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康(1867~1947),江苏武进人。1889年中举人,翌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义和团运动时,任刑部郎中,主管陕西刑案。八国联军进北京,他应北京城南士绅之请,设巡阅公所维持治安。旋授刑部典簿、大理院推丞。后又任清修订法律馆校理、总纂、提调,宪政编查馆科员等职。供职修订法律馆期间,曾数次衔命东渡日本,进行法制考察。辛亥革命后,一度任财政总长。北洋政府时期,曾三任大理院院长及代理司法总长、司法总长、法典编纂会  相似文献   

2.
杜诗“波”,“没”是非之辨析李知文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虽是求宰相韦济(字见素)授引之作,却迥异流俗,不卑不亢,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倾吐出郁积已久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不平。它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最早的一篇,向为人们所传诵。其结句,...  相似文献   

3.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明代宁海(今浙江宁海县)人。方孝孺博学多才,工于文章,“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明史·本传》),“时当世文章,共推先生为第一”(《明儒学案》)。而其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尤为世人敬佩。明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王朱棣兵入南京,篡取帝位,召方孝孺起草登极诏书,命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  相似文献   

4.
赵时春是明代中期甘肃著名的人物。他不仅在当时文坛上被誉为嘉靖“八才子”之一,而且以通达国体,议论朝政阙失,颉顽于当时。本文仅介绍其生平并浅析其“事功”思想。 赵时春(1509—?),字景仁,号浚谷,甘肃平凉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曾被诠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官刑部主事转兵部之事。嘉靖九年(1530),因上疏揭露都御史汪鋐、副都御史许攒等人,献“瑞麦”、  相似文献   

5.
郑广文祠     
郑虔(685—764),字若齐(一字无谦),原藉河南荥阳,学识渊博,是盛唐时的著作家、书画家。杜甫以为,郑虔以后,天下从此没有文章了(“文章扫地无”)。玄宗爱其才,特置广文馆,授郑虔为博士。故历代称其为郑广  相似文献   

6.
湖州飞英塔     
飞英塔在浙江省湖州市内,由内外两塔组成,构造奇妙,形制独特,堪称我国古塔之一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英塔的建造历史可追溯到晚唐。据载,咸通中,僧云皎自长安得僧伽所授“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遂归建石塔藏之,始于中和四年,成于乾宁元年(884~894年),名上乘寺舍利石塔。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又建木塔笼之,始成国内罕见的“塔里塔”,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现”之义而名“飞英塔”。南宋绍兴庚午(1105年)火于雷,旋即重建石塔。外塔亦于端平  相似文献   

7.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打开了旧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清朝政府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向外开放通商口岸十六处,使各帝国主义获得了深入我国腹地(重庆、汉口、九江等)倾销商品,掠夺资源的特权。与此同时,在我国领土上出现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标志——“书信馆”,即外国在华开设的地方邮局。书信馆公开发行带有他们本国文字的邮票。因为书信馆都开设在商埠,所以把他们发行的邮票称为“商埠邮票”(也称“书信馆邮票”)。这些书信馆既各自为政,又互相联系,如从甲埠寄至乙埠,乙埠寄至丙埠。所以,准确地应称之为“埠际邮票”。第一个出现的是一八六五年上海工部局开  相似文献   

8.
仙居大“佛”字,位于距县城五公里远的杨府乡石牛村枕溪山石壁上。字高和宽均为11.2米,总面积为123.2平方米。比曾被列为我国石刻大字之冠的四川省潼南县定明寺的楷书大“佛”字(字高8.5米,宽近6米)要大得多,是全国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字。大“佛”字刻石技法高超,笔划流畅,字体规正端庄,笔力遒劲饱满,魏体、阴刻、字迹完美,大有“佛法无边”之势,左下方有一行小字为“住持僧息  相似文献   

