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马尔罗在担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文化部长的十年中推出了一系列文化保护政策,为法国现行的文化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历史语境下的法国文化政策不仅渗透着马尔罗式的文化哲学思辨,而且富有鲜明的戴高乐主义色彩,承栽着二战后法国民众重塑"法兰西文化大国"梦想.  相似文献   

2.
安德烈·马尔罗于1959-1969年担任法国首任文化部长期间推行的文化政策旨在文化的民主化,即艺术的全民共享,他的施政纲要之一就是在全国各地方建立"文化之家",其任务也正是文化部使命所在,即"使最大多数的法国人接触全人类的文化精华,尤其是法国的文化精华;使法国的文化遗产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文化艺术创作,繁荣艺术园地"."文化之家"为法国民众创建了一个直接接触文化的平台,拉开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文化民主化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艺术变形、艺术创造力和艺术反命运是安德烈.马尔罗艺术思想的关键词,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马尔罗所推行的文化政策是其艺术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艺术的传播以及鼓励艺术创作是安德烈·马尔罗文化政策的三个主要方面。马尔罗文化政策的推行,不仅拉开了法兰西历史上文化民主化运动的序幕,更是证明了艺术...  相似文献   

4.
马尔罗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文学创作直指:人如何面对人类必死的生存的荒诞性。马尔罗的小说有浓厚的荒诞意识,并以个体独秀的方式抗争人类荒诞的命运;马尔罗在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面对死亡的独特体验,反映了西方文化在"上帝死了"以后个体抗争死亡的个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法国,政府很早就涉足文化领域,其文化政策可上溯至十六世纪的王室庇护传统。经过数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法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政策模式,国家干预是主要特征,文化部是法国文化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推动者。法国政府对文化的干预在密特朗任总统时期达到“顶峰”,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6.
马尔罗是法国当代知名作家、政治家。1901年生于巴黎。他与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一样,同属战后迷失方向的那一代。一次大战使西方传统的文化价值观陷于崩溃。青年时期的马尔罗在精神上无所适从,在孤独不安中受到虚无主义的侵蚀。精神上的傍惶加上股票生意的破产,使他把目光投向东方,转向亚洲。马尔罗二十年代在印度支那的历险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以外不能排除其另一动机,即对西方世界的悲观失望使他寄希望于在东方找到一种新的精神文明。其著作《西方的欲望》(1926)即以一中国青年与一欧洲青年书信为形式,在文化、历史及哲学诸方面对中国…  相似文献   

7.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分为小说创作和艺术史论著两部分,而奠定他在法国文坛地位的则是他的6部小说。由于他年青时在东方的冒险经历,他的3部小说都以东方革命,特别是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其小说对当代人的状况、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哲理思考。马尔罗是较早提出“荒诞”观点的法国作家,他对荒诞主题的独特表现手法对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现代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法国,政府很早就涉足文化领域,其文化政策可上溯至16世纪的王室庇护传统。经过数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法国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政策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国家是文化政策的主导者,文化是一项“国家事务”。法国政府对文化的干预在密特朗时期达到“顶峰”,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全面加强,国家元首也直接干预文化事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法国作家马尔罗分别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和《希望》之比较,探讨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相似和相异。海明威的创作始终遵循着典型的写实主义传统,马尔罗则以超越常规的叙述形式,预言了后现代派的观点。他们都认为,人类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只有艺术是永恒的。所不同的是,海明威的英雄可能维护了他的高尚品德和人的尊严,但要么失去生命,要么丧失能力,失败是其结局;而马尔罗悲剧却具有潜在的成功,因为被赋予了一种超越个体的集体精神。  相似文献   

10.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分为小说创作和艺术史论著两部分,而奠定他在法国文坛地位的则是他的6部小说。由于他年青时在东方的冒险经历,他的3部小说都以东方革命,特别是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其小说对当代人的状况、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哲理思考。马尔罗是较早提出“荒诞”观点的法国作家,他对荒诞主题的独特表现手法对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现代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与18世纪法国的“中国热”和20世纪中国对法国文学的大规模引进相比,19世纪上半叶,中法文化关系实际上处于一个相对沉寂的阶段。而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中法关系更是发生了逆向转化:伴随着侵略者步伐陆续来华的法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从仰视一变而为俯瞰,法国报刊中随之充斥着对中国的负面报道。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这样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我们依然可以在法国著名作家笔下找到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中国”形象。如此悖论般的文学现象缘何产生?本文拟通过对雨果、戈蒂耶等著名作家作品的个案分析,厘清它们与生发于18世纪、形成于19世纪的法国汉学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进一步探讨汉学建构形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多样性中的统一”是欧盟在制定文化政策时所遵循的一大原则,依据该原则所制定的文化政策在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归属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探讨欧盟文化政策与欧洲身份关系的基础上,以法国头巾事件为个案审视欧盟文化政策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轩志 《东方论坛》2013,(5):48-51,71
1863年《法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柬埔寨正式沦为法国的“保护国”。长达90年的法属殖民统治不仅使柬埔寨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且给柬埔寨的社会文化发展打上了深深的殖民主义烙印。一方面在法国文化殖民政策的践踏下,高棉民族传统文化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却也受益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所带来的现代化气息。但总的来说,法国忽视教育、将柬埔寨置于从属地位的殖民文化政策限制了柬埔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导致其近代以来社会文化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党对文化经济问题的认识一度出现了偏差,存在着文化政治化倾向,影响了中国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与改革,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文化商品市场。1991年,国务院文件正式提出“文化经济政策”的概念,促进了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又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并明确了文化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随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经济政策,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制定并实施了“文化强国”战略,不断完善了文化经济政策,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文化不自觉曾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直到今天,现实中仍大量存在着文化不自觉现象。以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她对中国文化建设规律和"古今中西"关系的认识不断提高,并形成了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针和政策。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梳理和反思我国文化自觉历程,对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通过阅读西书,赴欧留学,亲身接触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步加深。他的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维新变法时期的民族主义文化观、留学时期的世界主义文化观,发展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兼收并蓄文化观。中西文化观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他对法国文化的认识及引荐。蔡元培认为中法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处,法国的科学研究、美术,特别是教育制度值得中国借鉴。他积极推动青年学子赴法留学,介绍法国文化,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并在中国践行法国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马尔罗的艺术形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形式问题入手,试图发现并分析构建马尔罗艺术形式理论的基石。因为对作者而言,艺术形式同人类的生存一样,始终是其关心的首要问题。其次,论述变形这一命题,按照马尔罗的观点,变形是艺术发展的必然和艺术生命的固有规律。最后,阐释人类、艺术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国政府强调保护文化的特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赞同"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本要素之一"观点。但是,法国的语言政策作为其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却与"语言多样性"主张存在诸多相悖之处。一方面,法国一直维护法语的独尊地位;另一方面,关于外语和方言的教学,虽然赞同"语言多样性"的主张,但实践中却显得非常无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政治文化深刻地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这规定着美国的南海政策与政治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的政治文化是南海政策形成与发展的精神动力,规定了其南海政策手段的实用性,掩盖了美国南海政策的目标。所以,美国政治文化在更深层次上决定着美国南海政策的实质,从而对美国的南海政策具有更为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本文通过归纳并分析现代法国社会的青年人的语言特点,试图透视法国社会在历史、经济、文化等领域对语言发展及演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