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和耦合度,它们属性相近、特征相似,具有极强的共生性和互补性;二者彼此依赖、相融共生、互促共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后显现出新的产业特征,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新的业态。相近或共同的产业属性和产业特征,是二者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旅游、经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相关性,是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机制。推动和促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为此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既有助于推动吉林省新型产业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实现吉林省文化旅游强省目标.参照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结果显示,近12年两产业的的融合发展处于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阶段,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在新增长理论下对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研究,可以促使两者融合发展.目前,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仍处于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基于新增长理论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应注重科技创新,打造民族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保障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市场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互动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产业与旅游联动发展的五大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建 《东岳论丛》2011,32(4):98-102
文化产业的特殊规律之一,就是"越界-扩散-渗透-联动",能够与其他多个产业包括旅游业实现联动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联动作用,能够促进文化产业链向旅游方面延伸,也能够促进旅游产业获得更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附加值。这是中国作为旅游大国和文化大国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黄蕊  徐倩 《江汉论坛》2020,(8):37-45
产业效率变革是集合劳动生产率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优化与消费需求满足的有效途经,而缺乏外部需求刺激,加之较高的技术与制度转换成本,容易引致产业朝非绩效方向发展。因此,得益于技术创新拉动、政策限制放松和消费需求推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产业融合态势,将有效打破产业效率的锁定刚性,实现效率水平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能够显著提升两大产业的效率水平,但其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效率提升的作用效果却存在非对称性,冲破制度路径依赖与技术路径依赖的束缚,形成新的路径创造,才是实现文化产业效率解锁与效率变革的核心所在。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当下,精神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焦点,作为扩大内需、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文化消费的点滴变化都应引起相关产业充分重视。只有跨越行业与地域阻隔,实现不同产业间技术、管理与市场的全面交融,才能在提升绩效水平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进一步形成。为此,要继续扩大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努力调动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对参与试点的文化企业、商户在市场推介、创意转化、投资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力求从多角度激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取得良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意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而新时期,创意驱动下的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也在不断探求更为恰当的模式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由此,在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共生共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着与创意城市的融合发展.基于创意城市的构成要素和旅游产业转型的时代诉求,两者的融合发展体现为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伴随经济转型加速和消费需求多元化,两者耦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两大产业耦合发展的定量研究应当建立在两者耦合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之上,并关注两个产业系统组成要素的错综关系。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耦合度评测模型,对江西两大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度为0.3738,达到联动耦合发展阶段。其中,文化产业系统的主分量指标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成本与旅游产业系统的子系统指标连锁餐饮企业营业额之间,以及两个产业的组织机构数之间的耦合关系最好。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条件下,技术是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主线。研究发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以需求升级为基础,信息化技术不仅是推进武陵山片区两个产业沿着市场、产品功能、企业和产业链主线实现融合的直接推动力量,也是优化融合信息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与信息化密切相关的经济基础、区域协作、运营水平和外部环境等是制约信息化条件下武陵山片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主要因素,对此可从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实信息化合作机制、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提升旅游企业信息化运营水平和完善信息化相关环境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13.
"阳朔模式"、"黄姚模式"、"恭城模式"、"旧州模式"是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这四种模式的综合效应进行评价可知,"阳朔模式"相对其他三种模式具有巨大优势,"黄姚模式"虽然与"阳朔模式"存在较大差距,但其立足于广西、辐射珠三角的发展态势,为当地发展带来了可观效应。"恭城模式"辐射范围有限,市场知名度和消费者来源途径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而"旧州模式"与前三种模式相比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需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优势,积极开拓全国旅游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14.
林凇 《江汉论坛》2020,(12):134-139
按照协同论的观点,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源自产业主体之间两种相互作用的力量:竞争—协同。企业在开展竞争行为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彼此之间的协同发展,并在两种力量的交织作用下形成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创新。就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为了迎合、适应各领域的创新,文化产业在自身系统内、外会发生一系列的变革。这是多个产业主体间竞争—协同的必然结果,其融合效应是促成产业系统开放平台的形成。最终,多个产业之间得以在不同渠道内完成融合并形成新型的业态。  相似文献   

15.
熊素玲 《社会科学家》2022,(9):42-47+55
大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一个十分庞大而繁杂的社会和产业领域,而旅游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重要的消费产品。大健康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业态创新的重要举措。广西拥有比较丰富的健康资源和旅游资源,在新时代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健康和旅游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需要。因此,加强广西大健康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出形式多样的健康旅游产品,对于推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旅游新业态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态创新是引领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常态下,旅游新业态创新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动态性和科技性,同时呈现传统要素创新化、业态融合化、产业生态化、模式定制化与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推力、合作竞争压力、技术创新拉力以及政府引导力,有效推动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发展。但是,旅游新业态创新仍旧面临着"旅游+"主体地位不突出、业态创新单一化严重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要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突出多元业态创新,强化融合创新条件,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我国旅游新业态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大庆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为应对和解决业已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更好发展,大庆应在新媒体平台应用、宣传内容策划、内容更新速度、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积极开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撑,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焦点。构建VAR模型实证检验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二者皆不是对方的格兰杰原因;金融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几乎没有支持或促进的作用,二者互动发展的机制也不存在。有必要在实证结果基础上提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企业与经济、文化、体育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和渗透性,使得文体旅等很多行业在更大范围实现了深层次的融合,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为开拓旅游市场提供了新的突破点。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影响因素。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用包容的思维方式、创新的管理手段重新定位其管理角色。  相似文献   

20.
融合作为产业系统的重要属性,是探讨产业之间相互作用与演化状态的有效度量及解析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山地省域——贵州为研究区域,在构建三元产业系统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改进的熵值法与融合发展度模型对贵州2010—2019年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升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