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建设60年,妇女在政策、法律、社会组织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地位都有很大提高,但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也有诸多不足。相对于西方媒介的“象征性歼灭”,中国的性别传播研究更应当关注“实质性歼灭”也即堕产女婴这一类实质而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古代的性别哲学理念.是我们从事性别传播研究的一个尚未得到充分开掘的巨大宝藏。它所蕴含的阴阳同体、共生。并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元地面对现代性的复杂世界。从而逐步创设和建构起我们自身体系性的中国性别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2.
3.
“性别”因为《易传》“天尊地卑”思维使生命力和创造力均被工具化,所以“性别异化”与“生命异化”同时产生了。但近代以降“女权主义”作为西方文化解决“性别异化”的理论的输入,由于受制于西方二元对立文化之局限,无法有效应对中国整体性文化中的性别和生命异化问题,学术界忽略了从中国远古生命神力崇拜与文学经典对性别异化的消解中获取经验。《易传》和《道德经》在庙堂和民间的“阳阴对等互动”之关系,或许可以产生“两性对等互动”的性别哲学,提供解决中国式性别异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大理论建树,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被中国的妇女研究者所关注并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理论建构和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实践推进,推动了中国妇女的社会发展和男女关系的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6.
性别人力资本理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舒尔茨和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难以解释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 ,比如 :人力资本投资为什么向男性倾斜 ?人力资本投资额相同 (比如学历相同 )的劳动者 ,为什么男性的工薪收入一般高于女性 ?为什么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中男女两性的投资回报有所不同 ?从传统工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 ,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和工薪收入为什么在不断接近 ?究其原因 ,是因为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缺乏对人力资本“投资对象”和“投资环境”的研究。性别人力资本理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 :人力资本投资之所以向男性倾斜 ,是因为在目前“人力环境”中男性比女性更有投资价值 ;男性工薪收入高于教育投资相同 (学历相同 )的女性是因为存在“性别租金” ;男女两性相对投资价值的变化是因为“人力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性别语言研究从现代主义性别差异研究转向后现代的社会性别建构模式,其方法及理论的嬗变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对性别语言研究理论的梳理,旨在客观认识各理论间关联,厘清各理论间异同,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指导效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性别关系模式,是社会性别制度长期作用的结果,也是由一种男女共同认同的思想文化作用的结果。在中国古代最具阐释力的思想文化资源中,女性非但不是被排斥和敌视的对象,反而是那些具先知力的文化圣哲们构建的宇宙、人间秩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元。女性一方面也像男性一样被天命所笼罩,把自己低微的地位、卑贱身份和所遭受的不幸都归结为命运;另一方面,在阴阳之道强有力的解释中她们所享有的崇高地位又使她们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9.
依据德里达性别解构理论和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从性别气质的变异归宿、性别取向的灰色地带和性别无界与真爱跨界三方面分析阿莉·史密斯小说《当女孩遇上男孩》中的性别模糊化和性别消解现象,指出史密斯的性别理念解构了刻板性别气质和性别二元建构,传达了性别气质多元化和性别多样性的信息,揭示出作者质疑异性恋霸权和颠覆性别二元建构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别文化的变迁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阐述了中国性别文化的含义及特点;总结了性别文化变迁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当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概括了性别文化的两次转变:由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向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由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向现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提炼了我国当代社会性别文化的三大特点:复杂多样、群体差异显著和滞后于经济发展;分析了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意义:有利于推进男女平等进程,有利于促进性别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促进性别文化转变的政策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夯实性别文化转变的物质基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的社会性别研究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被多个学科关注的新问题,也是对气候变化与人类——尤其是女性——之间关系的理解,对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气候变化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结构可划分为价值观、习俗与制度、行为和知识等三个层面的构成要素,其研究重点可分为气候变化对女性的影响、女性与气候的关系与女性应对气候变化等三个层面的内容,同时它也具有环境、国家、民族和文化等多样性的属性和特征。未来气候变化的社会性别研究可以从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结合实际的运用实践两个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语言与性别理论的发展从最初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等二元论,经历到现在更加完善的建构论。从社会性别建构理论视角,通过对网络聊天中语料的分析和对比,探讨网络环境中语言与性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Media and Gender Studies)是女性主义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批判的视角检讨媒介所维护与再生产的种种社会性别不平等表象及其原因,并深入探索社会性别权力关系如何镶嵌在媒介机构和媒介产品以及受众收讯的物质(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形态)的进程之中,成为西方传播研究批判学派的重镇。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建构展现出女性主义批判思想与传播研究的结合、后学思潮与女性主义的力量汇聚与传播政治经济学与女性主义的联结等三个重要的学术发展取向。借鉴西方学界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地图及其生成的语境,可为中国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学者提供一种洞察的途径,拓展中国传播研究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4.
性别视角下的发展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对发展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提供了性别视角,凸现了性别在国家乃至国际的发展策略和政策中的作用,以及在分析发展时所起的作用。从“妇女参与发展”,到“妇女与发展”,到“性别与发展”,再到“妇女、环境与发展”,妇女发展模式不仅代表了一种理念上的不断进步,而且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也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法国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是最早、最著名的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流派。其社会性别理论颠覆了传统女性主义关于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关系的认识,欲给"生理决定论"以彻底打击,但有"矫枉过正"之嫌。法国唯物主义对女性受压迫的物质性根源进行了探索,但探索的结果却分散在性、家庭、阶级和再生产等领域中而未能统一。这种"多元决定"女性主义理论,很难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二元模式"的超越,因为二者都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核心。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喧嚣之地。在本土女性意识与西方女性主义先锋意识的交杂中,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滥用,造成了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待性别差异与性别写作多元化的激进和浮躁,也使得其无法避免性别主义批判与学术研究价值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女性主义批判中的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实现性别研究的中国文化语境转向。在研究公共性别经验的基础上,将当代女性主义带回到性别研究的学术殿堂。  相似文献   

17.
对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30~44岁、居住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工作单位为非国有企业与从事个体行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于丈夫、租房的妇女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比例更高。性别人流指数的年代变化与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伴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宽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加强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性别选择性人流总体呈现减弱的趋势,但将2017年生育状况调查数据与2001年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农村已有两个女孩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反而出现了上升情况,而城市已有一个女儿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和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都出现升高状况,可见"男孩偏好"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8.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的身体写作理论与当代中国身体写作的创作实践之间存在着三方面的异质性.针对西方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性别观,西苏提出身体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跨越性别的界限,而中国身体写作在传统的两极相关性别论的影响下,则是为了突出个体在社会系统中的角色功能;西苏所阐述的身体是多样态地感觉世界的感性身体,而中国的身体写作指向私人生活领城中的身体;西苏认为应该表现身体的包容性,把身体作为思考的起点,而中国的身体写作则侧重表现身体是个人认同的最终参照.  相似文献   

19.
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对性别语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这种差异构成了性别语体.男女两性的语言差异与男女自身存在的生物差异特征有关,也与男女两性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语言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回顾,总结了国内外流行和尚在开发阶段的各种性别平等指标,对其进行简短评论。并结合性别和发展理论对性别平等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中国社会性别平等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