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于民族地区扶贫任务、途径和政策的思考国务院研究室张定龙贫困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基本消除贫困,是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去年9月以来,国务院在以往扶贫工作基础上,着手...  相似文献   

2.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来自全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的报道本刊记者李云昌当我们正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身后仍有8000万人口被贫困所困扰。为了在本世纪末消灭贫困,我们义无反顾地向贫困宣战。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颁布实施近两年.在国务院召开...  相似文献   

3.
实施开发式扶贫政策以来,渝东南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本文从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性贫困现状出发,根据汉森理论,对渝东南民族地区贫困原因作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治理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扶贫瞄准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文章基于3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数据,通过构建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对象瞄准缺口指标、扶贫项目贫困人口瞄准精度指标和扶贫资金瞄准时序指标,对西部A省农村扶贫瞄准精准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A省民族和非民族地区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识别存在一定程度的漏出和渗入;扶贫项目贫困农户瞄准精度逐年降低,贫困人口瞄准精度较低且漏出比例高;扶贫资金投放时序存在错位,但民族地区扶贫资金投放时序优于非民族地区.缺乏有效的扶贫瞄准机制是县级扶贫瞄准效率低下的关键.基于此,文章构建了扶贫主体与贫困对象有效互动的参与式县级扶贫瞄准机制,以期能够厘清扶贫瞄准规律,提高扶贫瞄准精准度.  相似文献   

5.
"思创"创出新天地──广西东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略记张一民,徐小五建设北海东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是国务院扶贫办为落实国家"八七计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扶贫工作新路子的一项探索和尝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解决生活在大石山区内群众极端贫困问题,组...  相似文献   

6.
实施昌盛工程提高投资效益文/蓝建平协办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扶贫信贷处防城港华达实业总公司浙江省丽水地区,面积占全省六分之一,但90%以上是山区,是浙江省十一个地市中最贫困的地区。浙江省的温州市是全省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地处该市西部山区的广大群众至今...  相似文献   

7.
陈井安  柴剑峰 《民族学刊》2019,10(3):14-20, 103-105
川甘青毗邻藏区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矛盾多、协调难。同时,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贫困农牧民参与意识差、参与能力弱、参与机会少、参与形式单一制约了旅游扶贫的效果。本文运用旅游扶贫基本理论框架,梳理了研究区实施旅游扶贫独特价值,结合320户贫困户调研数据及部门座谈中发现的问题,对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和行为进行了问题诊断,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互动关系入手,围绕提升农牧民参与旅游业意识、提高旅游从业服务能力、扩大旅游业的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产业区域间协同等方面,提出优化该地区农户参与式旅游扶贫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科技扶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李忠斌落后与贫困,说到底是因为生产力的落后,特别是科技生产力的落后。因而,发展民族地区的科技生产力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科技扶贫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  相似文献   

9.
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教育扶贫手段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贫困群体跨越贫困陷阱。文章从教育扶贫的基本内涵和现实图景出发,指出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应当从主体、对象和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扶贫模式创新为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特征和贫困群体异质性的教育扶贫模式创新,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不同群体的教育可得性、文化素养、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多维贫困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示范效应、邻里效应和回流效应等间接发挥扶贫作用,扩大教育扶贫的覆盖范围和整体效应。因此,在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应改革并完善"主体多元化、对象全覆盖、方式多样化"的教育扶贫模式,助推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脱贫。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扶贫进入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由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治理,社会组织将继续深度参与民族地区乡村相对贫困治理。民族地区乡村相对贫困治理具有脆弱性、动态性的特征,需要激发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和社会组织的深度参与。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在对象、目标、内在逻辑方面与赋权理论拥有高度的一致性。运用赋权理论,通过实施自我赋权、个体赋权、组织赋权、社区赋权,探索社会组织承接民族地区乡村扶贫的路径,提升民族地区乡村相对贫困治理效能,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1.
湖南怀化民族地区在扶贫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最佳方法,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搞开发开放性扶贫,使扶贫效果明显增强。我们把所调查的典型方法事例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选准路子,指导扶贫开发。贫困乡村大多集中在边远山区,但这...  相似文献   

12.
精神扶贫是党和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理念和举措.2020年后,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和乡村振兴的全民推进,扶贫工作的重心从摆脱绝对贫困转向帮扶相对贫困.精神扶贫对于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意蕴.要继续把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放在首位,引导群众在实现物质脱贫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介绍哈尔滨市民族地区贫困状况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曾起到重大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扶贫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按经济规律探索双赢的扶贫制度。本文在总结成功的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移地开发,体外造血,体内循环”这一扶贫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要在民族地区搞好扶贫工作应在机制上实现从计划机制到市场机制的转变,实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笔者以甘南藏区贫困农村为例,通过访谈和查阅相关文件收集资料,描述了甘南藏区精准扶贫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了民族地区贫困与发展的关系。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一定要结合实际,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注重民族地区的文化特性,坚持尊重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社会内在潜力,动员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扶贫,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前18年的扶贫,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比如说:过去我们讲经济开发,只看重物、看重钱,动员贫困地区的人们去开发当地丰富的地上、地下的资源,很少讲人力资源的开发。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曾提出了扶持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的“四个一”的措施,即:人均建成半亩稳定高产的基本农田,户均一亩林果园或一亩经济作物,户均向乡镇企业或发达地区转移一个劳动力,户均一项养殖业或其他家庭副业。毫无疑问,这“四个一”,当时对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是非常适用的,凡是认真落实了这些措施的地方,群众的温饱问题都基本得到了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经济的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族贫困地区一些已基本解决了温饱的贫困人口又重新陷入贫困,出现了“返贫现象”,成为当前扶贫攻坚战的新难点。解决“返贫”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任务;正确的选择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促进传统农业的小生产与社会主义的大市场接轨;关键在于切实加强领导,纳入扶贫攻坚的整体计划,实行综合整治。只要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农民“返贫”问题,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必将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民族工作的"新常态"就是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的"五个并存",即从民族工作环境条件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是"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从社会事业进步看,是"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从各民族相互关系看,是  相似文献   

19.
贫困石山区实行开发式扶贫的成功之举──百色地区异地开发的调查姚善策,游炳坚,黄立宪,黄明珠地处桂西山区的百色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这里聚居壮、汉、瑶、苗、彝、回、仡佬等七个民族,352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87%。土地总面积3.6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我国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地方病高发区和水库移民区,是扶贫攻坚的“贫困堡垒群”,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将其分割拆散开来,化整为零,把贫困人口分流、分散,把贫困区域分割、分划,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贫困区域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扶贫力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广阔天地里解决好贫困问题。文章进而提出可供选择的分解贫困的途径和办法:(一)通过劳务输出,分散、分流贫困人口;(二)异地开发搬迁,分割贫困村、贫困户;(三)通过兴办扶贫企业,创办扶贫经济开发区,建设扶贫支柱产业,把人口从贫困的农业转移到具有优势嵉亩⑷瞪侠矗唬ㄋ模┛⒆试矗枇⒌胤脚┟窆桑ü母镒试纯⒛J酱钡嘏┟裢哑吨赂唬唬ㄎ澹┍涓姓ナ艄叵担哑独蚧榕诘母辉G颍虬迅辉U蚧槠独兀ㄊ校栽銮科渫哑吨赂徽寰檬盗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