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全国“篆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所提出的新课题、所获得的研讨成果作了全面总结:一、对篆刻的展览方式提出了大胆的学术质疑,表明了进一步澄清的需要;二、对篆刻创作手段的规定提出了新思考;三、对篆刻生存环境提出了新思考;四、对篆刻艺术的“主体”部分提出了质疑。最后,对篆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作了全面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丘石 《江海纵横》2006,(2):43-43
中国的篆刻艺术,经历了秦汉、明清两次高峰期,延续至20世纪后期,又掀起了一次高潮。80年代,适逢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气候,当代印人与当代篆刻拥有了良好、宽松的生存土壤和发展契机;90年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汇与撞击,使当代印人站在更广阔、更理性的视角上对当代篆刻作出了多维的思考。当代印人队伍规模的扩张,印学思想与观念的活跃。流派的淡弱与风格的多样,印学社团的林立,展览比赛的此起彼伏等等,皆表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然而,进入21世纪后,整个中国印坛开始寂静下来,更多的印人们从狂热、张扬的状态中回归到了平常心态,冷静、理性地思考什么是篆刻艺术的本质,什么是篆刻艺术的传统,什么是篆刻艺术的经典。最近,读了《中国篆刻百家·王树堂卷》后,我对此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相似文献   

3.
明清徽派篆刻艺术的美学思想与特点是非常鲜明的,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崇古与求变是其重要的思想基础,以艺载道是其重要的文化品格,文质统一是其重要的人文精神。以何震、程邃、巴慰祖、胡长庚、汪肇隆为代表的明清徽派篆刻艺术大家在融汇互补中,为追求更高的精神目标和审美理想,发扬创新精神,使古老的篆刻艺术有了新的飞跃,极大地丰富了徽州的文化宝库,促进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写意花鸟画创作风格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篆刻艺术的金石气对其写意花鸟画的形式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一,篆刻在其写意花鸟画的章法中是不可或缺的形式美元素之一,画、印相结合使中国写意画的经典形式更趋完美;其二,齐白石篆刻的刀法、章法与其花鸟画笔法、图式构成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趋同化与规律性。纵向考察齐白石的篆刻、花鸟画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是由平正冲和渐渐走向险绝跌宕,由墨守成法到无法之法。  相似文献   

5.
印章是我国书法和雕刻艺术相结合的独有的工艺美术。因其所具有的书法艺术属性,与一般的工艺美术又略有不同,故称为“篆刻艺术”。中国的篆刻与书法堪称中国艺术中的孪生姐妹。篆刻是造型艺术,以汉字中的篆书作为主要造型依据,通过镌刻在事先准备的石头(载体)面上来展示美的这一形式称为印章艺术。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篆刻艺术大师,他饱览各家藏品,开阔视野、提高眼界、斟酌各种流派、接受各种提示,打开自己的思路,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价值。齐白石篆刻艺术堪称继吴昌硕后篆刻艺术的又一高峰,其印章艺术的美学思想总的分为书法美、章法美、刀法美、边款艺术美。  相似文献   

6.
篆刻语言作为一定的艺术媒介和物化的造型体现,它是传达篆刻内容的外在信息,是构成篆刻艺术内部形式的基础。从创作来讲,主题的深刻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篆刻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所体现的;从欣赏来讲,只有审美客体的实在的意蕴,才能引起审美主体对客体意蕴的审美感受。纯形式的篆刻有时也可能使欣赏者结合篆刻的文字内  相似文献   

