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壮族是否经过奴隶制,是壮族史上一大悬案.解放以来,史家对此提出了不少见解,有许多真知灼见.然而直至今日,依然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壮族历史进程的特点把握欠准.壮族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其一,壮族社会的演进有自己殊特的条件和情况.其二,壮族没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无法记载壮族社会的演进情况.唐以前虽有郡县,然姑且羁縻而已,汉族史家鲜能深入"蛮荒"之地,故而史籍的记载支离破碎,甚而至于空白,无法给人予完整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汉文史籍,是很难作出准确判断的.本文拟采用民族学、社会学的方法,结合文艺学和语言学等,纵横比较,进行多层次、多梭面、多视角的立体研究,作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历史上壮族社会的奴隶制问题,史学界尚多争论,难得一致。有的主张,壮族在秋春至秦汉时期,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并进入奴隶社会,唐宋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形成;有的则主张,壮族没有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而是自秦汉起,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有的又认为,桂东、桂中、桂南地区的壮族社会,于秦汉之际便进入封建社会,而桂南地区的壮族则从秦汉开始逐步进入奴隶社会。由于壮族社会的发展不仅同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的早晚及深浅程 相似文献
3.
壮族古代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自古以来就一直劳动生息在祖国的南部边疆,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由于壮族过去只有语言,没有统一流行的文字,本身的历史和文化缺乏文献记载,汉文史籍见载亦一鳞半爪,既残且阙,没有系统性,而这些有限的记载不仅浸透着严重的民族偏见,且成书的年代也晚,这就给我们研究壮族古代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书不足,求于野。在壮族民间中迄今仍保存着 相似文献
4.
图腾崇拜是氏族制度的产物。图腾观念不但壮族有,南方以至全国各民族也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原始部族皆普遍有类似的发现。原始部族的人们处于人类社会的初期,生产工具简陋,劳动效率低,生产力不发达,难以支配、征服自然,自然界风雨雷电毒蛇猛兽等各种非人的力量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因此,原始 相似文献
5.
6.
文化冲突中的古代壮族文人黄达武(广西区语委办公室)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封建统治者便“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及后锡光为交趾,任延为九真大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 相似文献
7.
傣族古代社会形态是如何演进的?或者说,傣族历史上是否经历过一个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奴隶社会阶段?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说经历过这个阶段,看来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若说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何以在人们一致公认的封建社会时期,傣族社会中却有大量关于奴隶的记载?问题的症结恐怕就在这里.对此,本文试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一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直到唐代时,傣族社会的最大政治单位还是一些由各酋长分别统治的部落.此后,约在公元九—十一世纪时,今西双版纳境內的傣族诸部落以及泰国、老挝北部的一些泰、老部落开始在互相联合的 相似文献
8.
古代壮族服饰趋同外族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一个民族的服饰能不因循守旧,囿于一见,而以人之善补己之拙,趋同附善,简便易行,使之便于生活利于生产,是民族心态习俗进步的标志之一。在历史的发展中,壮族是一个乐于汲取外族文化的民族,其表现在服饰上,便是面对外族而勇于向善趋同。椎髻·辫子·光头·短发壮族最古老的发型可能是取人类原生态的披发。当时,生活环境恶劣,在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严峻日子里,先民们的自我意识中自然没有多少美的观念基因,头发蓬草般地乱长,这是容易理解的事情。春秋战国时期,断发的发型取代了披发。断发和文身,成了古越人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一、奴隶制法学家佛罗伦提努斯曾将奴隶制界说为“一种据以使一个人处于另一个人支配之下的悖于天理的‘万民法’(ius gentium)制度”(《学说汇纂》1.5、4、1)。在非法学范围内,古人经常使用我们译之为“奴隶”一词(以及其词根绝非奴隶之意的词汇)的各种字眼,虽则并非出于粗心之故。其泛用程度远过于在法学范围中的使用。古希腊人的“奴隶”意义的词汇变化多端,他们在这方面的泛用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将此等词汇泛用于诸如黑劳士之类的具有其他奴役关系的范畴中,而严格言之,黑劳士与其主人并无财产性关系。又如,在古典时代的希腊文中,“杜洛斯”(例如,与“安德拉波顿”比较)习用于对比自 相似文献
10.
