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大了,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世间有情人"。1我原来只知道这个人卖了三十多万串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于是决定采访他。他给我递一串,"你也吃一串",我以为他烤肉串的这么多年,自己早不愿意吃了,他叼着一串吃得香着呢!"小时候我爸爸每次带一个孩子进城吃羊肉串,我吃不上,就哭。"他们乡里一共只有七个人念过初中,他上到高二。哥哥赌博,把家里房子都输没了,家里天天没个安宁,他想着得让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不快乐,两个人也难幸福。A筱筱去年年底离婚了,她留言给我:"这日子过得真没劲。"我无语。筱筱是我的小师妹,比我晚两年毕业。十年前她与我在同一栋写字楼里上班,她租住的房子离我家仅隔一条马路,那时大家都单身,闲暇没事就聚到我的住处。厮混久了,我发现筱筱有个习惯:总把"无聊"挂在嘴边。我们一起做饭,她既想不出花样,也提不出意见。简单的炒土豆丝嫌  相似文献   

3.
他就那样走了.毅然决然地走了。最后一次吻了吻我的手.带着盈盈的泪光走了、留我一个人在风中仁立.风又起时.吹动我已经剪短的头发。当他说道别的话时.我的心里什么感觉也没有。所以就出奇地平静、平静得反常。而他却拉着我的手黯然落泪了。那会地竟想起来人柳永那首凄美柔婉的《雨霖铃》中的句子:执手相看泪眼.无语竟凝咽。嗅.我为什么不哭呢?问自己.他也问我.而我却平静得让他害怕。终于,他走了,就那么毅然决然.头也不回地走了。当他终于从我的视野中消失.我一个人在夜色中静默,杨然的感觉却忽然一f子袭击了全身,泪水象…  相似文献   

4.
我和周泽林纸婚一年没有过完就离婚了。从民政局拿着绿本出来的时候.那个办证的小姐说:"我好像刚给你们办过结婚证。"我说:"对,那是春天的时候,你穿着薄纱的裙子瑟瑟发抖,我还说你怎么这么不怕冻?"然后她关切地问:"怎么,他有外遇?"周泽林瞪了她一眼说:"你才有外遇。"没想到我们这么合不来。也难怪,认识几个月就结婚的人下场这样就不错了,周泽林单位里等着分房子,这是最后一批福利分房了,他急于想找个人结婚,而我万念俱灰,李路明一个人去了澳大利亚,我不去结婚,还能做什  相似文献   

5.
两个人背对着躺在床上,我听到时钟滴滴哒哒的奔跑声和他的呼吸声。为了房子、车子、老人和将来的宝贝,我和老公承受了太多的生活压力,以至于爱情也失去了活力。不是不爱了,而是爱被生活的烦琐和压力冲淡了,淡得尝不出滋味,也没有了尝的兴趣。"明天,我们去旅游吧!"老公试探着提  相似文献   

6.
儿子3个月大时,我和妻子就去广州打工,把他留给老人照顾。经过16年艰苦打拼后,我们在广州开了饭馆,买了车子和房子,终于具备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条件了,但儿子却不来广州。我和妻子痛下决心,卖掉广州的房子回老家陪他,儿子却说:"和你们一起,在哪里都不幸福。"一直让他当留守孩子,我们深感抱歉,但说到底,也是为了他啊!都16岁了,怎么这么不理解父母呢?为什么总是要强调让孩子理解父母呢?你们是否尝试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房子     
母亲还是决定要把房子修建完成,即使她心里清楚,房子将可能在半年或者一年后被拆迁掉. 她说天气太闷,她说走得太累了,她说冬天干燥得太厉害.她问:“我能歇息吗?”然后就靠着路边的一座房子,头朝向里面,用手掩着脸不让我看见. 我知道不关天气,不关冬天,不关走路的事情.我知道她在那个角落拼命平复内心的波澜.  相似文献   

8.
我佛如石     
佛的本质就是一块石头。当佛还是一块石头的时候,需要经过刀斧和锤凿的敲打,在丁当的声音中,碎屑飞溅。他还是不会喊疼的,他的心也不会流血。在这种无言的痛楚中,石头得忍受着,只有这样才有了人形,有了人性。告别了混沌,佛微笑着,施着吉祥的手印。他似乎在说,我们每一个人就像石头。不敲打就不开窍,不经过苦难这把斧头凿子的敲打,你就没有精神。尽管笨拙,  相似文献   

9.
<正>从警10年,所获"个人三等功"奖章就有6枚,他是警察中的英雄!同时,他又是吸毒10多年、两次因贩毒进监狱、人见人避的瘾君子!当英雄和瘾君子合二为一,这个人生跌宕起伏的男人,内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困顿与挣扎……  相似文献   

10.
十年     
1997~2007年,八一大桥竣工十年。十年来,他们陪伴着这座桥,也见证着这座桥与城市之间的故事。老万:十年风景人渐稀"照个相吧,一分钟就能拿到照片,这个位置好,白猫黑猫都能照进去,还有后面八一大桥的题词……"老万的"店面"就在大桥南端的楼梯拐角处,在路人眼里,他和他的招牌早已成为大桥风景的一部分。1997年10月,八一大桥刚刚通车,老万就从新建县来到这里,晨昏往返,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还要准时。一面招牌、一张木凳、一台简易相机,专为过往行人拍摄数码快照,这一拍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11.
陆定英 《现代交际》2004,(11):42-43
感化“木心”老公 ●江眉,38岁,小学老师,结婚十年,老公是一家科研单位的研究员 当年之所以嫁给他,就因为他烟酒不沾,正派规矩。结婚十年了,也确实没什么让人不放心的,可是,十年的家庭生活却让我感到有些厌倦了。老公一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守着那台大电视,再烂的电视  相似文献   

