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认识论,引发了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核,是庞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在灵魂,是一个能够改变整个社会运行方向的支点。“文革”结束以后,中国出现了新的转机,但“两个凡是”成思想迷误仍在困扰着人们。是沿着“文革”成理论和路线继续滑行,还是扭转这一错误成方向,开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国面临着未来走向的严峻抉择。正是在这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关头,邓小平率先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思想路线方面,亦即从哲学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门科学理论,都有它内在的逻辑体系。一般说来,这种逻辑体系都有它的立足点与主要骨架。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理论不言而喻地有它的牢靠的立足点和主要骨架,从而构成其科学体系。本文仪就这一问题略作探讨。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理论的立足点1993年10月22日江泽民在中南海听取第一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学习汇报后谈到:我们要像邓小平“那样热爱人民,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自觉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这一科学评价的重要根据之一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不仅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从理论体系、逻辑结构来看,它包含着四个相互关连的逻辑层次。第一层次,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亦称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1986年,邓小平同志同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谈话时说:“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邓小平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世界观基础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的。他的理论完全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在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本刊评论员一个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正在全国兴起。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学好学懂这一理论,必须紧紧围绕十五大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特点初探陈仕龙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全党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认真分析。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四大以来,随着理论界、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深入,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现将近年来理论界、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一、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主要有四种观点:1.理论界、学术界一般认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依次展开的,正是由于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论述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所蕴涵的系统思想 ,应包括邓小平对社会系统工程的总体设计以及邓小平理论体现出的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并要求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弄清楚这个论断,对于加深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定而自觉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种理论总以思想形式反映某种事物,而这个事物总是一个系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表现它的理论也应该是一个体系。客观决定主观。系统而客观地反映某领域的理论,就概括为科学理论体系,如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同样具有理论体系应具备的如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确立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关系到高举伟大旗帜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正确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深刻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肖云一、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内在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的标志。学习邓小平理论,应着重把握其科学体系。对体系的把握,不仅要搞清楚邓...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以来,人们普遍重视社会各个领域和人类各种活动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形成了各种管理活动,由此产生了各门专业性管理知识学科和各种关于管理方法的边缘性学科。各种管理学科,构成了管理知识体系的宏伟大厦,而这座大厦的共同基础则是“管理学”。管理学是关于社会各种组织体中管理者共性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管理知识体系中的一门主要基础学科。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这又是战后刚发展成熟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在我国则更是一门近年来才出现的年轻学科。随着目前  相似文献   

13.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研究综述尹德慈,扬振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而缜密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体系,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十分重要。如何把握和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理论界和学术界作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形成和发展有着客观的历史必然性。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共同的理论特色,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共同的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特征.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矛盾和工作重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目标和方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的局面。邓小平理论无愧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在实践中所展示的伟力和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中国人民,也折服了全世界的有识之士。为什么邓小平理论会具有这样的伟力和魅  相似文献   

17.
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要善于抓重点陈仕龙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全党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所构成,包含着...  相似文献   

18.
张正光 《学术论坛》2007,30(12):45-48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政治保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在动力;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为重要内容的新型科学发展战略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放眼现实的实践性、严密完整的系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略论邓小平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也号召全党要形成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要求我们把这一学习引向深人。我认为,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引向深人的重要环节,是从体系上正确掌握邓小平理论。现仅就此谈几点认识。一、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体系对邓小平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都作了阐述。但深入理解这一体系的科学性还须从理论上作一些探讨。首先,这一理论体系是运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正确分析、解答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而形成的。马列主义是在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特别是近代人类历史经验,概…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我们迈向21世纪,继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真正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就要认真学好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要‘院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O这就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结构。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并就一些不同的学术观点,作新的探讨。关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结构,目前学术界大体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把邓小平理论分为三大部分,即哲理篇。战略篇和目标篇。②参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