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6年,由国民党提出、中共赞同的“迎汪复职”的口号,是中共全面放弃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的开始。“迎汪复职”运动过高地估计了汪精卫的作用,使汪轻而易举地夺取了武汉政权。中共没有达到团结国民党左派,推动国共合作,深入进行国民革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论英国"新左派"的福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左派”是20世纪50、60年代在英国形成并发生 重大影响的一个学术和思想流派,该派根据20世纪特别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对工党 的传统观念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自己有关福利发展、福利目的和福利功能的见解。该派 认为战后福利国家的发展是对广泛社会共识的反应。由于“新左派”对战后福利国家及其形 成机制的讨论建立在对具体社会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社会理论,其解释具 有特别的力量。但“新左派”将社会共识作为国家采取福利行动的惟一源泉,夸大了社会价 值观的作用和社会共识的范围,同时“新左派”将国家描写成政府的仆人,将其纯粹视作政 策的执行者,也不符合战后英国国家与政府关系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陈若曦《耿尔在北京》、《值夜》等小说中塑造的文革时期归国知识分子形象,是其自身的投射,也代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加入政治朝圣的台湾留美左派知识分子在目睹现实后的理想失落。因为种种不适,使她的主动参与变成积极回避,她虽身历文革,却始终是一个没有卷入漩涡中央的旁观者,而她对文革的了解不可避免地更流于表面的感性认识。上世纪60年代留美的台湾知识分子,大多卷入了当时正如火如荼的左倾潮流中,像陈若曦这样对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投以炽热的目光,毅然放弃原来的一切投身祖国的人不在少数。然而由于对现实缺乏正确了解,这些知识分子对这场运动的工具性及其它黑暗面一无所知,错误期待和误读使他们的政治朝圣产生了巨大失落。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左派总是站在启蒙一边,为启蒙摇旗呐喊。然而,在当今时代,启蒙与左派之间的天然纽带正在断裂。在一些左派看来,启蒙不仅是理智上有缺陷的思想纲领,而且是政治上危险的行动纲领,不是被当作自由之路,而是被当作通向奥斯维辛和古拉格之路。针对当今左派中盛行的反启蒙和反现代性思潮,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申启蒙。哈贝马斯认为,启蒙虽然有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一个包含着规范理想和解放潜能的未完成计划;布隆纳进而认为,启蒙不仅不是主体形而上学暴政和集权主义渊薮,而且是无情批判现实和主张积极行动的进步主义政治学。应该承认,在当今时代对启蒙的辩护是有意义的,但更有意义的是,通过对启蒙的批判寻找到更好的启蒙概念。  相似文献   

5.
丰纳教授谈美国现代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著名美国老左派史学家Philip·S·丰纳教授在山东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学院讲学期间,作了关于现代美国史学流派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多次强调历史科学的社会性。他说:“从古到今的史学都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而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对任何一个史学流派的分析和评价都必须同研究当时的历史现实结合起来。”他在报告中对各个史学流派的分析和评价就是从这个原则出发的,很有参考价值。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左派史学的形成过程中,国际左派的中国研究曾经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左派学人学习国际左派的中国研究,组合、扬弃各种理论资源,建构了本土化的左派史学。中国左派史学对国际左派史学有承袭,也与它有竞争,并力图在竞争中获取本土史家的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在战时的重庆同两位左派朋友的交往,以及自己在此期间发生的思想变化,从一个侧面勾勒出当时国共两党的政治态势,并对这两大政治势力的未来命运提出了富有预见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8.
英国新左派的产生是英国思想史上新的里程碑,斯图亚特·霍尔是参与新左派创建和见证其发展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多次以亲历者的身份,就新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特征、思想渊源以及政治诉求等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和讨论,真实地呈现出新左派的产生、特征及其目的诉求。霍尔认为,新左派是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苏伊士运河事件"余波中诞生的,其目标导向是要重新确立新的社会主义思想,实现新形式的社会主义。新左派的成员虽然不是同类人,但他们在一系列相关主题上却具有广泛一致性,这是由于文化研究把松散的新左派凝聚在一起,使之有了核心理念和相对一致的政治主张。新左派在兴起之时还没有找到或形成真正适合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但通过聚焦于文化研究,迈出了走向英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步伐;而经典马克思思想和欧洲大陆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启迪了英国新左派,而且也大大解放了他们的思想,扩大了他们的问题域,起到了重要的理论作用。新左派的政治诉求是克服狭隘的政治观,批判改良主义、工党主义和资本主义,聚集更大的社会力量,扩大社会冲突的地盘;发动激进的社会革命,组织更广大的群众参加革命,尤其是吸引"非生产线"上的人参加进来,目标是要推动实现"经典社会主义的纲领"。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年变前杜重远先生是一个自发的爱国主义者。东北的沦陷使他放弃了实业救国的幻想,投入抗日宣传工作。抗日救亡斗争的实践和中共的影响,唤起杜重远先生思想上的新觉醒。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抗战到底,才能救中国。他自觉配合中共的抗日主张,为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他投身教育、血洒天山的壮举更表现出思想境界的升华。“革命左派先躯、爱国拥党英烈”是对他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仅规定了债权让与中债务人的抗辩权,但是债务人能否放弃抗辩权以及放弃抗辩权的效力如何却被学界所忽视,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比较境外关于债权让与中债务人放弃抗辩权的规定,认为在交易活动中应限制消费者放弃抗辩权,否认其约定的效力。我国应对放弃抗辩权的主体进行区分,明确其作出放弃的方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于1899年创作的小说《觉醒》通过描述女主人公艾德娜.庞蒂利埃的几个层面的“觉醒”,努力塑造了一位要求个人自由、敢于表达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敢于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新女性”。然而,艾德娜的这些顿悟只能被看作是一种勇敢却痛苦的历程,远没有达到“醒”的目标。在寻求女性独立人格的过程中,她的许多梦想一个个地破灭,让她认识到,作为一位女性,现实中许多事情都超越了自己能够掌握的界限,她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她自己,最终迫使她彻底放弃自己的所求。作为一个创作和思想观念均先于时代的“新女性作家”,凯特.肖邦错误地选择了《觉醒》创作主题的时机,她的关于女性主体意识的探究是她同时代的人们无法给出满意答案的,也是她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  相似文献   

