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美国黑人男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在<看不见的人>中揭露了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与压迫,书写了被白人歪曲、抹煞的黑人历史:描述了百年来黑人因为长期遭受歧视而陷入文化身份危机.从三个方面分析黑人文化身份的丧失原因,一是白人在生活中对黑人话语权的剥夺,二是黑人对话语权的自我放逐,三是黑人在文化夹缝中扮演着求生存的双重性身份.话语衍生出权力,黑人要想得到最终该有的身份地位.就该努力去恢复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代表作《宠儿》从叙事视角和时序安排两方面着手,结合黑人文化传统和非裔黑人、黑人女性的历史现实,将形式与主题严密契合,挑战白人、男性的主体文化统治,建构出真正属于黑人种族和黑人女性身份的政治文本。  相似文献   

3.
《所罗门之歌》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受到白人奴役的历史过程中,黑人的文化不断受到冲击,黑人也在白人文化的腐蚀下渐渐丧失自我,但托尼·莫里森始终坚持恢复黑人文化。《所罗门之歌》正是象征着黑人对自己文化历史的一种追求和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可和复原。  相似文献   

4.
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日用家当》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沃克运用象征主义的视角,敏感的嗅觉触摸到了非裔黑人在寻根文化、伤痛文化与现代白人文明的冲击与涤荡中的苦痛挣扎和文化身份认同,构拟出一幅在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前迷惘和抗争的画面,体现出作者难以释怀的黑人情结和沉重的沃克焦虑,这也是作者自我意识的彰显。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非裔美国人的历史记忆、文化旅行和自我追寻三方面解析莫里森如何以艺术手段通过其长篇代表作《宠儿》(1987)唤起黑人的民族意识,在新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实现自我身份与价值。文章指出小说还原了最真实的历史记忆、反思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对非裔美国人之生存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小说挖掘了非洲民族文化传统,以文化旅行的方式找寻黑人民族的文化之根;莫里森呼吁黑人群体走出自我主体的迷雾,重构黑人民族真正的自我身份。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宠儿》意在强调塑造黑人民族历史文化身份、推进非裔美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是奠里森非同寻常的文学努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历史上经历的文化剥夺和白人文化同化的危险,加上白人的选择性遗忘与黑人的选择性失忆,黑人的文化记忆遭遇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危机。针对这种境况,莫里森在小说中矢志不移地建构黑人文化记忆,她的努力体现在其文本的三种功能当中,即文本的记忆媒介功能、见证功能和唤起艺术感染力的功能,这对黑人族裔身份认同及黑人文化与黑人历史的传承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不仅是黑人文化复兴的一名骁将,而且还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创作中融入了黑人民间歌舞、黑人民间故事、黑人宗教仪式等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一方面使作品成为展示黑人民俗文化的窗口,大力弘扬黑人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使小说体现出黑人特有的文化素质和种族语境,从而展现出作者挖掘黑人特质文化、争取黑人话语权力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8.
著名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通过描述非洲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了种族制度下黑人对于自己的文明和历史的怀念。从黑人口头表达、音乐和宗教三个方面,剖析了寻求并弘扬非洲文化之根的努力及在白人霸权文化侵蚀的生存状态下,非裔美国人回归黑人文化传统的愿望,同时歌颂了黑人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9.
著名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通过描述非洲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了种族制度下黑人对于自己的文明和历史的怀念。从黑人口头表达、音乐和宗教三个方面,剖析了寻求并弘扬非洲文化之根的努力及在白人霸权文化侵蚀的生存状态下,非裔美国人回归黑人文化传统的愿望,同时歌颂了黑人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0.
赫斯顿在众多作品中刻画了黑人从无知懵懂到成熟的坎坷追寻历程,显示出追寻的原型主题。作品中诸多主人公的追寻过程则显示了作者对黑人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对黑人女性的关注,反映了赫斯顿颂扬黑人文化的独特角度。  相似文献   

