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潜在歧义论"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并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了"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揭示了"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2.
被动句式“NP1 被 NP2 VP1 VP2”中“被”的管辖范围有两种可能,这就造成“被 NP2 VP1VP2”有两种可能的语法关系,当“被”只管辖“VP1”时,“被 NP2 VP1 VP2”是连谓结构;当“被”既管辖“VP1”管辖“VP2”时,“被 NP2 VP1 VP2”是状中结构,这两类结构中的“NP1”、“NP2”和“VP1”、“VP2”之间具有不的施动、受动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NP1+VP+NP2”这一结构四种不同的层次分析方法,总结不同层次中NP1和NP2的意义和表达形式,用30余万字的语料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检验,目的是试图为计算机识别这一结构提供语言形式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际语言片段中抽象出了"NP1+VP+NP3+给+NP2"格式,运用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等语法理论对这种格式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语义特征看,有三类动词可以进入该格式,由此,本文认为该格式包含了三种小类.三种小类的变换方式也有差异,其中S(Va)可以转换为一种双宾语形式,S(Vb)可以利用插入式扩展法把隐含的第一失者显现出来,S(Vc)可以利用扩展法把制作的原料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关于"NP+的+VP"结构的性质,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问题的症结在于,它在功能上表现为名词性,但中心语却是谓词,这就与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结构"理论相悖.因此,有学者提出"NP+的+VP"结构不是偏正结构而是"的"字结构的观点.本文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把"NP+的+VP"结构归为"的"字结构是牵强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连动式语义建构的认知分析发现:一个连动式"NP+VP1+VP2"所表达的语义是其组成成分"[NP+VP1]"与"[NP+VP2]"两部分语义的联结。"[NP+VP1]"与"[NP+VP2]"的联结是通过NP的语义重合实现的,其联结的过程就是同一个自主成分NP对不同的依存成分VP1和VP2凸显的次结构射体进行阐释的过程。自主/依存联结是"[NP+VP1]"和"[NP+VP2]"联结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7.
语法学界对"S+VP+的(+NP)"结构中"的"字的词性有四种意见:(1)结构助词;(2)语气词和结构助词;(3)时体助词;(4)语气词。这四种看法各有局限。"S+VP+的(+NP)"实际上是一个同形结构,其中的"的"不是同一个"的",而是三个不同的"的"。当"S+VP+的(+NP)"为偏正结构(包括"的"字结构)时,其中的"的"是结构助词;当为主谓结构时,有两种情况:常处动宾之间且不可省去的"的"是时体助词;处于句末且可省去的"的"是语气词。  相似文献   

8.
"C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使用日渐增多的一种语法现象,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对"(V+O1)+O2"结构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得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本文试图对1999年以前及以后的对"(V+O1)+O2"结构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此结构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先简要说明"‘看/瞧’+D/NP+VP+De!"句式句法形式上的特征,即分析了D/NP的构成、VP的动词类型、De的性质及"看/瞧"之前的"空语类"情况,然后,文章重点探讨了句式中D/NP的语义角色及VP的语义特征等问题,并认为对整个句式影响较大的很可能是"看"或"瞧"的虚化与否,而非VP。  相似文献   

10.
“NP1+对+NP2+?”结构(NP代表名词,?表示未知成分)中,NP2在名词的选择上会受到NP1的限制。当NP1和NP2的生命等 级度一样,或者NP1的等级高于NP2时,句式才成立。及物性理论能解释“NP1+对+NP2+?”结构中NP 位置构成的原因。句中 NP2是参与者,语义指向不会指向参与者。介词“对”是参与者的标记符号。“NP1+对+NP2+?”中的NP遵循着生命等级度规律。  相似文献   

11.
连谓结构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结构形式。连谓结构中"V1+NP+给"和"V1+给+NP"两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前者可变换为后者。本文从语义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这两种形式进行分析,得出"V1+NP+给"变换成"V1+给+NP"要满足V1和"给",二者的施事对受事的动作趋向存在交集这样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祖堂集》中"有"起首的"有NP+VP"句出现频率较高。"有NP+VP"句来源于上古汉语,在汉译佛经中,出现了句首"有"引导的被动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NP+VP"句式结构渐趋复杂。从篇章角度来看,句首"有"引进新实体,是潜在的话题标记,其作用是引出话题,组成话题链,展开篇章。  相似文献   

13.
也谈"Ns+V+得+NP+V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Ns+V+得+NP+VP"句加以分析,得出"Ns+V+得+NP+VP"句与兼语句没有很强的内在语法意义和外在语法形式上的可类比性,不应该将此类句归类为兼语句.  相似文献   

14.
"谅+NP+VP"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分析"谅+NP+VP"构式的句法结构特点;从语义、语用视角考察其构式义、适用语境和话语功能;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探索该构式的成因理据,认为该结构的构式义是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分析了"NP+各+VP?"及其相关句式的使用特点,指明"NP+各+VP?"与其相关句式在表示疑问类型和时体特征方面的联系和差异,探讨了"NP+各+VP?"的来源,并就"各"的性质作了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16.
"传"类网络新闻标题有三种形式:①传+(NP+VP),②NP+传+VP,③NP+被传+、门P."传"暗示信息不一定确切、真实、可靠,以置于标题句句首为常,并且在语篇标题中,导语、主体、背景、评议部分与"传"形成照应.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大谈语法,但是从汉语本体和教师素质角度看,掌握汉语语法知识并在教学实际中加以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受化学中"价"概念启发产生的配价分析法在解决汉语语法事实起到了很大作用,"VP+的"中的结构指称和歧义分析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分析汉语动词的按"价"分类基础上,结合"VP+的"结构展开具体解释,然后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运用的角度,就外国学生对"VP+的"结构的学习难点,列举实际语料,立足配价分析歧义指数公式进行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进配价语法分析,可以将"VP+的"结构向学生讲述得更加透彻,有助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NP 的 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句法框架判定一个词为VP时,它出现在任何位置上都看作VP,不然就会造成词无定类。也即“NP 的 VP”的VP只能看作谓词。“NP 的 VP”只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因而是名词性的。  相似文献   

19.
语式是指短语的抽象的语法结构格式。从语义和句法的结合式来看,我们把NP的VP短语的语式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NP领事+的+VP名物化名核"。这种语式内部可以分为三个下位类型:"NP施事+的+VP名物化动核""NP系事+的+VP名物化性状核""NP受事+的+VP名物化动核"。第二大类是,"NP限事+的+VP名物化名核",从语义上分,限事分别表示时点、时量、数量、工具、处所、方式、性质等语义格,可分为"NP时点+的+VP名物化动核""NP时段+的+VP名物化动核""NP性质+的+VP名物化动核""NP工具+的+VP名物化动核""NP处所+的+VP名物化动核""NP方式+的+VP名物化动核""NP数量+的+VP名物化动核"等7个下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很+NP"类言语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言语事实,文章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1."很+NP"结构中NP的类别;2."很+NP"结构中NP的选择性、类推性;3."很+NP"结构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