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判断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 ,不能从理论与概念出发 ,而应考诸当时的历史事实。甲午战后至辛丑年间 ,以资产阶级为首的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随着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动而日趋尖锐 ,这一国内阶级矛盾在各种社会矛盾中长期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 ,因而是 1 895— 1 90 0年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只是到了 1 90 0— 1 90 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方才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活动,构成了对中华民族生存最严重的威胁,将中华民族推入了亡国灭种的深渊。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各阶级、各阶层或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或直接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也成为民族觉醒的主要标志。回首这段历史,仍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杨宏雨近代中国之每一次进步,无不与巨大的历史灾难相联系.如果说鸦片战争只是在浅层次上对中国的知识阶层有所触动的话,那么甲午战争则从深层次上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它导致了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有识之士高举起救亡...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使中国人民在惊恐、屈辱和悲愤中觉醒。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中国资产阶级,战后破天荒地第一次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张之洞在 1895 -1898之间 ,与维新派及维新运动的关系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以识别其伪维新的真实面孔  相似文献   

6.
民族危机与思维转型——论甲午战后中国社会思潮的转向马克锋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往往要经历巨大的危机和灾难,并以此为契机,开始新的转机和生机。正如恩格斯在甲午战争前一年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只是活动方式改变了,就让命...  相似文献   

7.
过去研究清政府所办近代军、民用工矿业,主要集中在甲午战前洋务运动时期,本文试图探索甲午战后这方面的情况,以便进一步阐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一、继续和扩充清政府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以“自强”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宣告失败,但清政府创办近代军、民用工矿业的活动仍在继续并有所扩展。甲午战后,清政府鉴于“强邻环伺,伏莽潜滋’,尤其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的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日益高涨,以及人民反帝反封建斗  相似文献   

8.
试论甲午战后的洋务变法思潮梁义群,宫玉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甲午战败,丧师辱国,战前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洋务运动成为朝野上下的批评对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潮遂然勃兴。同时,以张之洞、陶模、胡、盛宣怀等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也痛定思痛...  相似文献   

9.
罢了,我们且坐在地上,细说君王死亡的故事。 ——莎士比亚《理查三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商人社会地位的真正改变,是在甲午战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这一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之所以能够得到明显提高,是各方面因素交相影响的结果.其中,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即对有关的具体情况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1.
12.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流向在近代发生了戏剧性逆转,日本由昔日的文化接收者后来成为文化输出者。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这种流向变化始自中日甲午战后。自是时起,中国官民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派出留学生、翻译日文书籍为中国吸收西学,进行新的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中日文化交流的流向变化,对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昊 《理论界》2002,(5):76-77
1.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新型知识分子就是在传统知识分子分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大致在19世纪80、90年代伴随民族危机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出现。首先,作为新型知识分子阶级基础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初步发展。19世纪6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出现,到了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有了20余家,80年代后逐渐增多,到1894年民族资本企业达到130余家,资本总额约为2300多万银元。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压迫和整缚,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呼唤着本阶级代言人的出现。其次,新型知识分子适应资产阶级的要求开…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故国土地和文化执著的眷恋之情,对民族命运和前途深沉的关切之心,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积淀成为一种忧患意识。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使这种忧患意识激发得更加炽烈。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推动无数近代爱国知识分子振臂而起,为救亡图存,变革现状,而思考、呐喊,前仆后继,奋斗牺牲,创造了启蒙中华民族实现新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奇观。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是通过反思历史和观照现实所产生的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是力求突破现实和历史的局限,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是对国家民族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关切而升华…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后50年间留日学生的日本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将日本视为最佳学习榜样。中国留日生的日本观反映出他们对日本的印象从总体上讲是很好的。当时日本是欧美新思想传入中国的一座带有中介意义的“桥”,而留日生则充当了真正的架桥铺路人。留日生对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是在政治和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被称作“士”,其基本特征是:一、重政务,斥技艺,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但社会组织能力比较强;二、一身二任,既与统治阶级关系密切,又要代表社会良知,心态矛盾;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强的道德责任感;四、重学习、思索和实践,同时又偏于保守、轻视创造。  相似文献   

17.
中日甲午战后,与日本帝国政府关系密切的佛教宗派"净土真宗"在中国大肆开展传教活动,以上海为中心,在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皆设立传教点。被后人誉为"现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的杨仁山居士早年曾与该宗人士有所交往。1898年,净土真宗在南京传教之际,杨仁山察觉了其思想体系中颇有违背佛教经典和与日本世俗社会过度妥协之处,对真宗展开了激烈的批判。本文拟从思想义理和戒律制度两个方面,对杨仁山的批判视角进行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后至甲午战前,广东省对外贸易在全国有较重要的地位,所占的比重较大,在1888—1894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中,广东占33.39%。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不打算对这段时期的广东外贸作全面的论述,只是对其发展趋势作初步的探讨。1860年以后历年的《海关贸易报告与统计》是我国唯一记录外贸的比较系统的资料,是研究这段时期广东外贸主要的必不可缺的资料。但按海关贸易报告统计方法所统计的资  相似文献   

19.
自日本挑起甲午战争至今整整一个世纪的时空里,历史的陈迹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战争双方的后代及至“地球村”上的其他居民都不曾漠视这场战争留给世人的不尽思索.也许因为一纸《马关条约》给原本十分孱弱的中国套上比《南京条约》实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沉重枷锁,并且由此带来一连串的后遗症,也许因为国人意念中的“东方大国”不仅败于首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者,而且败于同属东方文明圈并且还是靠吸吮盛唐文明的乳汁发育成人的“蕞尔岛国”日本而更加显得难堪,故一个世纪以来,炎黄子孙们从那令人悲酸的败局中所引发出的议论与反思也从来没有中止过,中方战败的主要原因及至全部原因仍被继续寻找和谈论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是春秋末年出现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包括他的弟子们在内的一批以君子人格为皈依的学者,他们以道自任,“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乐道而忘人之势”,不仅体现了西周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人道精神和价值理性,而且维护着春秋以来慢慢形成的知识分子的文化地位和独立人格,即使是他们的孤独情怀,也反映出他们对其所追求的文化价值理性的忠诚与执著。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