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方解释学的哲学转型是在德国完成的,它的第一个阶段直接和路德的宗教改革有关,后者的“唯有圣经”的原则推动了字义解释的发展以及圣经解释学和语文解释学的结合,同时近代启蒙的理性精神以及由此开始兴起的历史意识,激发了人们对超越具体内容解释的一般方法论的兴趣,最后在浪漫主义的代表施莱尔马赫那里导致了一门真正的作为哲学的解释学在西方的最终建立。在这个过程中,信仰和理性的冲突与交汇构成了它的重要动力。本文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中,着重突出了路德和施莱尔马赫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显学"的解释学研究已具有某种世界性的广泛性。针对目前国内解释学研究上的若干问题,张能为教授从从事解释学研究的缘起以及哲学意义、解释学与修辞学、想象力、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解释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从应用性层面对能否创建中国解释学、中国哲学的真正特质和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意义理解和看法见识。  相似文献   

3.
张松 《东岳论丛》2002,23(4):111-114
《周易·系辞》上篇所说的“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及相关话语实际上关涉到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许多重要问题 ,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和人类理解的本质。参照哲学解释学的某些思想 ,我们将会看到它所包含的深刻的哲学内涵及其合理性意义 ,而正是由于古代思想家对这些话语中所包含的哲学解释学意义具有一种普遍的共识 ,中国古代思想才始终立足于深切的实践性上  相似文献   

4.
创建中国式的解释学逐渐成为国内和海外汉语哲学界学者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近 2 0年来 ,学者们提出了“创造的诠释学”、“本体诠释学”、“经典诠释学”、“中国解释学”等构想 ,对创建中国解释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途径与方法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 ,中国解释学问题的提出首先面临的是中国解释学的合法性问题 ,它本质上折射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现实境遇和未来走向问题。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系统和学科门类的“中国解释学”是中西文化交流后的产物 ,今天所谓“中国解释学” ,乃是人们以某种取自西方解释学理论与方法解读中国历史上非解释学的文本创造出来的。在此意义上 ,要厘清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解释学”和“解释学在中国”、“解释学中国化”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王中江 《学术界》2001,(4):114-125
自从哲学解释学或本体论解释学诞生之后,它就与传统解释学特别是方法论解释学构成了一种尖锐的冲突.冲突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意义、对象、先见和解释的客观性.本文集中考察和疏理了哲学解释学和方法论解释学的各自立场和争论,并以此为基础试图作出积极的反思,以缓解二者之间的紧张.  相似文献   

6.
狄尔泰把解释学发展为一种哲学,开始了解释学哲学化的进程。解释学的哲学化同时也是哲学的解释学化。对于这一转变,解释学界和哲学界多表示了肯定性的评价,认为是解释学和哲学的进步。我认为,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是解释学的越界和哲学的退缩与唯心主义化,既不利于解释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哲学的发展。解释学只能作为研究语言文本意义理解的具体学科得到发展,哲学只能作为研究世界观的学科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解释学与哲学的现代发展中,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从狄尔泰开始的解释学的哲学化与哲学的解释学化,这是解释学的越界和哲学的唯心主义化;二是从伽达默尔开始的解释学的主观主义化.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是当代的主流解释学,在上一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发生重要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从哲学解释学的主观主义解释学立场出发来反思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从哲学解释学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立场出发采反思社会历史问题,有意无意地消解、否定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了防止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消解、否定,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重建解释学,用正确的解释学观点来反思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同时要把解释学和哲学区别开采,反对把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学化,不是在解释学的视野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反思社会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解释学和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解释学与哲学舍一的趋向.解释学与哲学相互过渡的逻辑通道,是把历史看作人的精神作品,看作文本,把历史的内容看作是文本的意义,把对历史的认识看作是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只有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立场上才能被建立起来,其中包藏着反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哲学观的毒刺.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事物的认识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精神活动.它们有不同的对象、任务、"真理性"问题及"真理性"的标准.而理解和对象、认识和对象的关系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解释学和哲学相互过渡的逻辑通道是不存在的.我们不能既赞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又去赞同、推进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思想的转向,意味着哲学逐渐变成了解释学.20世纪哲学中的语言转向,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海德格尔的解释学不是传统的阐释理论,其哲学文本是阐释之阐释,是对我们所邂逅的东西的长久沉思.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不仅源自干海德格尔的解释学,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海德格尔解释学的关键性纲领,即"语言是存在之家".20世纪的解释学需要改变对哲学活动的理解,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也许重新遮蔽了理解自身.  相似文献   