7.
中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传世的大量周秦时代的玺印,证明当时的篆刻艺术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到了汉代,遂形成了中国古代篆刻发展的高峰。晋唐以后,随着中国实用文字的发展和变革,篆书成了历史的陈迹,因而去古逾远而篆刻艺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篆刻艺术发韧于三代,至秦汉而极,六朝之后渐衰,唐宋之末已是积弊难返。到元代,由于吾丘衍撰写《学古编》,在第一编《三十五举》中总结秦汉以来篆刻艺术实践的经验,主张以秦汉为本,力主复古,并提出不同材料的运用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吾丘衍在印学理论上的总结与贡献,为明清篆刻艺术的再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吾丘衍在中国古代篆刻艺术发展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篆刻艺术发展受到制约,从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各种全国性大展和书学讨论会的情况看,少数民族地区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篆刻创作水平低、篆刻理论研究滞后、篆刻市场发展不完善、群众基础差,是少数民族地区篆刻艺术的现状。少数民族地区篆刻艺术要有大的突破,必须扬长避短,以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字为依托,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入印技法技巧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从篆刻执刀、运刀及与坦冲刀法比较三方面,对韩天衡篆刻刀法作了近距离揭示和解析,还原韩天衡刀法的原貌。详细解读了韩天衡篆刻刀法的特点,指出这是一种既披削又截进的截披刀法。认为其刀法是在艺术的审美追求中形成的,并凝聚着韩先生数十年来致力于艺术和献身艺术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万然 《源流》2012,(3):74-75
在广东平远县,有这么一家人,父子四人都是艺术爱好者,而且在书法、篆刻和摄影上颇有建树。他们把客家文化人对现代艺术特质的感悟与客家民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以书画、篆刻、摄影等艺术形式为  相似文献   

12.
篆刻需要脑、眼,手的全面配合,对健身健脑大有益处,李岚清同志就是从71岁开始学习篆刻的。同学习书法一样,学习篆刻也必须从临摹优秀的篆刻作品开始。临摹篆刻作品,必须精选范本。汉印是篆刻艺术的精华,初学者最好以临摹汉印为起步,总的要求是要获得形神俱似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说有两种临摹方法:“蒙影法”、“双钩法”。  相似文献   

13.
论普通高校推广艺术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 ,学生艺术素养普遍偏低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普通高校推广艺术教育难度不小。因材施教 ,重视实践 ,寓教于乐 ,是当前普通高校推广艺术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热与收藏门类的细化,篆刻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被世人所追捧。篆刻艺术的兴起,随即带来了人们对印章的高度关注,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也不断攀升。在这种现状下,福建东南拍卖以地域优势将寿山石这一特色资源推升为国内拍卖的精品收藏版块。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在寿山石的材质与艺术的表达方面,重新思考了材质语言与艺术...  相似文献   

15.
王大勇 《南都学坛》2005,25(4):16-17
南阳汉画像石和篆刻的艺术风格虽然各有千秋,但两者在肌理美、布局美、边栏美、刀趣美、形式美上也有共通之处,相互之间更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篆刻艺术在借鉴汉画像石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能够融会贯通,对当代篆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梁岗 《江海纵横》2005,(1):40-41
篆刻艺术与书画同源。我们常说近代篆刻源于明朝中叶的文彭,但是,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和不断涌现的新的发现,使我们不得不对近代篆刻的源头,产生疑问。  相似文献   

17.
当代篆刻教育的现代语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篆刻艺术构建了一个鲜明的仅属于东方文化大系的视觉语言 ,除了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承接和延续外 ,还应在现代视觉上赋予时代的语絮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当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主要存在着重视不足、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尚未理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需要提高对艺术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重视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建立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的并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在研究探索之余,常以艺术消遣。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宗良纲就是其中一位。 和许多篆刻家一样,宗良纲也从汉印起步,从古代及现代篆刻作品中吸取营养、学习借鉴,并进而思索推敲,开拓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来他又把宜兴紫砂陶艺术用于篆刻,创造了与紫砂壶媲美的紫砂印章。其法以紫砂泥坯制为仿汉铜纽印,印面刻汉篆,然后经高温烧制而成。这是融中国篆刻艺术于紫砂工艺于一体的创造。 宗良纲今年37岁,当年学土壤农化,本科毕业后读硕士研究生,之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篆刻更接近先民造字初旨,表现出苍然高古,浑然天成的形式美,弥漫着旺盛的原始生命力。伴随着汉文字和篆刻艺术的发展,如今甲骨文篆刻演化为原生、金文、石鼓文、小篆、秦汉碑等五种风格类型,既具有殷商甲骨文契刻意境,又融入了时代赋予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