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网络研究的兴起,海外学者对中国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本文比较全面地搜集了该领域的英文文献,希望通过细致的文献梳理工作将这些独立的研究缀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使大家对国外同行的研究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海外学者们在对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研究时,采用的大多不是西方通用的social networks而是"Guanxi"(关系)这一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概念。"关系"兼具情感性与工具性,是一种被道德和情感所强化的互惠的、具有持久性的联系。在具体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将研究重点放在对网络动员和资源获取过程的动态分析上。虽然社会网络可以为行动者的行动赋权增能,但其作用不应被过分夸大。行动者所能达成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自身社会位置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学学科的理论和经验层面思考流动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过程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思考社会关系网络排斥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内在的运作逻辑,思考社会关系网络的封闭性、异质性和开放性,我们发现,流动农民工在城市中陷入了一种发展困境,这种发展困境源于流动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社会关系网的排斥,这种排斥源于一种空间策略,一种"污名化"的叙事和话语系统,一种对社会资源垄断的偏好,一种社会距离的自觉生成,从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性出发来研究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生活世界及其行动链是一个重要而且有效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关系维持--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社会,社会信任主要建立在熟人关系网络之上,是“熟人信任”。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匿名性、异质性的社会交往与社会流动逐渐增加,熟人关系网络与熟人信任的作用力和作用范围也表现出弱化的趋势。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制度信任,是维持新时期社会关系、确保由“熟人信任”走向“陌生人信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自格兰诺维特提出"弱关系"概念来,中外学者掀起了"关系网络"研究的热潮.社会关系网络在企业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一种社会资本,在中国的现有国情下它和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福州商帮在长春的创富运动的实证案例分析,来说明社会关系网络和民营企业的创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启发人们在经济转型的社会中,更好地运用社会关系网络发展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5.
社会关系网络是当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途径和支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关系网络作为社会资本,对劳动力的流动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当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途径和支撑。美国社会学家哥兰诺维特对于社会关系网络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早有研究,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劳动力的流向;社会关系网络为外出流动者带来许多有用的信息;社会关系网络为外出流动者提供一个支援体系(保护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的社会关系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有感情、信任等情感性成分,也存在着互惠、面子等工具性成分。在新企业创建初期,处于差序格局中心的亲友关系呈现明显的情感性特征,政治关系则以情感为突破达到工具性目的,商业关系则工具性特征明显;伴随着企业度过生存期进入早期成长期,其亲友关系网络的情感性特征下降,工具性特征上升,政治关系和商业关系工具性特征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但商业关系中或多或少会掺杂情感性因素。研究对于丰富中国情境理论,完善创业网络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新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社会关系的培育和构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彪 《江汉论坛》2012,(9):141-144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是与关系缔结或纾解相伴生的过程,社会资本的多寡与社会网中关系的强弱紧密相连。人是社会网络中的主体,置于社会网络中,关系可以化约为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也即个体在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中拥有的资源,资本的多寡、关系的强弱对个体的行动影响至深。社会资本的显著差异引起个体交往的欲望和行动,社会关系网络也因此产生,但是社会网中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将影响社会资本的获取,社会资本在关系变迁中也将实现再生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亲而信"的人际信任模式正在发生蜕变,然而人际纽带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本土信任发生基础.在高度分工与异质性的社会中,人们需要进行大量频繁的工具性交往,进而产生了相识而不相熟的人际关系.通过深度访谈和1647份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介于熟人与生人之间的相识关系正在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一种人际关系.而以情感和理性为中介变量,则可将相识关系与家人、熟人、生人三种传统的人际关系纳入人际信任发生机制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
严志兰 《东南学术》2011,(5):126-146
大陆台商群体是伴随两岸经贸往来成长起来的新兴的、特殊的流动群体。借鉴和运用跨国主义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分析和解释大陆台商在社会适应中的策略性。首先,持续性在两岸间往返流动,形成跨界流动的生活方式,建构起跨界的社会空间;其次,在认同上表现出双向性和情境性特征,以重建内在心理秩序,化解身份模糊引起的心理落差和尴尬情境;最后,地缘关系和亲缘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类型,建构两岸婚姻是成为一种特殊的适应策略,通过相互交织的"大圈子"和"小圈子"建构本土化的社会关系网络,从经济、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全面嵌入当地社会,为台商在当地社会正常生活提供工具性和情感性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流动越来越频繁,传统的家庭养老社会关系网络逐渐被削弱,而这严重威胁到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延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社会养老机构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养老需求,家庭养老模式仍然是人们的养老首选,那么就有必要重构家庭养老的社会关系网络.