10.
文学解释学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心理重建解释学与当代哲学解释学形成两种对立的解释学概念,二者对意义的观点截然不同。我提出的文学解释学的意义观强调:意义是对立中介的第三生成物。这是由意义形成过程中的对立观、中介观、第三说和生成论四个要素构成。文学究其实践品格来说是一种"事件",事件是主体间的对话、"谈判"、互释与融汇创新,阅读即事件。  相似文献   

11.
哲学解释学根植于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传统,深合历史主义和辩证法意识,其所具有的理论品质蕴涵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哲学解释学方法可以归纳为艺术经验法、前见间距法、视阈融合法、自我理解法、解释循环法、对话交流法.  相似文献   

12.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极其重要的一脉 ,它的独创性的理论内涵不仅突破了传统解释学方法论的框架 ,而且也为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视域。其中关于语言、真理和意义的阐释是贯穿其哲学运思的三条主要脉络 ,在他的哲学解释学中占有核心的理论位置。对此 ,国内研究者已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作出了各自的理解和评价。本文旨在追踪国内研究者关于哲学解释学的语言观、真理观和意义观这三方面的论述 ,对于相关诸论点作一次梳理和比较 ,在此基础上 ,着力剖析诸论点中所提出或显示出的问题 ,并就相关问题的进一步展开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13.
论解释学的马克思主义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解释学存在两个主要方面的缺点 :一是在解释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学科性质问题上的看法还不统一 ,从狄尔泰开始 ,把对历史的认识也看作是解释学的研究对象 ,从而使解释学成为哲学 ,混淆了解释学和哲学的学科界限 ;二是在解释学理论中不能很好地贯彻辩证法 ,割裂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存在着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倾向。因此 ,有必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解释学的重建。在重建解释学时 ,必须批判地继承以往的解释学 ,贯彻实践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 ,体现理解的主体性和理解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诗学解释学,可以理解成"诗学与解释学"或"诗学作为解释学"两种发展路向。作为反思性与创造性的理论科学,它必须确立自己的学科任务,寻求学科自身的内在思想逻辑。诗学解释学在解释学家族谱系中,与解释学理论、哲学解释学与美学解释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需要从相关科学中寻找思想启示,而且需要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创造产生启示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诗性思考的方式对生命存在、生活理想与自由平等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评介伽达玛哲学解释学的思想著作和论述非常多,但对其哲学解释学思想源头的研究视野大多集中在从表面看来对其影响比较直接的传统解释学上,很少从滋育其解释学思想的德国古典哲学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中寻根比较。因之以其效果历史理论与黑格尔辩证法关系为例,说明德国古典哲学对其哲学解释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是别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三表法"固然可以作为归纳法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形式而成为一种方法论,然而"四假相"说却不能完全归之于方法论."四假相"说正展示了培根本人哲学思维最深刘的一面,完全归于方法论未免有简单化的倾向.本文正代表着这样一种努力,即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出发来展示一个理解培根哲学,主要是他的"四假相"说的新的纬度.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角度,通过"四假相"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解释学意义上的"培根",尽管可能仅仅是在传统解释学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解释学思想抛弃了经典解释学和方法论解释学所持有的原意说、客观说,不再重视文本固有的意义,且将“理解”和“解释”区分开了,更加重视“解释”.在尼采看来,解释是主体置入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意义是为了拯救虚无,而在拯救虚无的过程中,权力意志的不断向上超越展示出了生命的力量,因而尼采的解释学思想也可称之为生命解释学.  相似文献   

18.
解释学是关于解释“文本”意义的理论或哲学 ,本文旨在把解释学方法运用到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中 ,并从解释学的角度就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如何创造性地学习邓小平理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解释学这一视角能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解释学亦被译作"释义学"或"诠释学",当代解释学可以分为三个形态,即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方法论解释学;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是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批判解释学或深层解释学。本文分析了解释学的主要特点,重点探讨方法论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文本存在多种理解的可能性,依哲学解释学的观念,这一可能性根源于人的存在方式.相应地,法律解释是在法律文本的多种可能性理解中作出选择的过程.根据哈耶克的知识论,这一过程是受社会共享的"一致意见"约束的.在此意义上,法律解释不同于科学发现,解释过程受制度的约束,而不是纯粹客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