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性别意识与90年代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女性写作既承继了既往的对女性意识的表现 ,又有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即超性别意识。这在文本叙事及主题阐释上都有集中的表现 ,从而显示出女性写作在 90年代的新突破。可见女性意识及超性别意识并不矛盾 ,它们共存于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文本中 ,对它的理解有赖于作家主体和读者的双重努力———既坚守女性立场 ,又挣脱女性身份的束缚 ,从而对女性写作作出全面均衡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2.
虹影从作品风格到阅读受众上难以归入当代文学或女性写作的杰出序列之中:其文本异质性在“猎奇的西方”博得暧昧的青睐,并在“健忘的东方”①[1]292罹受意识形态含混的质疑,这种双向性的呈现又使她与当代女性写作中私人写作/身体写作及其隐含的消费性相区别。具体到叙事文本的界定上看,《饥饿的女儿》提供了一种极度幻象性的方案,一种女性历史的审美策略,并生成一种殊异的女性的“诗学规范”。  相似文献   

3.
女性写作是一种存在性“发言”。女性只有自己书写自己,才能深切地把握自己。爱与死、伦理和宗教,是女性写作的真正主题。人类精神中的原罪意识在徐小斌、铁凝等女作家的作品中有意蕴深刻的文本体现和文化读解。原罪书写是当代女性写作再一次的精神历险,显示了女性写作在性别自觉与文学自觉的双重意义上的进步,展现了更为成熟厚重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华裔女性作为异域少数族裔承受着双重压力本土男权观念和异域的种族歧视.这导致了华裔女性写作的双重边缘性.通过文学文本反映这种压力和边缘性,正是华裔女性写作的魅力和特质.  相似文献   

5.
《莎拉·肯恩在4.48上书写》精准阐释了萨拉·肯恩的“直面戏剧”特质,在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极端暴力与极致温柔冲突中的人性存在。“崩溃”主题是一种现代性的存在之思,也是一种女性之思。“颠覆”形式是一种文本的突破,也是剧场表现的先锋性。《莎拉?肯恩在4.48上书写》所再现的“直面戏剧”触及了艺术与生活的双重本质,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智性叙述下的人类生存境遇——虹影智性化叙事手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大多数女性作家没有意识到智性写作的必要性,过多地迷恋于叙事游戏,使某些文学作品成为纯粹的私人化文本和自呓.然而虹影在创作中采用了一种智性化的叙事处理手法,其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言说方式,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叙事情感具有一种"可传达性".小说语言节制、隐忍、含蓄,叙事视角平实,叙事情感高度内敛,传达出作家丰沛的审美理想,达到了大巧若拙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高山奎 《东方论坛》2011,(2):105-111
"作者死了"和"抬头阅读"等的提出标志着当代解释学对读者至上观念的强调已经达到极致。从城邦与哲学永恒冲突的观念出发,施特劳斯提出了"隶属性"的贴近阅读原则,试图达到像古典哲人理解自己那样去理解他们,这有力对抗了当代解释学对读者"生产性"功能的过度强调,使"如何理解过去的文本"再度成为一个问题。在施特劳斯看来,文本并非如当代解释学所认为的只有一种意义,而是同时包含字面意义和隐微寓意两种意义。为了保护哲人免遭迫害、为了保护政治责任和道德基础不被颠覆,过往的伟大哲人往往采取隐微的写作技艺,即向多数俗众传播无害的正统说辞,向少数智慧读者教诲无畏的真理言辞。因此,一部外传作品在施特劳斯那里绝非独立的审美对象,而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研究施特劳斯的隐微写作和双重教诲学说,对勘施特劳斯与当代解释学诸家的理论歧见,对于推进解释学基本问题的深度思考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审美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 19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 ,可以看到女性写作已不再停留在社会的、自然的层面上 ,而是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性别自觉和话语自觉 ,在更高的层面上触及和深入到女性解放这一时代使命 ,并在艰难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审美品格。本文通过对 90年代女性写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个案的分析 ,概括出女性小说对形而上意义的自觉探寻以及审丑意识的强化与悲剧意识的凸现等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传媒在塑造女性形象与培育女性话语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具体的传播过程中女性话语却陷入了男性话语霸权和女性话语自我颠覆的双重困境之中。通过分析具体原因后提出女性应利用传媒为自己扩音,恢复女性的主体地位,以便在困境中突围。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争论的热点话题,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各有不同。严家炎和袁进对于现代性的描述是:"何谓现代性,就是指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新的知识理念和价值标准。"女性都市文本就体现了这样的现代性。首先,女性都市文本写作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现代性,因为它打破了男性话语控制下的城市想象,书写了城市的另一种面貌,使城市想象更为完整。其次,女性都市文本的写作方法如用个人感性认识代替宏大叙事和身体写作都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女性所开拓的新的写作空间,带有女性色彩和女性个性,因而是具有现代性的。因而我们可以说,女性都市文本从整体写作到文本内部都是具有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作为一名当代女性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不仅受到来自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而且也深深受到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特别是女权主义的冲击,而这些影响的痕迹分别在她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中以不同的女性意识形态体现出来了。试就王安忆小说文本中女性意识的不同表现来探求其女性写作道路的变化发展轨迹:即从欲望写作到民间叙事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唐兴玲诗歌写作在爱和死亡两个向度上探索,充分显露了她的语言才华。正是强烈的死亡意识的在场,使她摆脱了语言和写作双重的惯性,而臻于挥洒自如、"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境地,她的后期写作呈现出某种语言的必然性,一种出乎意外的语言行动。浓烈的生命气息和水到渠成的形而上的思辨的形象表达,大大拓展了她的诗歌肌理的丰富性和可能性。文本在她的身后敞开,她终将在那里找到更多的对话者。  相似文献   

