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程朱“理学”盛行之际,陆九洲建立了一个与其抗衡的“心学”体系。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中包括了颇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陆九渊生活在南宋时代,民族矛盾是南宋社会的主要矛盾。绍熙二年,陆九渊“拜之任之命”是忧国忧民的壮举。指控陆九渊“镇压农民起义”所引事实不足为据,把“捕逃卒”与“镇压农民起义”相提并论不合逻辑,也不符合历史事实。陆九渊知荆门军,备战练兵、建立保伍、整顿税收、移风易俗,功不可灭;陈九渊一心为民,“爱人利物”的精神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3.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与朱熹分庭抗礼的思想家.他的心学体系不仅具有鲜明的道德哲学内涵,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维度与政治关怀.陆九渊的心学大厦是在其历史哲学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历史哲学是其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陆九渊在其对于历史的哲学思考中,阐明了政治的起源、本质、目的和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4.
南宋陆学     
南宋陆学是以南宋理学家陆九渊为核心,由其浙东和江西弟子共同组成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宗旨是“发明本心”。本文努力在宋代思想和整个中国思想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对其主要人物的思想面貌进行分析,主要论述了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陆九渊,字子静,后人称为“象山先生”,江西抚州金溪(今江西省临川县)人。生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死于光宗绍熙三年(1193年)。他是南宋与朱熹齐名的著名学者和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九渊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封建伦理熏陶,养成了好学深思,不苟言笑的个性。据《象山先生行状》记载,陆九渊三、四岁时,就曾问他父亲一个十分深奥的问题:“天地何所穷际?”父亲笑而不答。遂至废寝忘食,父亲呵斥,遂姑置之而心中常在琢磨。五岁入塾读书,聪颖好学,悟性极好,七、八岁时即得乡誉。一次,“闻人诵伊川语,自觉若伤我者。  相似文献   

6.
长沙的岳麓、金华的丽泽、庐山的白鹿洞、贵溪的象山均为南宋著名的书院,四者之中江西有其二。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院,而象山书院则是弘扬陆学的书院。虽经元明清诸代,白鹿洞书院一直办在庐山南麓,而象山书院则因种种原因,迁建多处,现将一般概况分述如下。一、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山象山精舍象山书院的前身叫象山精会,而其共创者则是南宋著名教育家陆九渊及其门徒彭世昌①。原址在今江西贵溪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宋淳熙十四年(1187),陆九渊门人彭世昌,来贵溪寻访张伯强和张行已等老朋友。“日登山游览,见“陵…  相似文献   

7.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重要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以“心”作为最高范畴,用来标示世界本原,对以后心学唯心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长期以来,一般研究者认为,陆九渊的思想简单武断,其哲学的各个命题缺少细密的论证,很难说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这种看法,值得商榷。陆九渊的哲学,与同时代的朱熹哲学相比,确实少一些思辨性,但这并不等于它本身没有一个系统的逻辑结构。相反,陆九渊是经过一系列繁烦的哲学论证,才得出心为世界本原  相似文献   

8.
吕祖谦是南宋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后人对他的研究在三个主要问题上发生了错误:一是颠倒了吕祖谦的学术传承次序和地位,认为吕祖谦的理学思想和心学思想来自朱熹、陆九渊,功利思想来自陈亮、叶适;二是认为吕祖谦的思想兼容朱熹、陆九渊;三是将吕祖谦的中原文献之学解释为对图书资料的占有。这些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吕祖谦学术的评价,也影响了对南宋学术的整体认识,所以这些错误有必要纠正。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早年尊崇朱熹,后来转向陆王。他认为,陆九渊传孟子之学,作为孟子心学的传承人,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并对陆九渊心学的内容、陆学与宋学的关系、陆九渊及陆学在宋学中的地位等诸多问题予以厘清和思考。康有为对陆九渊的解读、评价不仅与他的心路历程和哲学意趣相契合,而且浓缩着对朱陆关系以及整个“宋明学”的态度和评价。正因为如此,康有为的陆学观既提供了一种解读陆九渊思想的样式,又提供了一面呈现康有为心路历程和哲学理念的镜子。  相似文献   

