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撤销了地级市巢湖,扩大了合肥市辖区的范围,势必会影响合肥经济圈的发展。基于组合评级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以合肥及其周边8个城市近几年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一主成分组合评价法得出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然后运用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测算出合肥经济圈的实际范围。结果表明,合肥经济圈应进一步扩容,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桐城、定远和全椒。最后针对合肥经济圈内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测算可以明确城市的主要联系方向,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发展。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状况进行测度,定量分析2006年至2010年间其经济联系隶属度,总结合肥经济圈经济联系存在以合肥为中心距离衰减的规律。综合分析合肥经济圈空间特征、发展阶段、发展模式,从城镇空间结构、产业分工协作、交通网络体系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构建大城市经济圈是提高安徽区域竞争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由于建设历史短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战略失误,"大合肥"经济圈城镇化发展滞后,表现在中心城市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劳动力吸引力不足、与周边城市融合度较低、开放程度不高等。在推进"大合肥"经济圈城镇化进程中,应做好经济圈高质量的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建立良好的吸引投资的环境、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城乡融合体制、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培育"大合肥"经济圈创新合作机制等,以发挥省会经济圈在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物流资源整合是物流产业集群化的必然要求。物流产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资源的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物流资源整合是实现合肥经济圈产业整合的关键。通过分析整理合肥经济圈内物流资源现状,以及物流资源整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提出了物流资源领域的基础设施、政策、信息、人力资源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会经济圈建设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合肥、六安、巢湖三市就加快构建省会经济固已达成共识,但经济圈范围内由于环境资源禀赋、生态系统功能定位导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暴露出来,需通过区域生态补偿加以解决。文章通过安徽省会经济圈实际情况的调查,结合目前生态补偿研究内容,提出了针对省会经济圈的流域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领域的具体生态补偿设计内容。并对建立与完善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为区域性生态补偿方式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地缘经济视域对珠中江经济圈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增长效率过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区域内产业同构化严重、区域协作发展效应不明显等现实困境进行了梳理,以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珠中江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比较于二三产业处于劣势;而在竞争力层面,第三产业较之于一二产业处于极大优势。基于此,文章从地缘经济视域下提出珠中江经济圈应该从建立和完善区域地缘经济合作协调发展机制,结合地缘经济特点、统筹兼顾错位发展,依托地缘关系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地缘发展模式等维度来构建经济发展机制,从而推动珠中江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安徽省工业企业碳排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合肥经济圈组建前后碳排放趋势的变化,从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安徽省工业企业低碳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是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三大经济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第三产业各类法人单位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约160.33万个)进行整理分析、开发利用的成果。报告系统梳理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特征,分析和揭示影响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三大经济圈相对先进的服务业区域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及发展经验进行比较和总结。报告最后对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服务业区域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构建城市经济圈是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圈的空间构成涵盖若干独立的行政区域,探索经济圈在协作机制方面的创新,寻求经济圈在协调机制、合作方式、利益调整、社会管理机构等方面的新机制,是经济圈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所在。从目前我国现有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来看,严重的行政分割、行政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等仍是其发展的主要体制机制障碍。在经济圈合作协调发展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经济圈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创新最根本的是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中介组织三个层面的制度性组织机构,并在经济圈内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治理机构,并建立完善的利益调节和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0.
根据经济圈的理论内涵及其内在机制,结合合肥、六安、巢湖三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构建省会经济圈需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三市各种要素市场,以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充分发挥经济集聚和发散效应.三市应尽快迈出实质性的整合步伐,积极布局省会经济圈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