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罗洛·梅继承并融合了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与心理学思想,开创了美国的存在分析学与存在心理治疗。罗氏通过对人的存在的整体理解与研究,倡导人们发展强烈的存在感,加强自我觉察能力,重新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罗氏分析了导致现代社会人们心理混乱的根源,提出整合式的存在治疗方案,帮助人们自由地觉知与体验其潜在价值,他还试图寻求神话与人类生活的积极联系,实现人类生活的整合力量。罗洛·梅平衡了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强调发展个体的内在潜能、活力与力量,诉求人格的完整发展,彰显了人本主义的特色。尽管罗氏的存在主义思想具有乌托邦的救赎色彩,但对于当代社会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与价值,推动了建设性的存在心理学的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2.
存在——人本主义疗法种类较多,发展时间较长,对心理治疗的影响也比较大。了解其心理治疗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存在——人本主义疗法对心理治疗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治疗过程中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扬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强调人内在体验和意识的重要性,强调现在。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晦涩和偏激、反对理智主义、现象学方法的模糊性、对评估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忽视以及研究的缺乏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文试图整理欧文.雅洛姆有关自由(freedom)这一终极关怀的心理治疗理论,并尝试对其做出客观评价。雅洛姆认为,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看,自由意味着缺乏外在的结构,其中弥漫着焦虑。因此,人一方面渴望自由,一方面在觉察自由的存在时又逃避自由。对自由这一终极关怀的讨论集中于责任和意志两个方面。雅洛姆详细阐述了二者的临床表现、心理机制以及治疗途径,其理论对存在心理治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存在孤独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整理欧文·雅洛姆有关存在孤独这一终极关怀的心理治疗理论,并尝试对其做出客观评价.存在孤独是比人际孤独、内在孤独更深刻的孤独,人在面对死亡、自由以及经历成长时就会体验到这种孤独感.人际关系是对抗孤独的重要力量,成熟的关系具有一系列特征.但如果将他人当作选避孤独的工具将产生人际精神病理,导致失败、扭曲的人际关系.治疗师可以利用存在孤独的概念来帮助病人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面对孤独.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在本质上是人类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活动和过程.人类存在的前提是实践,实践是人的"类"标记,人的社会性实质上是实践性,因此实践是人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的职责是: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规范世界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6.
ontisch是海德格尔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它的不同理解和翻译,涉及到对海德格尔整个哲学思想的把握.在国内学术界,这个词一般被翻译为"存在者状态上的"或"存在者层次上的",后一种译法为<存在与时间>一书的中译本更多地采用.诚然,在海德格尔哲学中,ontisch作为一个形容词,后面可以跟"研究"、"发现"、"科学"、"概念"等不同的名词搭配,这类研究等等确实是关涉存在者的,而ontologisch则是关涉存在者的存在的.但是,笼统地把它翻译为"存在者层次上的",容易产生歧义:既可以指某种研究或科学只达到对存在者的把握,也可以指作为某种研究之对象的存在者处在存在者层次上.事实上,当ontisch跟"状态"、"结构"等名词搭配时,人们还把这个词翻译为"在存在者层次上的",就不再是指某种研究只达到对存在者的把握这个意思了,而就是指某个被研究对象处在存在者层次上.把ontisch翻译为"研究存在者的"或"存在者论的",倒是能明确地体现出某种研究只达到对存在者的把握这层含义,但是,这种译法却不能翻译die ontische Verfassung des Daseins、die ontische Struktur des Daseins等组合词.它们原本就是指此在的存在状态或存在结构,如果把ontisch翻译为"存在者层次上的"或"存在者状态上的",就恰好把此在的"存在状态"或"存在结构"都遮蔽了.于是,原本属于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之对象的此在的存在(Sein),即生存(Existenz),就统统被降格为"存在者"(Seiende)了.这样翻译,既违背了海德格尔的本意,而且也会使许多中译文难以为读者所理解.ontisch按照德文词典的释义,本来就是"存在的"或"存在上的"意思,按照词典上的解释来翻译,不仅不会犯混淆存在和存在者层次的错误,而且会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种只关涉和研究存在者的研究或科学,恰好就是此在的含糊的存在领会,就是此在的独特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7.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具有强烈存在意识的小说家。作为现代文化嬗变的见证者,他以自己的小说实践对人以及人的存在形式进行了哲学意义的追问与沉思。他的小说传达着存在主义哲学的理念,却又特立独行地构建了昆德拉式的文学存在。对“存在”的追问,从本质上提升了昆德拉小说的思想含量。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学科中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之争,这种争论不可避免地体现在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心理治疗中。基于人性观的不同,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代表的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治疗在很多方面与自然科学取向的心理治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对立。从心理治疗标准认识上、治疗方式上、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自然科学心理治疗的挑战,寻求心理治疗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存在论视野中的政府公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论上的政府公共性可以称之为政府的行政范型,它是政府终其所是的惟一存在方式。因而公共性是政府的实体性存在,而非公共实体和具体的公共性。政府公共性作为行政范型,空间和时间上的普遍性是其日常存在方式。高度集中的策略行动,导致其在空间存在上的残缺;因权力的归属而存在,导致其在时间存在上的残缺。政府公共性的行政范型,更是政府的德性存在方式。在德性存在的意义上,政府公共性并非指政府的根本或第一属性,而是政府要去实现其公共性行政范型。以德性的方式存在的政府,愿意以公共性的行政范型存在,积极地去实现公共性的行政范型,并且能够成为公共性的行政范型。  相似文献   

10.
试图通过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焦虑理论来分析莱辛的《天黑前的夏天》。莱辛在这部小说中所刻写的焦虑问题具有社会普遍性,而且这种焦虑正如罗洛·梅所言,具有双重作用。焦虑它既可以使人产生勇气,也可能使人颓废失望。但莱辛更想强调的是它的积极意义:如果焦虑促使我们进行自我存在的寻求,那么,对这种寻求提供信息并加以指导的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