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猎类赋是汉大赋中重要的一类。前入论述这类赋的渊源,都归结到《诗经·小雅》中的《车攻》、《吉日》二诗。但是从《车攻》、《吉日》到大赋之间是如何过渡的,却少有论及。事实上,秦石鼓文是二者中间很重要的一环,在二者之间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秦国对西周文化的吸收以及秦国尚武好战的社会风俗是石鼓文产生的深层原因,石鼓文创作时期秦国的社会背景是石鼓文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地校勘考订了石鼓文历代拓本和影印本的不同和各自的特点,分析指出了石鼓文泐损变迁的历史及其拓本的真伪、流落、散佚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吴昌硕和潘天寿是现代中国绘画史上两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在上海相遇相识,年龄却相差50岁。1923年,潘天寿到上海美专和新华艺专任中国画教授,那时,吴昌硕已经八十高龄,艺术成就誉满中外:而潘天寿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经验不足。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勤奋好学,常常到吉庆里的吴昌硕家中登门求教。一次,潘天寿带了一叠画作来到吴昌硕家,把自己的画作一张张地拿给他指点。吴昌硕边看边点头,连声称赞:画得好!画得好!后生可畏啊。潘天寿从中挑选出一张自己最满意的山水画赠送给吴昌硕,并恳请  相似文献   

4.
孟博远 《可乐》2011,(6):35-35
杨见山工书法,精经学,擅诗文,特别是他的"八分书",怪石嶙峋,遒劲古朴,别具一格。他为湖州千臂亭所书"千臂亭"三字及题跋,笔力千钧,字字珠玑,尤为时人所赞叹。吴昌硕与杨见山早年在吴兴华楼桥潜园主人陆心源家认识。那时,杨见山是吴兴有名的"六才子"之一,经常诗酒会于潜园;吴昌硕则随陆氏手拓《千臂亭古砖图录》,早就有拜杨见山为师之意。吴昌硕辞去安东令以后,  相似文献   

5.
罗振玉据天一阁、甲秀堂、顾研诸本,讨论了75个石鼓文形体。运用的考释方法有历史形体比较、形音义综合考察、偏旁分析、运用文字学规律、比照文献资料等,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利用语源学相关知识、书写形式和文例类推等。在考释的同时,罗氏对文字之相关问题多有阐发。  相似文献   

6.
在吴昌硕辞世80周年之际,嘉德拍卖展出了这位在新旧时代之交,把中国画领入现代的大师晚年力作今年是吴昌硕辞世80周年,中国嘉德第11期四季拍卖会上,展出了吴昌硕几幅晚年绘画作品。1927年11月,吴昌硕在上海寓所突发中风,这位貌拙气酣自称耕夫的84岁大师再也没有醒来过。  相似文献   

7.
吴昌硕在诗、书、画、印等方面造诣极深.他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在于创新他的作品有一种雄劲苍石的生命力量,一扫明清画坛萎靡柔弱之风,是时代与个性创新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魏华 《社区》2011,(8):21-21
如果说中国近现代画坛之间有一座自然的联系之桥的话,那么吴昌硕先生便是这座重要的桥梁。他屹立在晚清民国两个时代交接点上,承上启下,融会贯通,贡献非凡,成为旷世师表。  相似文献   

9.
石鼓文的勒制年代是个困扰学界已久的难题.由于鼓文本身残泐过甚,兼之相关资料有限,目前很难论定其绝对年代,但从秦系文字演变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观察其相对年代.从太公庙秦公镈铭到秦公簋铭到秦景公墓石磬铭到石鼓文字到诅楚文字再到封宗邑瓦书文字,是秦系文字合理的进化序列.其中,石鼓铭与秦景公墓石磬铭、春秋晚期之前的秦公簋铭三者文字的切近程度最高.这就意味着,石鼓文的勒制时间应该在春秋中晚期.  相似文献   

10.
11.
这是吴昌硕69岁自书诗中的一首。坚忍不拔的意志,气势豪迈的胸襟跃然纸上。他说的是画画,我理解的是喻人。读诗,使我想起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  相似文献   

