“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也。”毛泽东也说:“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马广志 《当代老年》2008,(11):29-29
最早创建的红四军,便是朱德、毛泽东两军会师后,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成立的红四军。这是红军史上第一个“红四军”,也是第一支打出“红军”旗帜的部队。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  相似文献   

20.
调侃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1901年至1909年出任美国总统。其在任期间,恰是伍廷芳担任驻美公使,因外交上的交往,两人渐成好朋友。罗斯福曾称赞伍廷芳的外交才干说,千万不要惹怒伍公使,“一旦让他得手,我们一定都不得好死,就是不死,日子也不会好过。”伍廷芳对罗斯福展现出的治国睿智也是敬佩不已。大概是英雄互敬的缘故吧,两人有了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