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布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2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病因、年龄、性别等分布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分析以上因素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226例患者中胆源性92例(40.7%),高脂血症78例(34.5%),酒精性21例(9.3%),暴饮暴食3例(1.3%),其他32例(14.2%)。结论本研究显示胆源性以及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高发,老年患者中以胆源性胰腺炎为主,高脂血症是中青年男性患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非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是否行早期营养肠内营养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EN组)和对照组(PN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禁食、抑制胃酸、抑制胰酶分泌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根据试验要求于治疗7天后开始进食,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肝功能、胆红素、血淀粉酶及CRP等指标变化情况及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有无明显差异。结果在急性非重症胰腺炎治疗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降低全身炎性反应及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可以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但在保肝利胆方面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内科治疗方式是目前的主流治疗方式。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经过综合性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预后较好,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也维持在了较低水平。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首先应该控制胰酶、胃酸分泌,并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后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等,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控病情进展,推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法,可收到满意疗效。另外还可采用中医辅助治疗手段等对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进行改善。总之,采用内科治疗手段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令人满意,并且安全可靠,笔者查阅近年来相关内科治疗文献,对内科治疗方法及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临床工作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表现为无痛型8例、咽喉牙痛型6例、胃肠型18例、脑症状型6例、心衰休克型9例、颈肩背痛型3例、心脏骤停型4例.18例行急诊PTCA,10例行静脉溶栓,21例错过急诊手术及溶栓时机择期行CAG,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心电图ST段抬高型AMI 34例(63%),非ST段拾高型AMI 20例(37%).心电图示心肌梗死广泛前壁11例,前壁10例,前间壁9例,下壁+正后壁2例,下壁10例,下壁+正后壁+前壁2例,下壁+前壁3例,后壁3例,右室4例.无痛型AMI见于老年患者.结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极易误诊,应引起各级医师的重视,要尽早进行动态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以便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4年元月至2007年元月共治疗15例阴道分娩会阴Ⅲ度裂伤患者,其中我院发生10例,转诊5例,现分析如下。1材料1.1年龄、孕周、孕产次的分布:年龄19~36岁,平均28.56岁,孕周为37~41w,其中12例为第一次分娩,3例为第二次分娩。1.2妊娠合并症:6例合并有胎儿宫内窘迫,2例合并羊水粪染,2例合并阴道下端1/3急性炎症,2例合并阴道疤痕狭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干预时间对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禁食72小时后进行肠内营养干预,研究组则于禁食24小时后进行肠内营养干预,两组患者营养干预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康复情况,并记录常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淀粉酶、血糖、血清总蛋白等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淀粉酶、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尽早进行肠内营养干预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王崇文 《老友》2011,(10):50-50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20年来,由于A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病死率与并发症均明显下降,重症胰腺炎(SAP)的病死率由过去的30%下降至目前的5%。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石症(占50%-60%),其次是酒精、高脂血症、药物和毒物。少见原因为奥迪氏(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创伤和胰腺解剖异常等。这里我着重谈谈胆石症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20年来,由于A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病死率与并发症均明显下降,重症胰腺炎(SAP)的病死率由过去的30%下降至目前的5%。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石症(占50%~60%),其次是酒精、高脂血症、药物和毒物。少见原因为奥迪氏(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创伤和胰腺解剖异常等。这里我着重谈谈胆石症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至2007年收治的15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资料。结果152例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48例(31.6%),其中胰瘘9例,胆瘘8例,肠瘘1例,腹腔内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感染积液3例,胆系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8例,切口裂开1例,胃排空障碍2例,心功能不全2例,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贫血、脑出血、急性肾衰各1例。结论手术适应症的慎重掌握,手术专业组规范熟练的技术操作及围手术期认真管理是老年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外早期给予谷氨酰胺对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氮平衡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把我科收治的120例Ranson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常规肠外营养加谷氨酰胺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入院时都行APACHE-Ⅱ评分,所有患者无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均按35kcal/kg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额外给予谷氨酰胺(华瑞公司生产的力太)0·5mg/(kg·d)。记录患者第0、7天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在ICU期间感染情况、是否实施机械通气以及入住ICU的时间。同时监测患者第4、7天的氮平衡。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无论是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入院时病情危重程度上都无明显差别。试验过程中无一例患者死亡。在第4天和第7天氮平衡的对比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在第7天的APACHE-Ⅱ评分、合并感染的数量、住ICU时间、实施机械通气对比上,试验组相比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外给予谷氨酰胺对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预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急性腰扭伤是运动中比较常见的损伤之一,它的致病原因一般是由于超过人体正常生理范围的负担所引起的,可伤及腰骰部肌肉、韧带、关节、滑膜等不同组织,如果伤后治疗不当,往往可转变为慢性腰痛。