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云 《西藏研究》2023,(3):8-16+159
以驻藏大臣及其随员、入藏将军及其文员为创作主体的咏藏诗人群体,其创作的咏藏诗,既拓展了清代文学的地理边界,又丰富了清代诗歌的表现范围,赓续了中国诗歌中贞刚、壮大的诗风。此类诗将诗人建立功业的决心、报答君王的恩遇融入对雪域险峻高山、峡谷的描写中,凸显出封建士大夫对社稷、黎民的责任与担当,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人格。此外,驻藏大臣向来从蒙、满官员中铨选,因而清代咏藏诗人具有了多民族身份,他们将藏语词汇音译入诗,其创作本身便践行着中华多民族互融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2.
王晓云 《中国藏学》2023,(1):151-158+218
驻藏大臣是清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最高行政官,其施政的举措,直接关乎中央政府政令的畅达与执行,关涉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驻藏大臣在驻藏期间除公务活动外,也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藏事诗。将驻藏大臣作为诗人群体,考察其创作的藏事诗,发现诗中蕴含着比历史文献更为鲜活丰富的政治文化价值:充分展现了清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地方的措施及成效,多角度描绘了清代各民族文化的大交融和国家的大一统,昭示了文人士大夫对国祚苍生的使命与担当,多维度呈现了清代西藏地方多姿多彩的人文与社会。  相似文献   

3.
设立驻藏大臣是清王朝加强对西藏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认为驻藏大臣的设置是清朝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西藏当时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它对西藏的社会政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斌良是清朝嘉道年间满族八旗文人、艺术家,官至一品的封疆大吏,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突出成绩。有关斌良的仕履,史籍有诸多记载,但其一生为官情况较为复杂,年谱中的记载详略不一,而档案文献记载可以丰富增补年谱记载的不足,这对更好地了解斌良仕宦与文学创作的互动性、丰富性、独特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驻藏帮办大臣温宗尧在西藏任职只有一年两个月,他在筹藏策略方面与驻藏办事大臣联豫产生较大分歧。温宗尧筹藏最令人注目的行动,是与西藏地方上层统治者谈判,并达成七条协议。此协议不被联豫认可,亦最终被清中央政府否决。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十三世达赖出走拉萨,得知消息的温宗尧建议联豫迅速采取行动进行阻拦,这反映了他筹藏时还有强硬的一面。温宗尧《咨请川督代奏维持西藏大局折》,对当时西藏地方所面临的英、俄两国威胁与侵略的形势,均有相当准确的分析与判断,这与他关注英俄对西藏地方博弈情形及通晓外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目前清代藏史及驻藏大臣研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就学术界在"驻藏大臣"概念厘定、人数统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驻藏大臣"的职官性质、任官来源分析其权威问题,以期对"驻藏大臣"的执政效果予以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7.
车明怀 《西藏研究》2012,136(6):23-39
西藏是清王朝的西南边疆重地,历代皇帝都高度重视驻藏大臣的选派。到了晚清时期,驻藏大臣及其藏事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主要原因是晚清经历了太多的变局。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对藏内上层分裂主义势力的精心培植,清朝末年西藏滋生出一股分裂的潜流,这些潜流随着形势的变化日益膨胀,而驻藏大臣由于缺乏清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无力应对帝国主义的讹诈和抑制分裂主义势力的膨胀,以至酿成了晚清驱逐清兵、拉萨满汉商民和驻藏大臣的悲剧。驻藏大臣及其制度到了晚清,已经不适应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鼎革管理西藏的方式已势在必行。晚清变局中的驻藏大臣的遭遇及其驻藏大臣制度的终结,可以看到中国近代西藏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联,同时也给后人昭示了改革驻藏大臣制度的迫切性和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有清一代,共有114位驻藏大臣莅职,他们之中部分官员恪尽职守,努力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个别大臣为了捍卫国家的统一,甚至慷慨捐躯.但是,也有一些大臣庸庸碌碌,颟顸误国,从而对西藏的治理产生了负面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驻藏大臣对西藏的施政,对其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发生于1904年的江孜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在西藏地区与西方殖民主义者斗争最激烈的重大事件,这场斗争虽距今已百年之久,但其中深刻的教训对我们仍有警示作用.本文通过对江孜抗英斗争前后数位驻藏大臣(包括帮办大臣和查办藏事大臣)的心态分析,揭示这些大臣的心理状态对战争进程及结果的影响,透过对历史的分析得出选派驻藏大臣关乎西藏稳定、国家安全的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10.
曾国庆 《中国藏学》2013,(1):109-111
文章引经据典,就清代驻藏大臣制度设置的年月、首任驻藏大臣是谁等事关清中央政府最初对西藏的治理的重大问题展开了深入地探究,提出了比较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清代咏藏诗人多,诗作数量大,搜掘选注这些诗歌,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今人关于清代咏藏诗的整理注释,存在着释义歧出、字形讹误等问题.本文从中择取几条,试做补充释义.  相似文献   

