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何竞 《百姓生活》2008,(11):19-19
"文革"后期,和妻子谈恋爱并未感到她有多少优点,但因为她喜欢吃父亲做的南瓜汤,最终她成了我的妻子。在和妻子认识之前,我谈过一位女友,当我把想约她来家里的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他又特意托人打电话给我,询问她喜欢吃什么,我说随便就  相似文献   

2.
保姆阿大     
水石 《社区》2006,(14)
阿大是40多年前我们家的一个保姆,从我的大姐到我的最后一个弟弟出生,她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带大了我们姐弟5人。在我的眼里,她就是我们家的一个成员。阿大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是在我的大姐降生之后,经人介绍来到我家的。因为她与我父亲是同姓,又长我父母十余岁,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3.
张奉连 《新少年》2012,(Z1):30-31
母亲去世后,父亲为我申请到在美国加州圣荷西中学就读的名额。同时,父亲在电话里委婉地告诉我,他为我找了一位新妈妈。2008年圣诞节前一天,我到了美国。我的新家在一幢别致的公寓楼里,刚进门,就见从厨房里走出一个外国女人。父亲忙说:"她就是丽莎!"我意识到,眼前这位褐色头发、蓝眼睛的女人就是我的洋继母。  相似文献   

4.
我是2004年接触到的《山西老年》,原因就是父亲偶然的一次得病,再加上父亲的年纪已越来越大,从日常生活和诸多事情上都需要我的照顾,父亲便和我住到了一起。我的父亲是1945年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年83岁。他离休后《山西老年》给了他又一次青春活力,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有所敬畏     
有位朋友告诉我,“文革”开始时,她的父亲恰好是血气方刚而又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于是便和当时的热血青年一样,投身到了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游行时主动喊口号,开会时率先发言。有一天,当她父亲准备出门时,她那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突然说道:“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事儿,我不清楚;现在你都在外面干了些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有一句话我要说给你听,就是你出去后无论做什么,做之前都要摸着心口想一想,自己所做的事儿,十年后能不能见人,百年后敢不敢见鬼。如果不能,不敢,我劝你就不要去做了;头上三尺有神明,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我的朋友说,就…  相似文献   

6.
说起母亲下跳棋的历史,得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一次父亲出差到外地,归来时带回了一盘跳棋。起初,四十多岁的母亲对此并无兴趣,然而,在她“观赏”了几盘之后,居然被这些小小的圆球儿给迷住了,一有空不是喊姐姐就是叫我,与她“厮杀”。有时下得入了神,竟耽误了做饭。为此父亲免不了唠叨她几句。母亲却莞尔一笑,反诘道:“当初这跳棋是谁买的?”父亲哑口无言每亲便心满意足地去做饭,之后又陷入了她的跳棋世界。  相似文献   

7.
母亲年龄大了,就爱唠叨两件事:一是父亲,二是盆景。唠叨父亲是数落父亲的缺点;唠叨盆景是责怪盆景不给她争气,她那么不辞辛劳地养护,盆景却时不时回报她几片黄叶。有一次,为了讨母亲高兴,我顺着母亲的意思说:是啊,父亲年轻时不顾家,又很粗心,而且脾气暴躁好  相似文献   

8.
我父母亲都是教育工作者。1992年,父亲病故,母亲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料理家务,省吃俭用供养我和妹妹上学读书。她老人家为我们所吃的苦,我们很清楚。 如今,母亲离休了。离休后她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交  相似文献   

9.
母亲决然离去的背影和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是她童年的全部记忆。高一那年,看着病床上的父亲那双泛红的眼眶,她决定离开校园,只身一人外出打工。过早地踏入社会,使她既独立又倔强、既天真又叛逆。有时,她会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有时,她会学社会上的小混混那样说脏话;更有时,她会和患病的父亲争吵,借此来发泄生活带给她的巨大压力……而如今重返校园后的她,时刻面带笑容,她就是上海市物资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阳光班的班长王丹。在她一夜长大的背后,源于一次重生,一份真爱和一个实现了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老友》2007,(8)
几十年来,我一直不敢相信父母竟会相伴到老。父亲有着高涨的工作热情,整天奔波忙碌。从记事起,我们几个孩子就经常接连几天看不到父亲的踪影。每当向母亲问及父亲,她便会若无其事地回答说:"你爸爸单位又加班了。"  相似文献   

11.
曾经有过很多次恋爱结婚的机会,都被她放弃了。高中时,她就是学校的校花,青春美貌。高中毕业,她没有考上大学,当时又不想复读,顶父亲的班进了造纸厂。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为什么不能欣赏我们的学生《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出版有一个高中女生,每天5点半起床,6点多上学,吃完晚饭就做作业直到深夜。可是有一天,女孩子突然对她的父亲说:"我的数学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父亲听了怒火中烧,但又默然无语。直到有一天女儿对父亲说:"爸,我厌学了……"于是震惊的父亲给女儿换了一个教育环境。女儿第一次接触法语,她  相似文献   