古代壮族社会是否经过奴隶制阶段,是一个争论多年迄未解决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及有关记载材料说明,壮族在历史上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壮族不是独自发展的民族,很早就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并受到中原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和严密包围,因而在原始社会瓦解以后进入封建制社会,跨越了奴隶制阶段。《广西民族研究》于1987年第1期刊发了谈琪同志撰写的《略论壮族历史上的奴隶制》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类利用自然条件技术和手段相对有限的古代。壮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并不优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特别是在瘴气广泛分布的古代,在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的情况下,对瘴气的认识更是成为对壮族地区的地域和族群歧视。地理环境对壮族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经济、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壮族古代文学分为民间文学和文人文学两种.民间文学在壮族古代文学史上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但是文人文学也不可忽视,它弥补了壮族文化的一个缺陷.从清中叶汪森编《粤西诗载》起,经张鹏展辑《峤西诗抄》、梁章钜刻《三管英灵集》,到刘介撰《广西壮族文人文学史概要》,可以认定为壮族文人作者的,自唐、宋到清,约有一百多人.这些文人经过长时期不懈的努力,在本民族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借助于汉文,推动了壮族古代文化的发展.这些文人作品中,清之前期大多为零篇断章,到后期,以诗歌为主体的文学才逐渐 相似文献
13.
壮族古代婚制的“活化石”广西南宁市郊县邕宁中和乡壮族的婚姻习俗与附近汉族基本相同,略为不同的是,出嫁娘临出门前举行与兄弟拜堂剪断红绸的仪式。其过程就是出嫁女子在要离开娘家之际,必与自己的弟弟在厅堂内一起礼拜祖宗,并剪断一条红绸,各拿一段披于肩上,然后... 相似文献
14.
在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靠着自然界的恩赐。自然界包罗万象,千变千化,人间也祸福无常。何以如此之然?人们由于缺乏对大自然的了解,思想上总是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万能的神灵,在支配人类的生老病死以及生产劳动等日常活动。而人因为征服大自然的能力差,希冀得到万能的神灵帮助,于是借用占卜为手段,企图通过占卜来沟通人神之间的关系,卜而能知,了解神的旨意,以决定自己的举止。我国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占卜 相似文献
15.
吐蕃奴隶社会约自公元2~3世纪确立至10世纪止,大体共经历了800余年。 一、关于吐蕃奴隶社会的一般概况 在敦煌古藏文史籍中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时间可上溯到松赞干布的祖父达日聂塞时代。据载,吐蕃王朝建政以前,在西藏各地约有大小族部十余个。其中,苏毗部地当今雅鲁藏布江以北的藏北地区,该部在达日聂塞或其先世为悉补野部首领时,曾经征服邻近的鲁雅部,将鲁雅部的一半土地赐给对他扩张地盘有功的降臣年即宗,并把原鲁雅部的明氏家族降为年即宗之奴隶。这是“奴隶”一词在古藏文史籍中的最早出现。又载,悉补野部(地当今山南地区雅隆河流域穷结、泽当一带),在达日聂塞为首领时,已发展为一支强大的地方势力。到其子朗日论赞为首领时,曾乘苏毗内乱之机征服该部,并为明氏家族解脱奴籍,将年氏家族降为奴隶。又对跋氏、明氏和嫩氏家族各赐奴户一千五百家,对次绷氏家族赐以奴户三百家。大致与此同时,朗日论赞还将后藏日喀则以 相似文献
16.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由于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流行的文字,所以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未能载入史册。因此,对壮族的历史文化应该加强研究,以揭示其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文化成就,肯定她们在缔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另一方面,对汉民族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南传及其对壮族古代文化的影响的研究,亦不能忽视。因为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其文化亦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凝聚体,历史上对促进周边诸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其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在繁缛艳丽的中华各民族服饰中,壮族服饰宛如一股清流涤荡着人们的视觉感观。这与壮族服饰呈现的以蓝黑为底的色彩特征极为相关。在沉稳的服色上,壮族喜在衣服的领口、袖口、领襟、下摆、裙摆、裤腿和头巾、胸兜、围腰、腰带、绣花鞋等处饰以精美的刺绣或织锦,装饰图案多为常见的花鸟鱼虫和吉祥瑞兽,它们大都源于壮族社会生活环境和民俗信仰。壮族人口“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况使壮族服饰呈现形制不一、组配多样的特征,不同形制的壮族服饰却都拥有“十字型平面结构”这一中华文化基因,是“多元一体”中华服饰文化的生动范示。 相似文献
18.
19.
壮族先民的祭祖圣地——花山崖壁画主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宁明花山崖画的主题研究,是崖画研究的核心;不同的理解,必然会使崖画的一系列研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对崖画的评价,曾提出了下述数种看法:一说是反映原始社会时期的狩猎图;二说是反映祭水神的原始祭祀图;三说是反映古代壮族先民反抗斗争的誓师图;四说是反映古代战争胜利的凯旋图;五说是从绘画向象形文字过渡的语言符号(即原始文字)。五种观点,虽各持有故,一时难得统一,但也揭示了数十年来对崖画的研究,正在不断 相似文献
20.
黄秉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2):81-86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