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良品 《民族学刊》2015,6(3):79-84,126-128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不仅存在诸多空白和盲区,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诸如土司制度具体内容、土司制度运行机制、中国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明清时期改土归流、土司地区风俗习惯、土司制度史料整理、土司文化保护与利用、土司问题研究方法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将会对土司问题研究及“土司学”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5.
6.
论土司与土司学——兼及土司文化及其研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土司研究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建立土司学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从土司含义与土司类型出发,初步探讨了土司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主题、主要内容、核心层面以及现代意识,并据此对土司学的重要研究时象--土司文化及其研究价值进行了深入讨论.土司学的创建,对我国土司、土司文化、土司政治文化以及微型社区的现代土司现象的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国外的土司现象与酋邦研究也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清代土司承袭过程中非常注重册结的运用.所谓册,即记载土司世系、土司死亡原因、应袭人状况的各种文书;所谓结,即对前者的证明性文书.凡土司承裳,首先是提交亲供,调取宗族图册,然后是邻里担保,地方政府逐级审核批准,最终由督抚上报朝廷.册结的运用,使土司承袭制度规范化、有序化,同时也强化了监督机制和责任制,是土司袭替得以正常进行的保证,也是土司制度臻于成熟的标志.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执行的效率方面.  相似文献   

9.
《清代土司研究:一种政治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观察》一书从土司区域内部情形研究中国土司制度:首先,在理论上系统总结了前人土司制度研究理论,提出要从"三个层面"、"四个视角"观察土司,并且提出了鉴别土司的二十八字理论和土司类型理论,还在土司区域变动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司的理论,明确提出土司是朝廷任命的世袭官吏,  相似文献   

10.
蓝武 《广西民族研究》2006,2(2):143-148
广西的土司制度是中原封建王朝对广西少数民族所施行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它渊源于唐、宋时代,确立于元代,完善于明代,衰落于清代,消亡于民国时期,期间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对广西地方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广西地方史和民族史的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广西土司制度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研究中缺失和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师帅 《西部蒙古论坛》2020,(1):25-35,125
清代新疆教育史是清代新疆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目前相关研究成果按时间维度可以梳理为新疆建省之前、新疆建省之后、清末新政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教育发展有所不同。目前的研究成果能够基本呈现清代新疆教育史的发展脉络,一些领域也有了深入研究。本文以目前研究状况为基础,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的特点,为清代新疆教育史提出了研究理论、研究视角等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张弘  王小红 《民族学刊》2021,12(10):59-64, 123
丹巴位于“藏彝走廊”的核心区域,其对汉藏民族关系、中央政权与边疆地区的稳定均具有重要影响。自忽必烈时期开始丹巴即开始实行土司制度直至新中国成立,研究丹巴的土司制度发展历史对梳理“藏彝走廊”民族关系及社会发展历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丹巴土司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考证,并对其境内的四个土司的管辖范围、权力地位进行了梳理,以期对该地区历史发展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袁娅琴  李良品 《民族学刊》2023,14(3):134-141, 156
土司制度是明清王朝国家治理土司及土司地区的政治基础,也是保障边疆地区稳定的必备条件。明清时期国家主导、上下互动、多元共治,无疑是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的有效进路,为王朝国家制度治理体系的丰富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时期土司制度治理历史、治理经验,对新时代国家层面的制度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认为,制度治理不仅要以国家为主导,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双向互动,而且需要“多元共治”。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在变革制度、完善制度、维护制度、督查制度等下功夫,实现国家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增强国家制度治理的权威性。探讨明清时期土司制度治理的进路,寄望于助力新时代民族地区的国家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土司承袭关系到土司政权的稳定以及中央政府对土司政权的有效管理,也是土司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建构与再造"为主线,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明代土司承袭制度的内容及其特点,展示了明代各朝在土司承袭过程中,为了防止作弊假冒,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土司承袭制度,以加强对土司的控制,进而确保土司政治稳定,以体现中央政府在土司政权中的威望。  相似文献   

15.
清代陕西回族的人口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路伟东 《回族研究》2003,5(4):71-77
清代陕西回族的人口发展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清初全省回民总数大约有82.8万,经过康、雍、乾、嘉、道5朝200多年的休养生息,至咸丰朝时发展到170万口左右的规模,大约占当时全省人口总数的12.3%。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省爆发了著名的回民起义,短短六七年间,回民人口损失总数高达155万。战后,全省回民锐减至15万口左右,而陕西境内幸存回民尚不足5万口,人口损失的比例超过91%,年平均损失率高达42%。同治年间的战争,不但使陕西历经200多年逐步积累起来的回民人口丧失殆尽,而且还摧毁了回族继续发展的基础,改变了全省人口的民族结构,直到今天陕西回族人口再也没有恢复到清初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大政方针 ,主要确立于清高宗乾隆以前 ,其中既有对前朝的继承和发展 ,也不乏自身的创新与尝试。本文以史实为基础 ,着重从清朝中央政府设立的具体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以及清朝统治者在西藏推行的政策和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以着力展现清朝中央政府对藏政策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18.
群在时空之间:论明代土司的民族族系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土司族属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我国明代土司的族属分布、群分布、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做出了基本分析,揭示了民族政治文化的同一性以及多元性、多样性特点.文章认为在明帝国辽阔版图内有26个少数民族存在着土司,而且形成四大土司集群,各民族土司内部存在数量不等的土司类型,不同类型之间不断发生转化.对土司的民族族系进行断代清理,可以强化土司学的跨民族文化研究的功能,有效地实现土司学和民族史学科的对接与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