论文从强关系、弱关系两个方面分析家庭养老社会关系网络的衰落和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共同的组织目标下,分别以科尔曼和博特为代表的社会资本理论能够统一于单个组织层面,形成组织的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企业家的社会关系作为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的主要形态进行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行业为例,构建社会关系的纵向维度、横向维度、时间维度和企业家认知维度来测量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并进一步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的功效。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我们得出结论:企业家的社会关系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绩效,紧密的社会网络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企业只有发展多样化的网络关系才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转型期中国企业间经济交易行为中的“关系”含义,应该强调作为公共领域活动的市场交易与私人领域中特定亲密社会关系的密切关联。经济行动者选择关系通常是针对性的、策略性的、有目的的,是在特定“情境”下的经济理性选择。宏观制度环境、企业的交易地位、与交易伙伴的不同依赖关系及行动者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是构成经济行动者行动“情境”的三种重要的基本机制,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网络视角看企业创业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网络作为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企业创业活动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而言,社会网络在知识传播方面具有市场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大量的研究证实,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是其创业机会的主要来源;创业者的关系网络可帮助新创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融资渠道;社会网络关系可使新创企业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苏春艳 《理论界》2005,(3):113-114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对北美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发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求职主要是通过其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弱关系来实现的。边燕杰对中国天津1988年的调查表明,在劳动力市场不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工人更多地运用关系网络中的强关系找到工作,这一结论表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状态是中西方求职中运用不同关系强度的差异。然而,边燕杰对中国和新加坡求职的比较研究表明,新加坡有较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人们仍然是通过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找到工作。因此,单纯以市场制度来解释这种差异是不完全的。笔者认为,在市场制度之外,文化差异也是重要的原因,制度因素和文化共同导致了求职中运用了不同强度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5.
晁流 《东南学术》2004,(5):113-118
"嵌入性"的观点为研究违约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受其启发关系合同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威廉姆森和刘世定等人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尝试.在分析了刘世定模型的忽视的所嵌入的关系网络的双重性--情感性网络和工具性网络后,对关系合同的模型做了修正,并根据身边的一个案例做了一次验证.  相似文献   

16.
流动农民留城定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2002年南京市流动农民访谈式问卷调查,作者从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网络两方面对流动农民留城定居微观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变量中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城市生活时间,社会网络连续谱的两端“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显著影响着流动农民的留城定居意愿。本文认为正是在这一社会网络格局下,流动农民与“城里人”形成的可能是一种“隔离性融合”。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试图分析职业获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系网络对人们成功求职的作用机制。关系网络的实质是一种趋于均衡的交换关系;关系资源更可能嵌入在非家庭关系而不是亲属关系中;中心位置或居间位置更可能产生社会资本;请客吃饭是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职业的获得过程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互为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看,阶级关系不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关系;从社会的横向看,阶级关系不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全部关系。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多彩的,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只有把社会关系作为社会史研究的主体内容,才能使社会史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科价值,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形成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牟永福 《学术论坛》2005,(3):110-115
信任危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病态体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信任是一种人的行为体现形式,它的发生和存在依赖于关系所构成的特定情境,即场域.人们在建立信任关系时普遍根据"人"与"己"的"关系"前提来作出对相互之间关系的判断和行为反应的选择.但是,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和现代性的降临,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大多情况下不再受"在场"的支配,"缺场"的孕育日益导致"时空的虚化",迫使现代社会信任的发生及其处理机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而场域的改变使得关系运作的"路径依赖"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困境.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网络成长中的社会人文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凌芳 《学术研究》2003,(12):33-35
本文旨在对中小企业网络进行研究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论述了在进行中小企业网络研究时的概念界定和样本选择问题,讨论了中小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产业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对中小企业网络的影响,以及中小企业网络中的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