11.
克里普克所代表的直接指称理论因空名问题而受到质疑。《空名与虚构实体》一文着重论述的是克里普克对虚构专名这种空专名的基本观点。通过文献解读可以为直接指称理论做出辩护,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在直接指称理论框架下,虚构专名不同于一般专名:第一,虚构专名有含义,其实质为一簇特定的摹状词;第二,虚构专名有指称,其指称对象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抽象实体;第三,若以现实世界为视点,含有虚构专名的语句假装表达命题。  相似文献   

12.
中文科技期刊中植物拉丁名的规范使用——以枸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为例,考察了2009年发表于中文核心科技期刊的论文中植物拉丁名的使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在科技论文中应规范使用植物拉丁名,避免拉丁名与英文名的混用,区分植物拉丁名与中草药拉丁名。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域名的法律特征、法律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域名法律保护的三种途径;承认域名权作为民事利益受法律保护的基础保护;肯定域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注册为商标的强化保护;对驰名域名提供的特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景点名称是特定景点的标志,不仅表达了建筑用途,而且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而佛教景点名称更是承载了丰富的佛教特色文化.翻译时既要准确理解源语基本信息,又要传达其特定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分析佛教旅游景点名称的结构与分类入手,同时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结合衡阳佛教旅游景点名称的实践材料详细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景点名称的翻译方法:英译,翻译对,音译加注释,梵语加注释.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景点名称,充分传达源语语义和文化色彩,达到的翻译的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15.
粤东闽语区地名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名具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是人类文化史的活化石。本文以粤东闽语区地名为例 ,探讨了地名与地理分布及地理特征、地名与经济类型及物产情况、地名与历史事件、地名与民间传说、地名与人民的社会意识、地名与语言研究、地名与军事设施及宗教信仰等的关系 ,挖掘了粤东闽语区地名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性别和身体是理解黑人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在《看不见的人》这一黑人巨著中,对黑人身体的规训建构了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性别等级,性别等级成了强化黑人与白人问种族差异的又一基石。黑人对身份和性别的操演解构了关于黑人种族的本质主义迷思,操演的性别揭示了黑人性的丰富内涵,重塑了黑人性的复杂与多元,操演的身份实际上是对白人父权制性别等级制度的颠覆和反抗,是对性别民主和主体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居民住宅区名称类属于地名范畴。由于历史遗留的法理冲突、以往翻译实践的影响以及译者翻译能力等原因,造成译文信息偏离原文,影响了译名信息功能的发挥。鉴于地名翻译的特殊性,译者应在法律框架内遵循"译名准确,信息保真"、"同名同译"、"审美需求"、"受众友好"、"尊重传统,保留特色"等原则,实现译名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网络论坛存在实名与非实名两种进入方式的区分,非实名网络论坛又有注册登录与双重登录两种管理形式,以IP地址、假名和实名3种身份识别标志对网民进行管理。以铜须事件为例,对3种不同身份识别管理模式下网民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实名网民与非实名网民存在巨大差别,实名网民具有理性、客观的特点,而非实名网民表现出非理性、暴力的特点。非实名论坛中两种身份识别的网民在行为上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络论坛存在实名与非实名两种进入方式的区分,非实名网络论坛又有注册登录与双重登录两种管理形式,以IP地址、假名和实名3种身份识别标志对网民进行管理。以铜须事件为例,对3种不同身份识别管理模式下网民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实名网民与非实名网民存在巨大差别,实名网民具有理性、客观的特点,而非实名网民表现出非理性、暴力的特点。非实名论坛中两种身份识别的网民在行为上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20.
姓氏读音和写法中存在着若干问题.读音方面主要包括:一字多姓,古今音不同,工具书、姓氏主人、老百姓三者之间出现矛盾,各工具书注音不同,同一本字典的姓氏注音体例不一致等.写法方面主要包括:某些姓氏的繁简体、正异体等是不同的姓氏,由于某种原因而改变姓氏的写法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姓氏规范应注意习惯性、同一性、简易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