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中国文章学成立时代的讨论,不仅是对成立时间的不同判断,更涉及对中国文章学的基本内涵、理论体系、总体特色与历史演变的理解与认同。魏晋南北朝中国文章学的基本内涵已经明确,理论系统初步建构,并且产生代表性成果,可以视为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文章学以诗赋骈文为中心。宋代以后,散体古文占据文坛中心地位,古文之学的兴盛引发中国文章学中心发生转移,并导致文学批评的一系列变化。不能以古文文章学的成立等同于中国文章学的成立,文话也难以称为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标志。文章与文章学应视为动态的、有弹性的历史概念,中国文章学系统兼具开放与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姚芮玲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32(1):107-110
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切入,立足于中国当代文章学的发展状况和现实境遇,着重探讨修辞学研究对当代文章学发展的双重意义,并倡导借助修辞学的研究成果,推介独立文章学在学理上的系统建构及其在文章读写训练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斌礼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1):122-125
现代汉语文章是汉语书面语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组织严密、富于时效的篇章体制.现代汉语文章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是将文章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排除文章作为书面语体制之外的所有干扰,研究文章的构篇规律,以指导文章阅读和写作,更好地发挥文章的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中的文章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静止的,而是连续的、敞开的、流动的。它面向宇宙,面向人,与“道”一起流转,与历史、社会一起流转,与每个作者的生命一起流转。这一切,又凝集成中国文章艺术的特质。研究中国文章的方法应该是人文主义原则和文化学的方法。中国传统文章学的核心问题包括本体论、主体论、动力论、通变论、功能论、文化论、方法论、表达论、品鉴论等。这些方面虽然没有涵盖文章学的一切问题,但包括了其中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续古文辞类纂》、《国朝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晚清著名学者王先谦编纂的三部文章选本。《续古文辞类纂》表达了王先谦以儒家义理和考据学问为核心的古文观念。湖湘学风的影响和晚清社会现实的触动是王先谦形成其古文观念原因。《国朝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王先谦编纂的两部骈文选本,其序文、例言集中反映了王先谦的文体学思想,王先谦还对骈文创作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词气兼资"的骈文审美标准。文章选本的编纂反映了王先谦"骈散并重"的文章学思想。晚清时期,骈散兼工并重的文章创作现象,以及汉宋学术之争趋向缓和是王先谦"骈散并重"文章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6.
刘勰的《文心雕龙》蕴涵着相当丰富的文学史料学内容。刘勰重视史料,敬佩孔子在史料方面作出的贡献,肯定刘向、刘歆和班固在史料学上取得的重要成绩。他把"真"作为衡量史料的最重要的价值标准。对待阙疑史料,他主张遵循孔子提出的"阙疑"原则。他强调注释史料要避免错误、力求简明。他指出,使用史料,应正确无误,要做到精要,注意选取典型和使用新史料。 相似文献
7.
关于拓展蒙古学研究的几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展蒙古学研究的思路一、关注现实;二、注重学科的生长点;三、借鉴当代国外社会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四、改变研究手段,完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科学技术之一的文章学,其生产力功能的发挥,是凭借自身的特性来实现其价值的。文章学的生产力功能通常表现在社会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中,更深地表现在智力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上。文章学作为精神生产的智能开发工程,在世代延续的全民性文章写作和阅读活动中,锻炼了一代又一代文章作者、文章编者和文章读者,提高了他们的写作、编辑和阅读智能,从而造就了善写、善编、善读的大批文章家和文章学家。他们是社会精神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书面文化生产战线的重要生产力,担当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中国文章学的革新期,各类前代典籍文章在宋人的接受视野中纷纷被纳入到文章学视野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作品的接受阐释史与宋人文章学观念之间呈现出互为参照和影响的趋势,而这种双向参照与影响呈现出不完全对等的情况.其中<史记>作为一部文章成就高超的史部作品,其在宋人的文章学视野下所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值得仔细考察.一方面,<史记>在宋人的文章学旨趣的品评中多有缺憾而未臻至境;另一方面,<史记>在宋人实际的写作中又实实在在地成为难以取代的文章范本.这种文章学观念与文章写作实际之间的落差背后折射着宋代文化的深刻背景,也同时影响到<史记>接受史以及<史记>、<汉书>比较史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的排版会影响文章的观赏性、阅读和读者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因此在写作中必须注重排版。当前各类新作品层出不穷,文章虽然有水平高低之分,但是在排版等基本方面却不应该出现优劣之别。本文通过介绍文章排版的基本要求、排版错误对文章的影响以及各类排版具体操作方法,系统阐述文章排版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2.
《醉翁亭记》创作于北宋散文革新的关键时期,对宋元文章学的建构有着重要影响。《醉翁亭记》的创作过程引起宋元读者的关注,"作文不惮屡改"逐渐成为散文创作的重要经验;古典散文作品的形式美和音韵美,以及对文章体制的突破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宋元文学评论者的关注,"美人斟酒之体"和"不可拘于体制"的讨论丰富了宋元文章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高校历史学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时突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宋元时期的文章学,特别是元代文章学家陈绎曾的作家修养论,涉及养元气、养心立志、养题气、养力(读书、历世)等诸多重大问题,内容相当丰富,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合乎时代思潮的创新,是文学思想史上的一笔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现行《婚姻法》自1980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未作修改、补充,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无法可依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中期的冯镇峦提出“文章小说体”这一概念,集中代表了明末清初以来通俗小说文章化的发展潮流.文章化孕育出了一批在创作动机、结构设置、写法技巧、风格神理等方面都具有文章色彩,适合案头阅读,具有浓厚的类文章性的文人小说,我们姑且就称之为“文章体”小说.清中后期“文章体”小说已经完全成熟,表现在文章化小说理论形态和文章化创作模式的成熟上.“文章体”小说的成熟标志着文章化小说美学风格的形成,与传统说书化的小说美学风格并立,为小说美学史增添了新的小说类型,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题学与国学均基于传统文人心态与人格价值观的双向建构.文学主题、母题演进过程中反复生产消费现象,也可看成是国学原典基本精神的审美重温与形象再造.文学主题史视野中的哲人原典常作为文学原生态作品的误读、印证和补充.二者学术史实践交叉重合,国学各分支间如同传统学术的“四部”内在有机联系一样,并非偏执一端能深入了解和突破.对国学某些分支之外其他分支的了解体察,可加深、扩展文学主题学及其相关研究.主题学对国学研究普及可补弊纠偏,二者结合有助于抽象哲理与鲜活丰富的材料结合,便于进行中外比较.国学注经传统与文学主题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兼容互摄性、持续增殖性等也具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文章学研究会第25次学术年会2009年6月19日至22日在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隆重举行。它既是中国文章学研究的盛会,也是西藏民族学院文章学研究和教学的历史性检阅。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