13.
文体是作者风格与内容的统一,也是特定社会现实的反映。本文借助文体研究的视角来剖析简·奥斯丁的经典著作《傲隧与偏见》中的几处翻译,借此说明从文体的角度解读文本,剖析其宏观历史性、微观文本结构属性及作者的主观倾向性,从而指导翻译实践,无疑能令译文更准确,更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比较文学形象学认为异国形象的真伪已经不再是关注的重点,而应转移到异国形象创作诸问题上。以此为出发点,从作家的角度对《大地》三部曲中“中国形象”的生成进行了细致的探讨。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独特的生活经历让赛珍珠在文化和身份认同时产生矛盾和焦虑,宗教的宽容使她希望人们在信仰上抛却狭隘和偏见,最终形成了她混杂的双重文化身份并由此思考它的文化意义。于是在提笔写作时,她开辟了一个阈限性写作空间,以自己的作品告诉人们,人和人是有同一性的,完全可以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达到沟通和理解。《大地》三部曲中中国形象正是这三者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与反思: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阿特伍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从女性主义角度来阐释她的作品,一直是阿特伍德研究的重要方面。其写作历程与加拿大本土乃至全球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是她的作品与女性主义理论有着天然契合之处的原因之一。但传统的女性主义视角不是阿特伍德研究的唯一途径,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思潮已经呈现新的趋势,衍生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等新的理论建构,值得我们在解读阿特伍德作品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着上苍》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最早描写黑人女子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对本民族民俗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对黑人女性心理的把握和描写,对种族问题的"大同"观念以及对性别歧视的非洲式化解方式无一不暗合艾丽斯·沃克对"妇女主义"的论述,建构出黑人女性写作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雄同体"概念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文学观点,它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点概念,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学术界关于"雌雄同体"概念的研究与争议、"雌雄同体"观在伍尔夫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她常用的"雌雄同体"文学意象以及该观点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喧嚣之地。在本土女性意识与西方女性主义先锋意识的交杂中,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滥用,造成了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待性别差异与性别写作多元化的激进和浮躁,也使得其无法避免性别主义批判与学术研究价值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女性主义批判中的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实现性别研究的中国文化语境转向。在研究公共性别经验的基础上,将当代女性主义带回到性别研究的学术殿堂。  相似文献   

19.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她的思想上先进的、落后的意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这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女性意识萌发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奥斯丁在父权社会中为女权主义写作的艰难历程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20.
《新装》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她通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美宝表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点。伍尔夫想以此展示女性在社会上无助、依赖、未接受教育的状况并试图找到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小说中伍尔夫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技巧以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