12.
2003年走到了年尾,与这一年发生的许多国际事件相比,中日关系,尤其是在中国民众心理上所刻上的烙印,哪怕是小布什发动的美伊战争都不能抗衡。这一年,日本右翼集团的挑衅、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小泉纯一郎的肆无忌惮,以及接近年尾发生的日本买春事件和西北大学日本师生的下流表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议论声从现实的事件转换到网络的声讨,接近冬天时,变为了一片对日货的抵制倡议。一个人的战争还是一个国家的战争? 这个声音最早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网站,它的口号就是"抵制日货"。倡议书要求所有的网友从自己做起、从自家做  相似文献   

13.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在讨论国家权力和现实的关系的文章《集权问题》中提出来的。这个论断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之义。马克思的所有著作和革命活动,都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提出新问题,解决老问题。历代共产党人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将“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作为一条重要的思想和工作路线来贯彻执行。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诸多国内现实新问题,马克思“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的论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共产党人,应当正确理解把握、坚决贯彻执行马克思的这一正确论断,实事求是、卓有成效地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创中国发展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14.
政策问答     
建国初回国的归侨退休 人员能否提高生活待遇 问:我是一名归国华侨,1955年从国外回到山西工作,现已退休,像我们这些归侨,能否提高退休待遇。 太原 王伟 答:老王同志,像你一样,建国初期,广大归侨职工怀着满腔热情,放弃了在海外的优越生活,冲破重重障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老归侨的关怀,1998年4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尽管人是自由的、有意向和目的的创造者,但他们的一切行为方式,包括认知、经验和理解这样的意识活动,都必然受到一种对他们来说具有深远意义的现实的影响和制约。他们朝着世界迈动,并且彼此之间以这种现实为基础。可是,作为面对过去的文本(text)解释者,能否把自己超越于历史环境和现实基础之外,完全浸没在作者的所是(identity)之中,或是把自己的所是置于其中而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可创造性呢?这看起来是西  相似文献   

16.
一 1925年,布哈林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发财吧”。几十年来,这个口号一直被认定为是布哈林的一条罪状,那末,这个口号的真正涵义是什么呢? 1925年4月17日,布哈林在联共(布)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前夕,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所作的《论新经济政策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消除贫穷的政策。他说:“应当对全体农民,对农民的所有阶层说:发财吧、积累吧,发展自己的经济吧!只有白痴才会说,我们永远应当贫穷;现在我们应当采取的政策,是要能在我国消除贫  相似文献   

17.
李振钧出身安徽太湖官宦世家,清代道光九年状元.他的诗集《味灯听叶庐诗草》中有59首题画诗.清代题画诗的繁荣,对书画的喜爱以及与画家的广泛交游促使他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他的题画诗反映了他看重性情、坦率放纵、追求个性自由、热爱艺术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观照他的新角度.诗歌书画是他安顿自己痛苦心灵的处所,也是其解救自己的途径.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个灵魂在现实的挤压和艺术的放纵里挣扎的心路历程.最终,他为了外在的功名放弃了自我,又不能适应官场的倾轧,45岁便抑郁而终.  相似文献   

18.
哲学能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面向现实生活,特别是能否体现现实社会生活发展的前进方向,是其具有生命力与否的关键所在。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其毫不妥协的思想姿态和挑战现实的理论勇气,形成了一种具有穿透力的社会批判理论,不仅体现了其对时代状况的准确把握,而且,也体现了对马克思哲学精髓的深刻洞察。正是在这种把握与洞察之中,反映出法兰克福学派对哲学的独特理解,从而体现了其对马克思哲学观进行变革的一个全新维度。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起义取得胜利不久,社会革命党发生分裂,建立起独立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但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从成立到瓦解只有半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研究左派社会革命党如何产生和瓦解的过程,对于深刻理解十月革命时期的阶级关系是重要的。社会革命党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政党。二月革命以后,社  相似文献   

20.
张承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追求和探索是他的秉性,他寻求理想中的"黄金牧场",寻求"想象的净土",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寻求心灵的归宿。在追求中,张承志才发现现实并不象他想象的那样美好,金牧场并不存在,"想象的净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寻梦给他带来不小的挫折感,但挫折并没有使张承志放弃追求,他将自己追寻的目标进行了重新调整和认识,他明白了人生追寻的并不是辉煌的终止,而是辉煌的过程,在过程中感受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