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现实主义作家们以冷峻客观的笔触描写现实生活,强调创作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努力关注当下生活,大胆直面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针砭不良风气,表现出一种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勇气.他们将创作的真实性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创作注重内容的丰厚真实.新现实主义小说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中,接受了在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一些新的因素,努力有所创新,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色彩与气息.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学说中,现实主义占有着一个突出的、显著的位置。他们一生中对这个问题曾作过多方面的、深入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完整的体系。如果我们不单单就马、恩的现实主义而论马、恩的现实主义,而是把它放到它所产生的时代环境当中,和其它创作方法以及传统现实主义进行参照,我们就会发现:马、恩的伟大,同样体现在现实主义领域;学习研究现实主义理论,忽视马、恩的,那只能是半截子理论。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艺创作的新潮,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要深化,创作方法要更新,文艺流派要重建,这是历史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的要求。 一部文学史,不外乎是人类审美地认识和反映(改叫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一步引向内心生活和心灵世界,拓宽了现实主义创作的视角,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内涵。它所创造的象征、表现、意识流等一系列创作方法不仅成了它的旗帜,也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文艺流派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 通过这一粗略的巡视,我们可以看出: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纵贯古今,它不仅孕育了各个时代不同形态的现实主义,而且从积极的意义上讲,也催生了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派。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深化集中地表现在文艺的审美视角不断地向内转,这一轨迹就是由描写社会生活到描写人的命运,再到描写人的内心生活。现实主义文艺是最能够体现现实主义精神的文艺,现实主义形态大致经历了由表演到表白再到表现三个阶段。在没有完备形态的现实主义文艺中,人们只是在演示故事,借故事中的人和事来表演社会生活;在经由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现实主义文艺具有了完备的形态,作家不仅刻划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命运,而且也在表明人物对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的态度,在表白作家对生活的评价;在当代的现实主义形态中,作家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的心灵,甚至是直接表现作家的心灵,以此来间接地折射时代和社会。在现实主义形态的发展中,人的地位、主体的地位越来越被突出出来了。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当人的自我意识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人、自然、社会之间形成了原始的、质朴的和谐状态,原始的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了集巫术、生产、娱乐于一身的原始文艺,当人的自我意识渐次发展、人意识到自己和自然、特别是和社会的矛盾的时候,就产生了主张人的解放、个性解放的现实主义文艺,而当人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较高级的形态,对于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矛盾有了较高层次的认识的时候,就产生了以追求人类解放而达到自我解放为核心,以实现人、自然、社会在否定之否定的意义上和谐统一为目标的新形态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想、创作实践的演进,就是这样地和人的觉醒、人类的进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是这样地和人的本质的不断展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与现实、人与现实主义精神的内在联系,不仅是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文艺形态产生的动因,也为我们探求现实主义的当代形态、建立现实主义的新流派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就加洛蒂无边现实主义与马、恩现实主义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无边现实主义理论得失,准确认识马、恩现实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马恩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恩现实主义要求运用典型化原则,侧重对人的现实关系的必然性把握,魔幻现实主义运用幻化原则,侧重对人的现实关系的偶然性把握,两者都达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与追求心灵真实相异,它们都追求生活真实,都向生活挖掘,不过前者基于当时欧洲的科学与人文背景,与批判现主义离得更近,后者基于现代拉美文化特色,与现代派文学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学流派,英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时正值宪章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生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果我们用这个标准来分析英国文学史上各个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英国文学从一开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现实主义的特色。现实主义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 英国文学的传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传统。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著名作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同命运共呼吸,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积极参与当时的重大斗争。在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的政治冲突和社会冲突中,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自觉地、旗帜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明确地要求艺术按照现实的本来面貌真实地描写现实。这样规定的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既反映了现实的发展规律,又反映了艺术的基本规律,使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就具有实践的品格,又具有理性的品格,也就是说,它既具有实践的基础,又具有理论的基础。如果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方法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越深厚,越坚实,越有独特性,那么,他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就将越来越深刻,越有力,越有强烈的个性特色。鲁迅先生现实主义的巨大力量和鲜明特色,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指有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些运用现实主义原则的作家,由于对社会历史运动有基本相同的理解,而以文艺反映社会现实,并推动现实的发展变化,一个时期内形成的社会的文学潮流并在创作与批评上成为文学运动的普泛倾向。受这种潮流推动的作家,虽有多方面的表现,但真实地反映现实关系,深入地认识现实社会,却是这种思潮的核心特点,它联结广大的作家群,促成文学流派的产生。这样我们便可发现,有一个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运用了现实  相似文献   

9.
柳青文学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类型的存在现实主义文学。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看,它具体呈现为三种不同的审美面相:一是在文学内容上述写特定时空中的主人公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创造自我与实现自我的存在论内涵,二是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实践和人物语言来发展典型与铸造典型,三是在价值取向上通过作家与主人公的躬行实践与确证自我来颂扬历史的进步与生存的美好。柳青存在现实主义文学的意义在于:通过作家自我与主人公的社会参与实践,作品较好地平衡了现实主义文学描写与规范、真实与训喻之间的固有张力,为其时社会现实、人的生存与文学发展开出了可能的药方。而其局限则在于:无所不在的政治性他律要求不可避免地会消解其存在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理想,进而危及作品的价值承诺。  相似文献   