12.
张曦 《中国藏学》2017,(3):30-43
"匿压表贡"是驻藏大臣在处理廓尔喀与我国西藏地方纠纷的交涉时,将廓尔喀致驻藏大臣及清政府的表文、贡物等情形匿不上奏的严重失职事件。先后共3次,分别发生于乾隆五十二年、五十五年及五十六年。其中乾隆五十二年是驻藏大臣玩忽职守的结果,后两次则是官员之间互相包庇,共同欺骗朝廷的典型事例,与相关官员处理廓尔喀第一次入侵时对乾隆的欺骗有关。此事在清政府应对廓尔喀的两次入侵中,都逐一被揭露出来,涉事的数位驻藏大臣受到乾隆严厉处分。客观分析,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是有其必然性的。它是驻藏大臣制度设置以来所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中暴露,引起了乾隆的相当重视,在五十七年的西藏地方善后章程中,对驻藏大臣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白丽娜 《中国藏学》2022,(6):88-98+216
驻藏大臣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与上级、同僚、下属、管理对象等发生联系时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制礼仪,这些规制礼仪共同组成了驻藏大臣的沟通机制。驻藏大臣的沟通机制在顺畅驻藏大臣与各相关群体之间的联系,彰显驻藏大臣的地位,进而保障驻藏大臣职责的正常履行及宣示清朝中央政府对藏主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驻藏大臣在上任和卸任时会受命前往皇帝处进行“请训”与“陛见”,虽然这两项规定是相关大臣与皇帝之间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并非针对驻藏大臣而设立,但在执行时被驻藏大臣赋予了一些特性。文章通过分析“请训”与“陛见”规定的“发展沿革”“执行情况”“意义效果”等内容,认为这两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为皇帝及朝廷有效了解西藏情形、面授机宜、指导治藏工作发挥了切实有效的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方治理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孙士毅所撰《百一山房赴藏诗集》,多角度、多层面摄取了"驱廓保藏"战争时藏区政治、历史、社会生活的画面,客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具有不容忽视的史料价值。这百余首咏藏诗作在艺术上也独具特色,充分体现清代前期咏藏诗创作之繁荣。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既为十三世达赖喇嘛身边三品僧官和全权代表、又是俄国政府驻西藏政治密使的俄籍布里亚特僧人德尔智,无论在西藏僧俗上层,还是在俄藏关系中,都是举足轻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本选译记述了德尔智的出身、经历和1910年以前的主要活动,诸如,1853年德尔智生于俄国外贝加尔省霍林,自幼入寺为僧,1873年(18岁)冒充我国外蒙喀尔喀人前往拉萨学经,1888年(35岁)获佛学最高学位拉让巴格西,随即被举荐为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侍读,与达赖朝夕相处;1895年达赖喇嘛亲政后,德尔智成为他所倚重的政治智囊,受到重用,被提升为三品衔僧官大堪布,并在一切政教事务方面拥有发言权;德尔智利用一切机会向达赖喇嘛、摄政等高官,灌输“亲俄”、“联俄”思想;为抵御英国侵略,达赖喇嘛派遣德尔智于1898、1900、1901和1906年秘密出使俄国寻求保护,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接见,并与俄国外交大臣等政要举行会晤;1901年德尔智被沙皇政府任命为驻拉萨政治密使以后,完全按照沙皇政府意旨行事;他还力促俄国政府同西藏地方当局建立“正式”关系、建议沙皇政府在西藏设立领事馆,并采取步骤加强对蒙、藏的影响,在文化、经济方面对蒙、藏进行和平征服,等等.此外,本选译还记述了英军入侵西藏和在西藏的暴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摇摆等.总之,本选译记述了俄国插足中国西藏,向西藏伸张势力,同英国争夺西藏等情况,为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第一手档案史料.  相似文献   

16.
简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在拉萨设置的办事机构.虽然只存在了十几年,而且人员不多,但是这一机构在民国时期的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中,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民国时期中央在西藏行使主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和这一机构的设立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分析,简要阐述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从另一个侧面来重新看待国民政府西藏工作的成绩与失误,以及其内在的历史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