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许会有人认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构成该民族特征诸要素来说是件小事,尊重与否都无关紧要;也许有人认为民族就是民族,宗教就是宗教,两者具有各自的定义,有各自的范畴。的确,民族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和各自不同范畴的一面,同时亦有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另一面,这在一部分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即是如此。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民族观和宗教观有时是统一的,宗教观有时可以转化为民族观。对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来说,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宗教与民族虽属两个不同范畴,但确实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切民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性;一切宗教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民族性。特别是对甘肃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表现更为突出。目前,全省共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26%,其中万人以上的几个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藏区寺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大兴土木、新建和扩建寺院之势弥漫藏区的一些地方,随之而来的是喇嘛人数急剧增多,各种布施、摊派纷至沓来.这样势必造成群众和政府的负担. 落实宗教政策,是为了满足信教群众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适当地新建和扩建一些重要的寺院是必要的,但无限制地蜂拥而上,就会产生不利因素.因此  相似文献   

4.
宗教弱化现象试探─—肃南裕固族藏传佛教的调查研究阎天灵我国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曾一度形成了全民信教的局面,举族信奉某一种精致化了的人为宗教,宗教信仰和活动实质上已同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民族特征之一。当代以来,随着整个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5.
甘南、肃南地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南、肃南地区信教群众的宗教意识与宗教行为更加现实化和理性化,较前呈现良性发展,寺院的生产自养事业正在陆续兴起;对此,政府机构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引导。  相似文献   

6.
回族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就一般而言,大多是先有民族,而后有宗教,且只有一部分人信教,回族则不然。她先是有宗教,而后才有其民族,因而全民信教。伊斯兰教义深人人心,影响着整个回回民族,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回回民族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表现在对回回民族心灵的教化和熏陶,一心向善近主,追求生活上的真、善、美,纯洁自己的灵魂。 我国的回回民族常以“清真”自称。何为“清真”?最朴素的诠释是,清者洁净,真者真实。“清真”即清洁真实。回回民族崇尚清洁,不只是指反映身体洁净,更讲究的是…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现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伊斯兰教在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中几乎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在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几乎为全民信仰;汉传佛教和道教主要为汉族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信仰者主要是汉族,有的少数民族中也有少数人信仰。截止1995年底,全省信教人数约为21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7%,其中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的人数约为202万人,占全省信教总人口的96%。  相似文献   

8.
周智生  张云培 《民族学刊》2018,9(1):25-31, 107-109
清末民初的云南藏区社会,存在着多个民族或阶层共同构成的藏区社会体系,其中不同的社会群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藏区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功能于一身的寺院,既是宗教机构,也是权力中枢,对藏文化圈内的乡村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寺院与藏区各方势力联合起来,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手段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为藏区社会的变革以及近代化转型提供了可能性。在宗教体制下,寺院对乡村社会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乡村社会提供宗教、政治、经济等服务。而乡村社会一方面乐于接受这种配套式的援助,并对寺院进行反哺,如对寺院提供宗教和经济的供养,担负寺院正常运转的职责,这种互惠的关系维系着藏区寺院和乡村社会之间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乡村社会在寺院过于强势的控制下,每当与寺院发生矛盾纠纷时,乡村社会就会通过特殊的途径表达不满,如向当地政府对寺院进行控诉,或发起武装反抗,但乡村社会始终不放弃宗教上的虔诚和割裂对寺院的供养联系。寺院与乡村社会的互惠聚生关系,将宗教“福荫”下的宗教和民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藏区社会的发展变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寺庙经济活动的问题是寺庙问题,也是宗教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民信教的藏族聚居区,由于寺庙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寺庙经济活动的内容、形式、发展方向,对宗教职业者和信教群众的经济生活,对藏传佛教自身的兴衰,以至对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调查、研究藏传佛教寺庙的经济活动的状况,分析其发展的趋势,应当是当前研究藏传佛教的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着宗教泛化的现象,即宗教信仰普遍程度高、宗教活动频繁并存在着继续发展的趋势。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这样的宗教泛化现象对意识形态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建设形成了挑战,如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功能的广泛、宗教本质认知的片面以及少数民族党员信教等问题影响着意识形态建设的范围、程度、方式和效果。为了维护边疆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深化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认知,增强意识建设途径的常态化,深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传播,并因地制宜的解决和利用少数民族党员信教来建构多元宗教环境中的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政策不断得到贯彻和落实,宗教设施和宗教活动逐步恢复正常,各宗教的神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各得其所,全国宗教事务基本上保持着健康稳定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共产党员信教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信教党员较多的地方,基层党组织出现了“党员难集中,会议难召开,活动难开展,党费难收缴”的不正常现象.宗教活动与党的活动争人、争时间、争地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腐蚀了党员的意志,给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与藏民族的发展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所周知,每一民族的教育对该民族政治、经济、义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藏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藏族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寺院教育在藏族教育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它对藏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体现出与其他民族的教育对各民族上述各领域的影响的诸多不同的特征。本文拟就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对藏民族的发展进步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一)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但在解放前对西藏及国内其他藏区的政教合一或政教联盟的政…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功能及其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8世纪中叶,赞普赤松德赞为进一步发展佛教教法,在西藏山南扎囊县境建立了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并聘请印度和藏族僧侣13人为教师,招收学僧25人,学习藏文及佛教教法,这就是藏族历史上最早的寺院教育。此后,随着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发展到了全民信教的程度,随之大大小小的寺院星罗棋布,遍立整个藏族地区。据乾隆二年(1737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申报理藩院的数字:达赖所属寺院3150座,僧侣302560人;班禅所属寺院327座,僧侣13670人。①如果把格鲁派以外的各教派所属寺院和僧侣…  相似文献   