9.
<正>陈子龙(1908——1647年),字卧子,松江青浦人,是明清之际一位颇具特色的学者。他的一生,适逢一个翻天覆地的动荡时代,这使他在年轻时就有志于世务。他曾与夏允彝等人创立几社,后列名复社,风云一时,“四方名士,无不乐与之交”。①崇祯十年,陈子龙中进士,十三年,授绍兴司理,“以定乱功,擢兵科给事中”。②明亡后,他积极参加抗清斗争,直至被俘身死。陈子龙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与创造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历史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作为晚明实学思潮的一个代表人物,陈子龙是以自己的言行为时代思潮推波助澜的。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有(甲二五五○),或作(乙七六八)、(菁二、一)诸形。我以为此当是曾之初文。观金文會字有两形,一作(蔡子);一作(鄶始鬲)(亥鼎),朱芳圃指出:“字中作,象甑;一作田,象箅;箅,甑之特征也”(殷周文字释丛一○四页),说甚确。盖會所从之或,同为甑之象形,特为俯视形,则为剖面形。即會字所从之初形,字象一容器中有格横之,此横格就是算。说文五篇下:“會,合也。从亼,从曾省。”乃根据隶定字形为说,当易“从曾省”,为“从曾”。正因为曾象甑中之箅将器隔为两重,故从曾之字多有重义。尔雅·释亲:“王父之考为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由于家境窘迫,中年以后不得不到“缙绅先生家”设馆授徒。蒲松龄究竟何时设馆教书?路大荒先生,《蒲柳泉先生年谱》的“康熙十一年壬子(一六七二),先生三十三岁”条中写到:“初馆于同邑名人西铺毕际有家。”下引王洪谋的《柳泉居士行略》作为依据。 蒲松龄何时撤馆归家,路先生《年谱》的“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一七一○),先生七十一岁”条中写道:“先生自是年家居”。下引蒲箬的《柳泉公行述》、《祭母文》作为证明。,。一由此q却,路先生认为蒲松龄。十。岁设馆教书,七十一岁撤馆家居。前后教书凡三十八年。但在《年谱》“康…  相似文献   

12.
一、“寒芒熠熠,南雷之村”黄宗羲晚年自号“南雷”,似乎别有深意。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他五十三岁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题辞》,自署“梨洲老人识”,“梨洲”一号以后并不常用;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年)他六十六岁在《留别海昌同学序》这篇名文中,慨然自称“余南雷之野人也,气质卤莽”,同时,猛烈抨击当时道学圈子中空疏狭隘,“封己守残”的学风。此后,他编定自己的文集、诗集以及《黄子留书》等,均冠以“南雷”二字。全祖望就其处于“贞元之运”的一生学行,赞之为:“鲁国而儒者一人。矧其为甘陵之党籍,厓海之孤臣。寒芒熠熠,南雷之村。更亿万年,吾铭不泯。”且谓其“建续钞堂于南  相似文献   

13.
据俄罗斯《远东问题》杂志1995年第3期报道,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国家(中国、日本、朝鲜)民族中心“中国馆”于1995年2月8日正式开馆。远东研究所所长M.л.季塔连科教授在“中国馆”开幕式上指出,该馆成立的宗旨是向俄罗斯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年轻人传播关于中国、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知识,进一步促进俄中两国间的文化、学术交流。中国驻俄罗斯大使,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C.л.齐赫文斯基出席了开馆仪式。 “中国馆”下属远东研究所,它将成为俄罗斯科学院汉学家协会以及俄中友协的活动基地。在俄罗斯  相似文献   

14.
论吕祖谦     
吕祖谦(1137—1181)是宋代的理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与朱熹、张栻齐名,人称之为“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他在学术上力图调和“朱学”与“陆学”之间的矛盾,并“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另一方面又接受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合陈君举(陈傅良)、陈同甫(陈亮)二人之学问而一之”,从而自成一个学派——“吕学”,在当时的思想界颇有影响。朱  相似文献   

