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纲纪是我国自成一派的著名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60年代初已具雏形特征,近十年来又有突破性的发展,成为实践派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下面就他美学思想的几个方面,作一粗略的述评。一美的起源美,从何而来?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解决,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无法实现的。刘纲纪认为,人类的劳动(即物质生产实践),既是解决物质需要的功利活动,又是在对自然有意识有目的改造中显现主体创造性的自由活动。前者创造了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后者创造了劳动产品的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正  相似文献   

2.
张弓 《云梦学刊》2013,(5):24-27
石长平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是关于刘纲纪美学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它不仅揭示了刘纲纪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超越认识论美学而走向实践本体论美学.而且表明了这种发展趋势的前提条件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美学的非认识论倾向以及“后现代实践转向”的思想成果。刘纲纪的美学研究路径对于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长平 《云梦学刊》2010,31(1):8-11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刘纲纪以“实践”为其美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依此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美学问题域。但刘纲纪所理解的实践,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类整体的实践活动,故可以称为“整体实践观”,其主要特质是创造性。它在根本上不同于李泽厚的“工具本体论”,也不同于蒋孔阳的“生活实践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美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遗产,但近现代意义上的系统的美学理论却是在二十世纪初年开始由王国维输入中国的。1908年发表的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虽然还不是专门意义上的美学论文,但包含有重要的美学思想。它可以说是在中国条件下的第一篇革命民主主义的美学宣言,同还有许多消  相似文献   

5.
美的本质疑析——兼与刘纲纪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纲纪同志在《关于马克思论美》一文中说: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美”。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标志着美学的重大变革的命题。如果我们同意这个命题,那么要认清美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劳动的本质。而劳动的本质正在于它是人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活动,也就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所以,主张“劳动创造了美”的马克思无疑是以“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作为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的基础的。这段话把“劳动”作为研究美的出发点,实际上,“劳动创造美”的观点虽能解释一些审美现象,说明它有合理成份。但相当大量的审美现象却不是这个公式能说明的。就是说,它不能解释所有的审美事实。  相似文献   

6.
最近读到朱光潜和刘纲纪先生各自写的美学论文。这两篇论文,在论证美的本质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或者是主客观统一的问题时,都引用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我觉得两位论者对所涉及的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以及由此得来的结论,似有若干值得商讨的地方,因此,不揣浅陋,试作此文,以就正于二位先生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今学术研宄中,常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对了一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命题,人们虽然比较看重它们在哲学或逻辑上是否成立,却忽视了从文化发生学上给出相应的论证与批判,在运用上往往出现越过它们文化界限的倾向,导致学科研究中方法与对象的严重错位。我国现代美学的著名命题“美是自由的形式”就是一例。“美是自由的形式”,显然是一个从康德美学理论中提取出来的命题。它以两个预先给定的概念为基础,那就是“自由”和“形式”。只要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阐释,就能得到一个关于“美”  相似文献   

8.
张法: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外语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6~1997),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第四届霍英东基金获得者(1994年),第二届长江学者(2005年).出版专著12部,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  相似文献   

9.
问:刘老,您作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师大教授,我国著名翻译家,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的光荣称号,并获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又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载入《澳大拉利西亚及远东名人录》;1991年10月,1992年8月,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理事会主任埃奈斯特·凯致函于您,为表彰您对国际传记中心和世界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授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1995,(6)
曾繁仁教授与美学研究曾繁仁教授,1941年生于安徽泾县。1959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代即显示出理论思辨的才华,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先生勤奋刻苦,自强不息,著述甚丰。1987年晋升为教授,是我国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中年美学家之一。曾先生从事美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有没有关于对文艺本体终极存在的认识,过去学界似少发见.刘纲纪早在《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东晋佛学与美学”、“刘勰的《文心雕龙》”这两章中就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富有创见地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艺本体论的核旨是“情物交感”的观点,在《周易美学》中,著者则对“心物交感”(即“情物交感”)作了更深入地阐发.著者认为,中国美学始终是以心物交感而产生的情感表现来说明艺术的发生与本质的.交感论是中国美学对审美与艺术创造中主体与客体(对象)关系的解决.而中国美学的交感论的理论基础最初是由《周易》奠定的.《周易》中不仅有一个和“感”直接相关的“咸”卦(“感,咸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而且还有十一、二处谈到“感”的问题.其意可归纳为几点:(1)“感”虽为“感应”,但又非单方面的被动接受,而是两个事物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即所谓相“交”  相似文献   

12.
建构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我们的美学研究倘若不能在人类自由生命活动的地基上重新构筑自身,就不可能趋近自己的位置,不可能真正有所作为,也不可能最终建构起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大厦。我们的美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为了进一步推进我们的美学研究又不能不看到,我们的美学研究有其共同的致命缺陷,这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真实位置。我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占有重要地位。他曾多次论述过生产力问题,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最近的南巡谈话中,他又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和解放生产力;抓住有利时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判断姓“社”姓“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等等。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以及这些论述目前有何重要意义?笔者专门走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刘诗白教授。  相似文献   

14.
钱念孙 《学术界》2005,24(3):273-285
朱光潜1949年以后放弃唯心主义美学观念,转向接受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美学。这一重大学术转向既有外界环境压力的客观作用,又有他解决自身学术矛盾的内在需求。朱光潜在接受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深厚学养和学术勇气,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克服左倾思潮和教条主义,深化哲学义理和人道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 许学圣教授,山东潍坊市人,生于1930年。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执教于山东大学。现为山东大学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高校哲学教研会副会长。许学圣教授先后执教于山东大学政治系、哲学系和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在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先后讲授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专题和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当代社会思潮等课程。许学圣教授教学经验丰富,讲课内容充实,分析透彻,语言生动。他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系统、完整,并注  相似文献   

16.
谢伟(以下简称谢):杨老师,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的研究,二十多年来,您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出版了一批专著.因此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发展情况比较熟悉,您能否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罗德尼·佩弗是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道德和政治哲学领域里有影响力的学者。作为其著作《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中文版的译者,北京大学的李旸博士于2018年5月对佩弗教授进行了访谈。在此次访谈中,佩弗教授阐释了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质及其规范研究的路径选择,指明了当今建构马克思主义规范理论面临的挑战与可能,并从元伦理学的角度对"马克思与正义"的争论及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18.
劳承万是湛江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审美中介论》、《审美的文化选择》和《现代美学原理纲要》等。  相似文献   

19.
导语:在当代中国,无论从事哪一种哲学研究,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中国的哲学如何发展?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然会涉及到另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如何处理现代西方哲学与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如今当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建立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成为当代马哲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之时,认真研究马哲同现代西哲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潘老师,许多人都觉得美学理论研究非常枯燥、乏味,因而望而生畏,但我看到您在美学研究领域纵横驰骋,不但把它当作一种教授的职业,而且成为您生命的体验。请您谈谈您是如何与美学尤其是生命美学结缘的呢?●与美学的结缘,对于我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宿命”。我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文革”期间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历史反革命,我也因此而经历了世态炎凉。但形形色色的丑恶反而使我更渴望美好与圣爱。1978年2月,我考上了郑州大学中文系。这所大学在中国并不著名,但是它的美学研究与文艺批评方面的师资,在当时却颇具声望。李戏鱼、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