14.
当今西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与现代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春玲 《西藏研究》2000,(2):102-106
宗教是人类社会进入氏族社会以来就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存在形态。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全民信教的社会。 2 0世纪 5 0年代 ,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 ,随着西藏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变迁 ,其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西藏与全国人民一样 ,迈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文结合在昌都地区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材料 ,就西藏当前宗教信仰状况及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宗教信仰的特点1、从 80年代的“宗教狂热”基本上走向正常“文化大革命”期间 ,党的宗教政策遭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讲寺院经济是特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区寺院在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利用寺院优势和宗教界人士的影响力、号召力,在“以寺养寺”、“以劳养寺”过程中,兴办的经济实体、开展的多种经营活动的总称。寺院经济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成分,其活动与效区整个经济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引导寺院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按照我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快发展寺院经济,是关系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关系到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亟待研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冬丽 《民族论坛》2011,(7X):89-92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宗教信仰问题。这主要基于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而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活动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另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吸收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调动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谓宗教文化,是指以人们经教化而形成的对一种终极的、或多种关系复杂的神秘力量的敬畏情感为内核,以人们为达到某种程度上对神秘力量的支配或影响而采取的种种特定行为和手段为表现形式,以一定规模的认同这类情感与行为的人群为主体承载和运作着的文化子系统。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中国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中,有的民族是几乎全民信教的,有些民族的宗教文化因富有特色而为学界所瞩目,如纳西族的东巴教,彝族的毕摩信仰,白族的本主崇拜,满—通古斯语族各民族的萨满教,苗瑶语族各族的盘瓠崇拜,等等。与此同时,各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贯彻落实中央(1982)十九号文件精神以来,我区的宗教工作经过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宗教事务部门、宗教团体的积极努力,使党的宗教工作重新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合理安排了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上满足了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职业者的要求,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一次在我区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笔者对家乡长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调查采访、古藏文文献资料解读等方法,特别是通过对岷江上游苯教寺院的教育制度、课程内容、组织系统、制度条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西藏苯教作为藏族的本土宗教,除了具有神学宗教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浓郁的民族区域性、民间大众性等特点,因此,如果说藏族寺院教育是藏族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苯教寺院教育是藏族传统教育的源头和最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着很深的影响。有的宗教至今仍为某些少数民族的大多数群众所信仰,与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全面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于做好民族工作,维护祖国的统一,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团结少数民族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