12.
当从报上看到王东华对母亲的十大批判时,我并没有把这个外地的大学老师看得有多么了不起。因为类似的研究人员不少,他们一年一年地互相交流着论文,也未见产生什么效应。我以为他不过是他们其中的一员。2002年10月,在北京的一个小区我见到了王东华,他是一个高大英俊的青年,极其热情地向我讲述着他的事业……然后.我向他借阅了他1999年出版的80万字的《发现母亲》。连续一个多星期,每一个晚上和不坐班的白天,我都在不间断地痴迷地读着这本书。那些极有震撼力的语言和颠覆性的批判意识深深地征服了我——"母亲"一词竟然有了它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内涵,和通过改变人从而改变世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很难界定杜锡瑞的艺术身份,文学艺术门类里,他爱好颇多,书法、篆刻、雕钮、音乐、曲艺、写作等均有涉猎,也多受肯定和赞扬。但他喜欢别人称自己是"军旅书法家",因为一直到退休,他都是军人身份,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在他身上刻下了很深的烙印。就着清茶一杯,杜锡瑞这个"书法家"最先谈起的却是石头,并笑言自己现在已经很少练字了,因为求字的人太多,这些"作业"他都几乎写不完。  相似文献   

14.
黄艳梅 《老年世界》2008,(12):33-33
我和老公都是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在城里打拼了六七年。终于在城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我们的小窝是七十平方米小户型.可就这套房子的首付和装修已经让我们两手空空了.当了房奴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次,父亲从乡下来看我.他看到我们餐桌上仅仅是一盘土豆丝、一碟辣椒酱。不禁皱起了眉头。嘴里念叨着:“日子可不能这么过,你本来体质就不好.  相似文献   

15.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相似文献   

16.
正道 《伴侣(A版)》2021,(8):45-47
丈夫银行流水多出可疑开支,"侦查"发现他家外有家 那笔可疑的开支,让高淑红隐约感到丈夫有事瞒着自己,她决定等李宏回家问个明白.当晚凌晨时分,李宏才回家.他刚踏进门,高淑红劈头就问:"你什么时候在亚太明珠买了房子?还付了70万元钱!" 突然听妻子这么一问,李宏愣了一下,神情有些不自然,随后清了清嗓子说:"嗨,那笔钱是给李伟那小子买房子的,帅帅快上小学了,需要学区房,他跟我开了口,我一想这几年除了工资,也没额外给过他什么,就答应帮他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房价的不正常,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改变这个结构,地产才能接近真实价格。否则.现在买不起房的人,将来甚至租不起。一个朋友来问我,该不该买房?我说,你是自住的,不买也得买.别希望房价会跌下来。我不想安慰他,我知道房价不会像他希望的那样跌下来。国内房价奇高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主要的原因是土地人口比。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太少,政府不能不控制土地供给,到处都是房子,哪里还有土地种粮?地用一块儿就少一块儿,人却是一茬一茬地增加,人对住房的欲望也是一茬一茬地在增长,这个矛盾解决不了。所以,该买的还得买。  相似文献   

18.
风光不风光就如同我们穿鞋子,舒服不舒服重要的是自我的真实感受。风光其实真不是人前显贵的一时愉悦,能令人羡慕的注定是你自己内心里也在真实体验的那种幸福感。然而,现代白领女性正是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当外表呈现的风光投射成心理的那一抹阴影,小资女人们就患上了一种白领综合征。而真正的快乐也不知遗失在了哪里?  相似文献   

19.
日日新生活     
新生活里肯定有新,最低限度也不会与旧的生活画上等号。虽然不敢说新生活日日有新,但看上去总会有些不同,你起码得屁颠屁颠着,一路小跑着,一生忙活着。多年前,我家对面的房子住过一对新婚夫妇,男的是工人,女的也是工人。他们像所有干活的人那样,早出晚归,所不同的是每隔一段时间总能弄回些新家什。这也算是普通人的劳动果实吧。那年头,每家每户的日子没什么两样,整天为一日三餐忙着,却梦想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这三个大件。我的邻居在那年头玩得如鱼得水。他先是推回来一辆崭新的加重"永久",一有功夫便摆在院子的正中,使劲擦呀擦呀,围  相似文献   

20.
董宪瑞 《老年人》2004,(8):37-37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在内蒙古东北部靠近中苏边境的一个小镇当教师。这里是额尔古纳河边的一块低洼地,每年春天河水一涨,小镇就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为了躲避洪水的侵扰,当地政府决定将整个小镇搬迁到距河岸不远的高坡上。各家各户都要重新安家。这年春天,学校放农忙假,我想趁着机会把房子盖起来,早一点把家搬过去。然而,时值农忙季节,大家都忙,我找不到帮手,只好自个儿先动手。当地人住的是一种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房子,叫“木刻楞”。我们家是华俄后裔,住“木刻楞”是老传统,因而我也决定盖一栋“木刻楞”。一个人盖房,十分不容易。那盆口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