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利用火罐加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治疗5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41例,女17例;17-25岁36例,26-35岁19例,36岁以上3例;病程最长一周,最短者半天;大学生33例,教师9例,工人16例。2主要症状及体征患者均有扭伤史,多为变换体位或弯腰搬重物时,由于用力不平衡,加之姿势不正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普外科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35例(占患者总数的70.00%),为好转的患者有14例(占患者总数的28.00%),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2.0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0%;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1例(占患者总数的36.67%),为好转的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40.00%),为无效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23.2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普外科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保障其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治疗中老年胆胰疾病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对24例胆胰疾病行EST治疗的经验。结果24例均行EST治疗,其中6例胆总管结石行取石术,1例仍有残留结石;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行EST治疗后,腹痛明显缓解,无一例加重;5例胆囊切除术后不明原因腹痛,治疗后腹痛未再发作;1例胆总管下段占位致梗阻性黄疸,安放支架后黄疸明显消退。结论ERCP联合ESP是诊治老年人胆胰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频凸阵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比较和联合应用。方法用3.5MHz凸阵探头和10MHz线阵探头对126例疑似阑尾炎者进行检查,将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高频探头检出急性单纯性、急性化脓性、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粪石、大网膜移位征分别为29例、53例、24例、9例、61例、33例;低频探头分别检出22例、48例、21例、8例、45例、48例。结论在急性阑尾炎中,凸阵探头和线阵探头各有所长,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03,(6)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急症。近10多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约20%可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率高达40~70%,甚至100%。本病常见于中老年和青壮年。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本病的死亡率已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对急性胰腺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分为复发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的胆固醇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甘油三酯在复发组和对照组均高于正常值。结论多次发作的急性胰腺炎血清胆固醇浓度差异无显著性,说明胆固醇对急性胰腺炎发作无临床意义。而血清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为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脉搭桥术同期行肺部手术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有行冠脉搭桥术和肺部手术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共计56例。全部病例先完成冠脉血运重建,再行肺部手术。后坚持随访,明确此类手术中远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平均搭桥(2.5±0.9)支。53例行同期胸骨正中切口手术,2例行同期不同切口手术,1例行左前外侧切口手术。1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随访时间13~62月,平均随访时间(28.5±14.0)月,随访过程中失访3例,死亡6例。全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93.6%、76.7%。肺癌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0%、88.9%、68.4%。结论同期行冠脉搭桥术合并肺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中远期结果满意,左前外切口入路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基层医院占外科住院病人的20%~25%。近年来由于经验的不断积累,阑尾炎的切口感染率较过去已大大降低。但对于伴有肥胖、糖尿病同时切口严重污染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仍然高达85%以上。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有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有严重肥胖、糖尿病以及因麻醉效果不佳致切口严重污染等特殊情况,其中23例采用的切口常规逐层缝合法,25例采取的一期切口敞开引流并留置全层逢合线二期合拢法。现将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切口感染情况对比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组病例共计48例,均为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并经术后病理证实。年龄8~76岁。手术切口均为常规麦氏切口,切口长4~6 cm。其中合并急性坏死、穿孔30例,阑尾周围脓肿6例,阑尾化脓未穿孔但合并腹腔大量脓液12例。过度肥胖(体重超标准体重30%或腹壁脂肪层超过5 cm)20例,肥胖并糖尿病10例,麻醉效果差腹肌紧张而致切口严重污染11例,阑尾解剖变异手术难度增加7例。两组病例手术中切口均有明显或严重的腹腔脓液污染。1.2方法切口常规逐层缝合组:用1号或4号丝线分别间断缝合腹膜层、腹内斜肌肌膜、腹外斜肌腱膜层、皮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作用和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5例,在入院时及发病3天、发病1周时,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the 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入院后1周内SSS评分下降2分或以上者纳入进展性卒中组,否则纳入非进展性卒中组。应用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72小时内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无论是否进展,其入院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S-100B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非进展组相比,进展性卒中组患者血清S-100B水平在发病后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明显增高(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B蛋白水平在入院监测时间内72小时达到最高点。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72小时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入院时SSS评分呈正相关(r=0.6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能是前循环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与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舌咽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并分析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9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26例行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15例行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联合微血管减压术,部分缓解3例(6.00%),完全缓解47例(94.00%),总有效率为100%。本组50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有14例,其中5例术后疼痛,2例声音沙哑,1例小脑出血,4例听力下降,1例咽部有异物感,1例面瘫;术后随访1年,4例听力下降中仅有1例听力未恢复,术后1年仅有1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及两种术式联用均可有效治疗舌咽神经痛,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有无明确责任血管压迫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案,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