12.
马衡在1923年发表的《石鼓为秦刻石考》揭开了“石鼓文”研究的新帷幕。自是迄今的“石鼓文”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新学初盛”(1923-1949)、“相对沉寂”(1950-1979)、“全面发展”(1980-2005)。三个时期的研究各有特色,而以对石鼓年代的争论贯穿始终。目前对石鼓文的文学研究明显薄弱;宏观考察的力度也很不足;树立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也是当前“石鼓文”研究界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斋 《山西老年》2011,(3):22-22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他的作品备受追捧。 1917年,吴昌硕的继配施氏夫人在上海去世。吴昌硕委托他一位姓陈的朋友从简办理丧事。除几位同道挚友和施氏的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吃了一顿豆腐饭后,就命儿子扶施氏灵柩返回故乡,葬于安吉县鄣吴村附近的风麟山上。丧事过后,那位姓陈的朋友交给吴昌硕一份奠仪单。吴昌硕接过一看,不觉惊得: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画史上,"书画同源"的理论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发生系列变革的20世纪也不例外.很多画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为基础对传统理论进行新的阐释.吴昌硬、黄宾虹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主张以书入画,强调书法对绘画的重要性,并对何种书法用笔入画和书画的相互关系作出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对今天的艺术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骆阿雪 《社区》2008,(8):59-59
吴昌硕虽“三十学诗,五十学画”,画风却风靡一时,正所谓“家家昌硕”。作为一代巨擘,吴昌硕是当时公认的上海画坛、印坛领袖,人品与画品都已经到达了一个无人企及的地步。不过笔者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些耐人寻味的幽默,让人感觉他像是邻家的爷爷。 处女座的人看起来干干净净、伶俐过人,拥有一双眼神柔和且观察人微的眼睛,嘴型优美,下颚宽阔,整体而言,散发着清新而高雅的气质。  相似文献   

16.
王妍 《九江学院学报》2022,41(1):96-101
吴昌硕的大写意花卉触发了文人画传统的潜力,其兰花书写引用了大量的楚辞意象,所表现的精神气质也颇得骚人遗韵.吴昌硕与屈原都是乱世背景下仕途失意的文人,并将忧国济世情怀融于作品之中,吴昌硕笔下的兰花书写继承了楚辞中的"香草美人"传统和周游精神,其画作表现出重气不重形、狂草入画、泼墨笔意的艺术特色,笔墨纸张间的郁沉纵横、雄浑...  相似文献   

17.
秦系文字是春秋战国以来秦国一系的文字体系,它在传承西周文字传统中,形成了文字发展的继承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特征。《石鼓文》产生于秦系文字发展的关键阶段,上承西周晚期较为规整的文字形体,下启秦小篆字体的形成、发展与定型。在字形建构和整体章法构成上,《石鼓文》对秦系文字的演化发展均起着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一阁本《石鼓文》,自全祖望发现后,先后被数次重摹,甚至在光绪年间重摹至国学韩文公祠与石鼓原物交相辉映。因此本毁于咸丰兵燹,后世多以重摹本为参考,故对其递藏少有梳理。全祖望是此本的最早著录者,但其所录诸家递藏时,存在顺序颠倒,致使后世对此本递藏之误读延续200余年。递藏者的改变,使得此本的传拓年代成为新问题。借助钱大昕、张燕昌等相关文献,基本可以推测此本的年代应在北宋中后期的70余年间。  相似文献   

19.
<正>诗画结合相彰,是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之一。题画诗、论画诗的出现和成熟,乃其主要表现。这种优秀的艺术传统,形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并在晚清民国时期,出现了最后一次辉煌。这一时期,一大批优秀的诗、画作者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李叔同、吴湖帆、溥儒、丰子恺、张大千等,分别以自己的实践为这种传统踵事增华。可惜的是,近数十年来,诗人大多不谙绘事,书画家书写的也多是前人的诗词作品,很少有自己的原创。不得不说这种传统的趋向消亡,是中国艺术的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提出了为石鼓正名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石鼓的不平凡经历。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证了石鼓的最初发现地和具体刻制年代,评述了郭沫若关于石鼓出自陈仓三原、刻于襄公八年说的不可信。同时考订了石鼓文的历代重刻、再刻和拓本的优劣异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