13.
刚毕业,我就和自己深爱了3年之久的女友分手。分手的原因很简单;她父亲不喜欢我她父亲说我个性太强、脾气太躁,今后没出息。受此打击后我那时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萎靡不振,有种看破红尘之感。终于有一天,我写了封信邮给她父亲,用极其恶毒的言语大骂他狗眼看人低,还在信中发誓要在今后出人头地,让他后悔莫及。  相似文献   

14.
这几天,我最怕年过八旬的老父亲问我一句话:"你三哥怎么还不回来?我想给他上上政治课。"不光是我,就是大哥、二哥和姐姐也怕听到父亲说这句话。因为前几天,我接到三哥的女儿也就是我的侄女打来的电话,她说她爸爸前一天夜里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于是,我和大哥、二哥、姐姐一起赶紧去往省城看望三哥。到了医院,只见三哥躺在病床上,左腿和左胳膊失去了知觉,不能动弹。  相似文献   

15.
我在上海打工时,曾在台商杨太太手下当会计兼秘书。杨太太是美国一家日用化妆品公司的代理商,我到她手下打工时,她已是年过花甲了,而她的先生也已近八十高龄。杨太太出生在大陆,1949年随当国民党军后勤官的父亲去了台湾。她曾任过台湾大学学生代表联合会的主席,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台湾政府所设的"中  相似文献   

16.
陈火胜 《老友》2014,(6):40-40
正有人说,夫妻是一根藤上结的瓜,是一对同命鸟,同风雨、共患难,这话一点儿不假。1952年,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失去了母爱。1974年,我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村里的媒婆带我相过几次亲,对方都因为我家里穷,又没有亲妈,所以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直到我遇上现在的老伴。她不嫌我家穷,也不嫌我没有亲妈,心甘情愿地嫁给了我这个穷小子。1975年上半年,我和她结婚后不到半年,就与父亲分了家,另起锅灶。当时,父亲只给了我几斤米,几双碗筷。我和老伴找了一只破箩筐,用泥巴垒了一个小灶,  相似文献   

17.
张鸣跃 《华人时刊》2007,(10):56-59
"高鸭一头"的丑小鸭昌净飞,1989年出生在河南省伊川县彭婆镇一个贫寒家庭,兄妹四人,她是"三娃飞飞"。飞飞的爸妈都是老实庄稼人,对子女的家教是东一声西一声吆喝式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思从来就没有,聚聚散散,都回到家时,能揭开锅盛出饭来就行了。兄妹中,飞飞是遭遇数说最多的一个,她活泼,爱说爱笑,在穷日子里就显得有点出格,父母不是瞪她就是吼她。她也爱撒娇,但受宠不多,穷家里不兴这个。而且,家里就她一个随了父亲有大个子,从小学起就高人一头,营养不良又高又瘦,她又爱活蹦乱跳,看上去又好笑又吓人,好像风一吹就要倒。在三年级的日记里,她就写了这么一句:我是高鸭一头的丑小鸭!  相似文献   

18.
旷世遗书     
《可乐》2006,(11)
一位自杀者在他的遗书里讲述了他自杀的原因,听起来实在让人头痛。遗书这样写道——我和一个寡妇结了婚,她有一个已成年的女儿,我父亲跟我妻子带过来的女儿结了婚。所以,我父亲就成了我的女婿,女儿就成了我的后母,我管父亲叫爸爸。而我父亲也管我叫爸爸;我女儿管我叫爸爸,但我却管她叫妈妈;我还得管我妻子叫姥姥,因为她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6,(8)
我从来都没觉得我妈妈是个作家,我觉得她就是我妈妈。我知道她写作品大约是在1945年,她写《关于女人》的时候,那时妈妈辞去了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家里就靠爸爸一个人赚钱,而爸爸又得了肺炎,几乎都要死了,不巧那时我们家又被盗了,本  相似文献   

20.
那一坛老酒     
正那一坛老酒,在我家车库的墙角,寂寞了有一两年。原先以为,那是妻子某一年出差去浙江,特意为我带回的。后来想起来了,那是她从娘家为我提回的。她的一个表弟,春节去看望舅舅——她的父亲、我的岳父,带去了这坛老酒。她的父亲天性绝酒,一辈子不沾,却有一个嗜酒的女婿,于是这坛老酒在岳父家滞留了一年半载,明珠不再暗投,来到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