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双学位招生项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项目简介在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精心组织下,中美大学共同实施,在中国选拔完成本科一、二年级或三年级在校优秀学生,赴美学习1-2年,中美大学的学分转移和互换,互相承认,回国完成中国大学学业且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取中美两个大学的相应学士学位。被录取的学生将得到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系统相当于50-80%国际学生学费的奖学金。中美双学位计划得到了北达科他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和州政府的全力支持。该州教育局长2002年3月率北达科他州校长代表团访问中国,就中美双学位计划的实施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拜会了美国驻华使领馆,专门对本项…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学曾开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办学之先河,1984年南京大学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成立了“南大一霍大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十多年来,“中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美国前总统布什访问南京大学时,曾称赞“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为“两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中最激动人心,最有开创性的一页”。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两所名校共同创办的教学、研究机构,旨在培养从事中美事务的专门人才和有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它以中美两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外交、历史、法律及国际问题等作为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心”在南京大学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今社会中大家普遍都认为一次性付款肯定比分期付款买房要好,可以节约很多钱,一次性性付款真的可以节约民众心理的价值吗?本文从中美太太买房比较出发,从中美两国购房产权问题、中国分期付款与一次性付款实际价格差异、中美两国一次付款和分期付款的风险比较,得出结论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之下,首套房的分期付款可能会比一次性付款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4.
10月24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在第三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闭幕式上代表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中方组委会向大会做总结发言。万学远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解决国有大型企业的工程技术问题,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国家外国专家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继续有计划地聘请外国专家特别是海外华人专家来华服务,继续派遣国内技术管理人员赴国外培训,以充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万学远局长说:本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受到中央和国务院领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均开始关注教育,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美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吸收;而美国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创新与拓展。本文将比较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旨在通过二者的比较,实现其教学目标,保证其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从资料上我们已经看出中美两国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并且两国国内的收入差距均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两国的收入差距的表现形式以及造成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都不同。本文试图对中美收入差距在形成原因及机理方面做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家主席江泽民10月24日在会见出席第三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的全体外方代表和部分中方代表时说,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收和借鉴各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是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主席对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外方代表表示欢迎,并对研讨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说:“我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前夕,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前两次研讨会开得很好.专家们对改进我国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并促进了中美两国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中美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天然沟通基因当我和何立强先生坐在一起,他的开场白,提出了个颇值得深入思考的命题:“同我一接触中国,就对中国人民和发生在这里的事物产生了由衷喜欢和浓厚兴趣(当然不是指一切)的感念一样;许多中国人一到美国,也会产生同我一样的感念,我觉得中美人民是容易和睦相处的。”“你是说中美之;同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天然沟通基因?”“对,就是这个意思。”何立强先生同中国的因缘,可追溯到20多年前,这段往事要讲起来也颇有些故事性。1974年,当何立强即将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时,…  相似文献   

9.
洪泽 《人才瞭望》2008,(12):64-64
2004年2月16日,薄熙来就任商务部部长。当时,正值中美贸易纠纷加剧、美国扬言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的严峻时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探究中美两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两国企业文化特色比较等角度,从中得出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人才交流》2014,(1):11-11
香港中美聚焦网2013年12月14日刊登题《为什么去中国留学?》一文,文章称,如果渴望冒险或者刚刚上大学,那么中国应当是留学的首选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0月29日至30日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第一届“中美大学校长论坛”,是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界规模空前的盛会。前来参加本次论坛的中方与会代表,以北京大学陈佳洱校长为协调入,包括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复旦大学王生洪校长,上海交大谢绳武校长,南京大学蒋树声校长,西安交大徐通模校长,浙江大学潘云鹤校长。美方学校代表为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阿尔伯特·卡内赛尔,弗吉尼亚大学校长约翰·卡斯廷,杜克大学校长南尼尔·寇亨,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查尔斯·维斯特,美国大学联合会主席尼尔斯·哈斯默。…  相似文献   

13.
候选理由:——1971年在中美关系尚未解冻时期,杨振宁冒着风险回国访问,在他的带动下,一批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许多美国人开始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并愿意同中国亲近,为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人才开发》2009,(12):61-61
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中美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双方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的审美体验。本文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着手,探讨了课堂教学中美的创造,在阅读和写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美籍华人苏彦韬自1996年起在洛杉矶办起第一个中英双语电台,经过十余年努力,鹰龙传媒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已经在美国15个城市开办了电台,吸引了大批听众,通过电波架起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我没有成为政府外交人员,没有成为一名著名记者,也没有为中美两国关系作出巨大贡献。作为中国企业中的一名西方人,20多年来,我一直在帮助中国人与难打交道的西方人周旋,处理问题,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18.
2001年4月1日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不仅使中美两国关系骤然紧张,而且在网络空间也引发了一场中美“大战”。在一段时间内,中美“黑客”分别向对方国家的上千个网站发动了攻击,平均每天交战40至50起。英勇善战的中国“黑客”们将五星红旗挂到了白宫网站的主页上。与此同时,上百个中国政府机构网站和其他机构网站也遭到了美国“黑客”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正中工会最大的特色就是集聚一大批具有深厚学术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直面问题核心,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5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第十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外方专家座谈会并讲话。马凯指出,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举办21年来,为推动中国企业创新和产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政府真诚欢迎各国专家来华交流合作,希望中美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20.
卷首     
中美科技合作30年,中国留美学生超过100万1月30日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社论,回顾了中美科技合作的30年历史。社论指出:有超过100万的中国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