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民营经济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非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这类人员的职称评审难问题凸显了出来。在全民创新的大背景下,郫县职改部门不落窠臼,勇于探索,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研究应对良方,成功破解民营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难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专技人才的创造性活力。加大职称评审工作宣传力度。为了让更多的民营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了解职称评审政策,郫县开启了职称评审申报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依托现有服务机构,逐  相似文献   

2.
《劳动世界》2020,(4):9-9
职称是衡量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近年来,人社部积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让职称真正回归人才评价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正当长春市树勋小学的金玉茶老师拿过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时候,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以前,中小学老师最高职称是副高,正高级职称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当知道我们也可以评正高级职称后,大家都感到有奔头了,工作热情也被点燃了!"像金玉茶老师这样深切感受到职称改革带来动力的,还有一大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他们通过科学的职称评价体系脱颖而出,改革后的职称制度将会促进个人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吉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评职称”事关劳动者收入,直接关系到专业技术人才的聘用、考核甚至晋升。2019年7月9日,人社部关于职称工作的首部法律性文件——《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印发,2019年9月1日起,《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全文共44条,明确了职称评审管理的主要规定和程序,对职称评审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规定》的出台是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完善职称政策法规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成都市大邑县聚焦建强人力资源协同产业发展“一条链”,坚持市场赋能、政策赋能、改革赋能、服务赋能同步发力,加快人才培育引进集聚,持续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不断提升人才配置效率,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厚植人才发展优势,为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构建“1392”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大邑县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新任务提升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江苏省镇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一流的目标定位,统筹规划现代化建设目标与重点,着力推进现代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体制、机制建设,开创人社事业现代化发展新局面。巩固发展创业成果落实创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  相似文献   

7.
人才政策体系的完善对于整个国家的人才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我国中长期人才政策体系进行梳理和回顾,对政策体系内的基本概念、国内外的具体政策内容、分类、制定的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才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孙丹 《劳动世界》2016,(19):3-5
近年来,吉林省人社部门在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方面不断创新,相继实施了通信工程正高级职称认定、非公经济组织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职称认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高校科研院所复合型人才职称跨系列“双试点”认定和中小学特设岗位正高级教师评聘制度改革,有效加快了全省职称制度改革进程,更为各级各类人才拓宽了职业发展空间,引导和激励了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9.
声音     
各地要厘清职能定位,准确落实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赋予人社部门的工作职责,要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国务院关于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重要意义,准确定位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工作职责、合理配备人员编制并保障部门资金预算安排,持续激励和保持各级职鉴中心谋事干事、担当作为的工作态势,搭建一支业务能力精湛的班子队伍。要吃透改革精神,为技能人才评价机构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要大步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抓紧  相似文献   

10.
我省是人才大省,然而人才总量虽大,但高层次人才储备短缺、外籍人才引进门槛偏高、企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机制僵化等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短板.最近,我省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深化改革为先导,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尽情展示聪明才智,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第一次会议近日召开。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人才政策、改革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让改革红利、人才红利、创新红利充分释放,推动人才工作更好服务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劳动世界》2020,(10):48-4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较以往文件,《意见》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有效克服了以往过于从"市场流动"角度看问题的局限,转而从更全面的"社会流动"角度审视劳动力和人才问题。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一直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甘孜州面对就业压力,先后出台了就业资金使用管理、困难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领、"9+3"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等政策措施,形成了促进就业、扶持创业、鼓励吸纳就业的政策体系,为推动全州就业创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近日,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制定了《四川省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十条政策》.  相似文献   

15.
李龙 《劳动世界》2010,(3):51-53
由于农垦企业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和现行体制制约,企业基础条件较差、在职职工人数少、离退休人员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槛高、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加之政府对农垦企业这一特殊群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政策上未能足够重视,致使大部分农垦企业职工没有纳入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企业医疗保险尚处在内部自行统筹阶段,部分企业甚至未能进行医疗改革,仅靠降低医药费报销比例或拖欠职工医疗费等办法来维持群众的最低医疗经费支出,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少数企业即使参加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企业内非职工人群的医疗保障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医疗保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企业加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创新人才政策,营造愿意来、留得住的人才环境 围绕郫都区紧缺急需人才,分类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基本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 双创人才方面.针对"双创"特点,出台了从顶尖团队到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创新"三带"科技人才(团队)分类标准和资助办法,率先出台双创项目吸纳大学生给予社保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7.
凉山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已经从构建全民医保体系、扩大制度覆盖面、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报销水平等外延扩张型发展逐步转变为完善优化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保障绩效等内涵质量型发展,而全州医疗保险工作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省医保局及州人社局的具体指导与直接领导下,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医保各项目标任务,参保扩面稳步推进,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政策不断完善,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州医保事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8.
正泸县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中,注重政策向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积极开展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推荐申报工作,拓展了基层人员的成长空间,助力基层单位筑巢引凤。一是向基层中小学教师倾斜。目前全县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95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二是向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大幅度提高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目前全县卫生事业单位高级职称86人,其中镇卫生院正高级职称3人。三是向基层农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全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4人(正高级职称),其中1人是镇农业技术人员。四是已开展考评结合的会计、经济等系列和其他  相似文献   

19.
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开放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全面建立聘用制度,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普遍推行公开招聘、公开遴选和竞聘上岗,建立健全考核奖惩、绩效工资制度,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组织承诺理论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而言具有很好的解释和启示作用。依据组织承诺理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和谐劳动关系缺少情感基础、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物质条件和信用保障等。因此,需要营造和谐工作环境,设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创新人才激励政策,拓宽人才晋升空间;丰富组织文化内容,加强责任道德培养;优化薪酬福利体系,转换绩效形式;建立沟通协商机制,畅通信息渠道,最终实现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