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宋诗选本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编选、校勘者多为江南人,辑撰、刊刻、流播地也多在江南,这不仅与江南丰裕的经济条件有关,还与其尚文好诗的诗性文化极为密切。江南宏富的私家藏书为清人编撰宋诗选本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2.
清代宋诗选本的编撰以浙人成就为高,表现在文献取材广、规模大、质量高、影响深远,奠定了清代宋诗文献的基本版图。浙江文化传统中深厚的民族底蕴、浓浓的乡邦情结、浓厚的宋诗风气、经济发达人文阜盛是浙人热衷整理宋诗并取得高度成就的主要原因。受历史形势和地域学术传统的影响,清代浙江宋诗选本在诗学上体现出浓重的野逸倾向。  相似文献   

3.
张波 《北方论丛》2013,(3):66-70
曹学佺的《石仓历代诗选》是在其赋闲失意时编刻,作为一名希冀建功立业却身处亡国之际的士大夫,其选诗视角具有明末学人特有的审美趣味。与明中期李蓘编选的《宋艺圃集》相比,《石仓宋诗选》对宋代遗民、理学、名臣三个群体的作品有显著增益,反映出宋诗所蕴含的重节尚义的内容特质成为明末诗歌接受的新维度,昭示了经世致用思潮在明末士人中的回归。除曹学佺之外,明末士人重刊宋代遗民诗集的现象相当普遍,为理解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心态提供了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4.
高磊 《江淮论坛》2023,(5):179-185
清代宋诗盛行,与编辑宋诗选本双向驱动。为编选质量计,选家在筹稿时竭尽所能,除沿用购买、借抄等传统方式以外,还采用了征稿这种颇为新颖的做法,稿源渠道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清人编宋诗选本征稿,就应用形式而言,主要有凡例征稿、序跋征稿、尺牍征稿、发布征启等四种,其中又以凡例征稿最为常见,与凡例分条罗列、直观醒目的体例优势,以及新发图书的平台助力有关;就动因而言,主要有广开选源、宣传新书、赓承先志、扩大交游等四种;就应用特点而言,征稿集中出现于清代前中期的江南地区,且发起者多为宋诗派的中坚力量,这对于我们理解宋诗运动在清代的地理分布、势力消长皆有助益。而征稿的发起者和响应者,其实皆变相地参与了宋诗运动,壮大了声势,整个唐宋诗之争的话语结构也因此有了微妙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清初今诗选本的繁荣与清初诗坛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交际和生计等因素是其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由社事活动而形成的广交游、通声气的"朋友圈",为今诗选本的编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社事活动最为活跃的江浙地区,是清初编刊今诗选本的主要区域.而清初诗世界局面的形成,使得那些或无意功名、或考而不中的选家借选诗以糊口、扬名.入选诗选的"版面费",令我们对选家的谋生有了具体的感知.在因交际和生计的现实需求而引发的编选今诗选本的热潮中,由于选家的眼光、功底的差异而使选本呈现出了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选本作为一种颇为特殊的文学批评形式,在诗歌传播接受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历代部分宋诗选本的定量分析,并结合文艺学和审美学的定性研讨,这是考量江湖诗派传播接受情况和文学特质的有效路径。江湖诗派在宋诗选本中的入选量,可以见出他们在中国诗歌接受史上的起伏变化,江湖诗派独特的文学质素使其在宋诗选本接受中具有了一定的诗学地位。中国诗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多样化的编选宗旨等众多因素影响着江湖诗派地位的沉浮升降,同时对江湖诗派的传播接受亦起到了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提出的“六不选”代表了他对艺术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 :文艺作品必须具有审美价值 ,否则它就失去了艺术之为艺术的存在价值 ;这一审美价值必须是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 ,也是完美和谐的 ,进而能经受历史的检验 ,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这些观点表明 :钱钟书不仅是在选宋诗 ,更是在探讨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 ,反映了作者从《谈艺录》到《宋诗选注》一以贯之的以文本的艺术分析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以及历史与逻辑、感悟与思辨相统一的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明人对杜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录,现在流传下来的杜诗选本约有60多种。这些选本继承了宋元杜诗学的传统,不仅大量翻印宋元时期杜诗注解本和批点本,而且还侧重于对杜甫律诗的选录,选评结合;注释上主要采用"赋比兴"论诗和"以意逆志"的方法,对宋人的注释方法多有突破。明代杜诗选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存旧注的文献辑佚价值考订价值两方面。明代杜诗学对整个杜诗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杜诗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电影既然作为一种商品,必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然而在我国电影作为商品又存在着其特殊性,其经营既要追求利润,又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然,经营电影的企业,是国家历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组建起来的,它不但要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使自己能够生存和发展,更要完成党和国家所赋予的发展电影事业的历史使命.对于电影经营来说,电影企业有着与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故对电影企业来说,无论怎么困难,电影这个老本行不能丢.  相似文献   