10.
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陆九渊主张"心即理",即一切真理和伦理道德都是人所固有的。由于"物欲"、"意见"蒙蔽了人的"本心",所以陆九渊提出通过"易简工夫"来克服人的"私欲"、"意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陆九渊关于道德修养问题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陆九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心理思想不仅非常丰富,而且与我们今天提倡的主体性教育理念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挖掘整理陆九渊“主体性”教育心理思想,不仅可以弥补目前学术界在这一方面对陆九渊思想研究的不足,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而且可以为研究现代主体性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我国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陆九渊政治思想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九渊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南宋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创始人,而且他还 是一个关心政治、关心民瘼的封建士大夫和官吏,并在知荆门任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政治业绩,只是这一点多 为前人所忽略。其实他以"心即理"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发表的一系列政治见解,不仅是他心学思想的又一闪光 点,而且对理解他的全部思想体系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陆九渊对朱熹的攻击。陆九渊甫一出道就名动士林,但亦面对朱熹学术的压力,这直接导致陆九渊对朱熹的回应由学术的对话转变成理学共同体内部的思想竞争。朱熹取守势,呈现出包容;陆九渊取攻势,决无妥协。在南宋结党已成为客观现实的背景下,学术思想的阐明、知识形态的塑造、理学共同体的认同、权力世界的斗争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致使朱熹所撰《曹立之墓表》引发陆九渊对朱熹的攻击。通过对朱熹的攻击,陆九渊最后判定朱熹思想的核心是老学、话语是禅学、性质是伪学,同时彰显了自己对形而上学的拒斥。  相似文献   

14.
正杨简(1141-1226),字敬仲,号慈湖,慈溪人。他是南宋学者,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南宋嘉定年间任温州知府。杨简是位心学家,他是继张九成之后温州知府中又一位心学大家,但他们到温州为官的时间相隔了近百年。张九成是杨时的学生,而杨简是陆九渊的学生。杨简的学习经历值得一提,他任富阳主簿时,陆九渊恰好经过富阳,杨简拜陆为师,成为陆九渊的大弟子。  相似文献   

15.
陆九渊学脉问题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九渊以“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的心学理论,在南宋思想界独树一帜,成为一个极具特色的理学派别。而对他学脉问题的看法,包括陆九渊本人在内共有三种主要观点,但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有它失之偏颇的地方。文章认为,陆九渊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在继承孟子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流行的禅宗思想的某些修养方法,加上自己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而成的,这其中受孟子影响最大,也最接近于孟子。  相似文献   

16.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针对来嘉的“道问学”,鲜明地提出以“尊德性”为中心,以“学为人”为目的的道德修养思想。现就陆九渊的道德修养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深化有所研益。  相似文献   

17.
南宋陆九韶、陆九渊兄弟向朱熹发起的关于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中“无极而太极”的辩论.是一场有关宇宙本源问题的论争。在这场论争中,陆象山是为了敦促朱熹适应南宋的政治形势.更好地和他团结起来,以共同承担起支撑社稷(即南宋政权)的社会责任。而从他晚年的“象数论”、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倾向性、和“玩象”术的祷雨祷雪活动看,陆象山思想上的道家倾向越来越明显了。  相似文献   

18.
陆九渊的成就,与其独特的治学之道有着必然的联系,今仅就此分述如下。一、先立乎其大陆九渊生不逢时,他生活在南宋,这是个中国历史上积弱不振的朝代。在它存在的150年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女真、蒙古南下入侵连接不断,农民起义烽火连天。不仅如此,且“风俗积坏,人材积衰,郡县积弊,事力积耗,民心积摇,和气积伤,上虚下竭”””。尽管陆九渊对当时高高在上的光宗皇帝赵停印象还好,甚至颂扬“皇帝陛下,道同舜禹,德配场文”②,然而,对整个社会,他是深感不满的。他厌恶当时的人们“居茅茨则慕栋宇”’‘;他崇尚古风,…  相似文献   

19.
陆九渊的文道观一方面是实本文末,一方面是文道一体.在肯定文学抒情本质的前提下,陆九渊强调散文内容要真实、充实.陆九渊重视文学形式,表现在散文上,即是重视散文的气象,赞赏简畅自然的文风,关注炼字及作文法度.陆九渊对散文创作的指示是强调要发明"本心".  相似文献   

20.
南宋四书学是宋代理学的主流性学术活动,支持这一主流性学术活动的学派,一是宗本朱熹思想学说的宗朱学派;二是宗本陆九渊思想学说的宗陆学派。宗陆学派的学术践行主要是:陆九渊开创心学特色的四书学思想;学派成员自觉建树陆学的承传统绪;陆学师弟子发挥经典原理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