10.
布拉格汉学派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研究中国文学,同时也将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披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他们认为现实主义描写并非是机械的记录真实,而是描绘出社会发展的现实倾向。布拉格汉学派将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分为三重维度:第一重是客观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即茅盾所述;第二重是作家本身与现实的关系,即郁达夫所述;第三重是所有主观和客观特点在社会和人物方面即将展开的发展趋势,即郭沫若所述。布拉格汉学派总结出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也正是预见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是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早在“五四”前后,叶圣陶就憎恶黑暗的现实,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再加上他的文学“为人生”的主张,更促使他不断地对现实社会进行观察和解剖,力图通过暴露现实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揭示下层人民的痛苦与希望,以唤起“疗救者”的注意,进而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从“五卅”运动到“四·一二”政变,随着作者思想的跃进,随着作者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主流的靠拢,极大地增强了创作中的批判力量与革命因素。三十年代以后,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开始有所接触,思想有所前进,他的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表现的更加充分和强烈。  相似文献   

12.
一个作家,尤其是长篇小说作家,如果对于自己描写的社会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各阶级在社会发展中的各种趋势不能正确估计,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深刻理解,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那是难以想象的事。作家对他描写的社会必须具有全局的、本质的和符合规律性的认识,这就是“艺术整体观”。巴尔扎克所以能创造出旷世稀有的惊人业绩,完全是在他的现实主义“艺术整体观”的明确指导下顽强奋斗的结果。法国评论家说:巴尔扎克“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他有系统”,“他看到了细节,同时也看到了联系各个细节的规律”,“巴尔扎克抓住了真实,就因为他抓住了整体”。可见,现实主义整体观是巴尔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创作方法和流派,在二十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对此,中外文艺理论界十分感兴趣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笔者就个人所学所思的心得,对二十世纪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的变化,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现实主义的嬗变本世纪前(包括二十世纪的极少采用这一方法的作家)的现实主义,可以称之为传统现实主义或经典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采用。迅速发展与急剧变化,不单是二十世纪的时代特点,同样也是文学的特征。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文学内部就出现了骚动,酝酿着不同于过去的各种新思潮新流派。随着社会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前进,文学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一现实主义文学要求作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按照历史的真实面貌描写历史。这样,作家就要致力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体验,选取生活中那些具有本质意义的现象予以提炼、概括、集中和加工,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从而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这就规定了它必须以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为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将近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但写出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而且还在其论文、日记、书信中,阐发了他的文艺思想,对现实主义作了很有价值的探讨,给人类文学和文艺理论宝库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创作方法称之为“清醒的现实主义”。这首先是因为托尔斯泰极其重视真实。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必须面向现实、忠实于生活,真实地描写社会现实。他说:“诗的感情是关于生活并伴随着生活的形象与感情的自觉的回忆。”他在《什么是艺术?》(1898)这一论著中指出:艺术是人们用来交际、相互传达感情的一种手段;艺术的主要特征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人;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真艺术  相似文献   

16.
柳青《创业史》 的现实主义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业合作化的绝对肯定与歌颂,一是根据阶级属性进行人物塑造。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是对现实的真实表现让位给了作家秉持的观念。现实与观念之间的关系,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关键之一。对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有了明确的回答,那就是当现实与作家的观念发生矛盾的时候,不应让现实屈从观念,而应按现实的本来面貌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17.
<正> 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本潮流之一,也是建国以来我们最常用的文艺术语之一。一九五六年以前,我们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一般都是依据恩格斯的定义,认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①一九五六年以后,我们则更多地依据高尔基的定义,认为现实主义就是“客观地描写现实”②,就是“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③。从二十多年文艺批评的理沦和实践看来,一种带普遍性的理解大致是这样:现实主义就是按照生活本身的形式,运用典型化的方法,真实地再现现实。也就是说,现实主义具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再现客观现实,二、真实性,三典型化,四、生活本身的形式。这样的理解显然是来自西方的现实主义理论,特别是来自高尔基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和灵魂,也是众多以现实主义为宗旨的作家努力追求的创作目标。在当代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客观环境的制约和作家主观认识的差异,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在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作为“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家的柳青遵奉在先进世界观指导下的真实观,而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陈忠实更注重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去超越时代和政治局限,描写生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追求历史的本质真实。  相似文献   

19.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是纠正“拉普”文艺路线的错误,也是为了吸引“同路人”作家和争取高尔基回国,此外还与苏联公开发表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论现实主义的信有关。但恩格斯所说的立足于对历史环境的真实把握、具有批判精神的“充分的现实主义”,在这里变成了维护共产党领导、歌颂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社会确认的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要求为党的政治服务,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描写现实,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如果理解偏差、执行失当,也会给党的文艺事业造成损害,需要进行科学的辨析。  相似文献   

20.
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在中期后阶段即已得到确立,然其全面的发展和成熟,则是在后期逐步完成的.抗战文学运动的兴起,把作家和理论家们的视野,牢牢吸附在民族危亡的严酷现实里,文学和社会现实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密切。这不仅大大强固了人们只有现实主义才能真实反映现实的观念,坚定了文学上的现实主义路线,同时也进一步激发起人们研讨现实主义的理论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