10.
“从效率主义”到“以人为本”是管理理论的一次质的飞跃,从“以人为本”到“以人才为本”则是管理理论的重要发展.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生产者,人才的需求与一般人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人才有高度“自由自主”的需求,建立以人才为本的管理是在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上,围绕着人才“自由自主”需求而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创新新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要以人才为本,人才工作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对人的尊重,把人作为价值标准,尊重人的权利和需要,实现人的发展。尊重人的权利,就是在程序中贯彻民主原则。尊重人的需要,就是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实现机会公平和程序正义。促进人的发展,要增加体制的开放性,让人们在自由竞争中成材,在自由流动中提高自身价值。当代应当提倡个性解放,支持人们发展兴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静 《学术探索》2001,(4):13-14
以人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价值选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很重视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以德治国"都是以人民为本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就是以经营风险为其赢利手段的金融机构。如何识别、监测和控制金融机构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而加强监管,已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梳理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放松风险为本监管正是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尤其应充分发挥风险为本监管的重要作用,以及时预警、提示和防范各类风险。  相似文献   

14.
金世宗为维护女真民族传统,保持女真人的强悍战斗力,保证女真人的特殊地位,施行了以女真为本的政策。金世宗的女真为本政策格外受到后世统治者和史家的重视,也成为史家从总体上评价金世宗以及金朝社会政治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从大定年间具体的社会历史状况出发,从四个方面对金世宗以女真为本的政策进行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文远 《东南学术》2011,(5):228-23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题本中,保存着大量与林则徐有关的史料。其中署名林则徐具题的户科题本就有170余件,范围涉及赋税征收、经费开支、灾害蠲缓与赈济等诸多方面,对于了解林则徐在地方的具体公务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这些题本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相信随着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会推动林则徐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美国罗森柏斯提出的"员工上帝论",阐明了馆员在图书馆中的棱心地位和重要作用,论述了在图书馆管理中要充分尊重、依靠、相信馆员,为馆员建立各种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制度机制,给予馆员相应的自主权.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实现馆员价值的最大化,让馆员更好地为图书馆事业服务,真正体现以馆员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开展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幼儿园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以此为出发点积极探索,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园本化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实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团工作的内涵,并对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团工作的新思路及其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刊物应当在建构中国学术传统和实质性地推进中国学术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应最大化地支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方向,亦应在学术生产和学术传统的建构方面不遗余力。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其作为研究者个人学术研究的知识参照作用和引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实质性作用,其根本问题在于整个学术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术论文以及刊载这些论文的学术刊物所具有的知识意义。因此,中国学术刊物应建构和加强明确的学术自主性和学术责任感,能够在学术刊物和学术发展之间明确定位,以期推动中国未来学术传统和学术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政策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是政府直面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劳资冲突和各种社会问题,强调社会公平和福利权利,实施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结果.可以说,社会政策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和政府都不得不时时面对的重要使命.从历史经验和各国或地区的实践来看,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社会政策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发达国家通过实施社会政策有效地缓解了贫困,增进了社会福利,维护了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