15.
胡三省,字身之,原名满孙,旧字景参。以“所居狭小磵旁,多古梅”,世称“梅磵先生”。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四月初二日出生于浙江宁海县中胡村一个比较贫寒的渎书人家庭中。笔者多年来注意胡三省事迹的探索,曾在宁海找到一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修的《胡氏宗谱》。其中有南宋景定二年(1261)、咸淳二年(1266)、咸淳五年的三道皇帝救命;胡幼文撰的《三省公墓碑》,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道光十四年(1834)、同治八年(1869)和光  相似文献   

16.
学界多以为“”是日本字 ,“”则罕有论及。本文对此两字进行了中日语言对比的初步探讨 ,藉此揭示中日文化交流之轨迹。指出“”为中国古有之字 ,“钱”之俗体 ;“”则缘“圆”字俗体讹变而成 ,始见于东瀛抄本 ,近现代逆输入中国  相似文献   

17.
避讳而改偏旁,前朝罕觏。太平天国则把“鬼”旁改为人旁。按太平天国教义,“天父上主皇上帝是神爷,是(云人)爷”(《永安封五王诏》),“肉是肉父生,(云人)是(云人)爷生”(《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好人死后灵魂“升天”,天上是没有鬼的,故改魂为“(云人)”。此字在辛开元年(1851年)的一些“天父诗”中已经多次出现,如“灵(云人)本是由天父,今时不醒做何民”,“真神能造山河海,不信(云人)爷为何功”(《天命诏圣书》)之类。壬子二年新刻的《天条书》,凡“小灵(云人)”、“(云人)得升天”等等,“(云人)”字均从人而不从鬼。壬戍十二年(1862年)颁行的《敬避写样》,“魁”字条下注明:“凡写魂、魄、愧、魏等字均从人,写作(人斗)、(云人)、(白人)、(委人)、字样。”这是太平天国后期,从“魂”字推广到其他“鬼旁字,因避恶  相似文献   

18.
姚合仕履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合,世号“姚武功”,为中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今考其入仕后之履历,谨祈读者与专家指正。约元和十二年(817)冬末入魏博幕为从事,试校书郎,十五年(820)夏罢,长庆元年(821)春授武功主簿,三年(823)春罢姚合元和十一年进士第,其入佐魏博幕及任武功县主簿之时间详拙文《姚合佐魏博幕及贾岛东游魏博考》(《江海学刊》1987年第4期)。今补充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9.
无声 《今日辽宁》2012,(3):66-69
51部作品,桌案上的王占君笔耕1300万字;30年,轮椅上的王占君跨越百万里长路。 1996年,中国文联“世纪之星”评奖中上,作为惟一的文学类获奖者,王占君在最后的竞争中赢得了评委的肯定,在与贾平凹、王朔的三人角逐中脱颖而出。一时间,王占君百感交集,接过“世纪之星”的荣誉证书时,王占君如是说,“文学点燃我生命之火,厄运使我高扬起理想的风帆”。  相似文献   

20.
《诗经》早期诗篇《载芟》云:“千隅其耘,徂隰徂畛”。《噫嘻》曰“亦服尔耕,十千为耦”。上两条史料说明西周农业是采用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对于西周的这种集体耕作,西周封建论者一言以蔽之曰:这是农奴以劳动地租形式为封建主劳作。但依据《诗经》中《七月》和《国语》、《周礼》等史料来剖析,西周社会中的农业生产者的身份应为奴隶,而不是农奴。本文试析之。一、农人的服装来源于主人的供给。《七月》篇中两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诗句,但对于“授衣”的对象,诗未言明。《毛传》、《郑笺》亦均无训释。《毛传》仅含糊而言:“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有些同志据此把“九月授衣”说成是农妇八月织成衣服。“九月里把做成的衣裳授给主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认为,授衣的对象只能是农人。第一,从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们之间交付物品的称谓有严格区別的社会习惯来看。由于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