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十年前,在我们共和国的大地上,曾发生一起震撼华夏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事件。时任中共平陆县委书记处书记、平陆县县长的郭逢恒,因具体领导和处理了这一事件,早已连同这个故事蜚声海内。 准确地说,“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历史的佐证,是哪一代人的骄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词即源于此,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激励和帮助了无数人。 如今,时光飞逝,岁月沧桑,郭逢恒已75岁高龄,成了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前不久,作为郭老的同乡,记者有幸陪同郭老一齐到革命老区阳城县考察走访。 郭逢恒是山西阳城县人,1943年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2.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非常激动人心的通讯,它真实、生动地报道了发生在一九六○年二月的“山西平陆事件”.这篇文章,始终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使读者随着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进程而忧虑、焦灼、激动、兴奋、狂喜.作品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呢?诚然,“平陆事件”本身是相当激动人心的,但如果对这个事件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人和事不加选择地泛泛报导或不精心地加以组织,是不能产生如此感人的力量的.文章之所以有如此魅力,是与作者精心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老乡李百万     
参加老干部工作平陆宣传调研会议,县人大的刘主任同我们说起今年2月“平陆61个阶级兄弟回访团”赴京期间,受到北京新特药公司、空军二三四部队、中国青年报社等所到单位的热情接待。特别是他们一行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时,在山西老乡、著名电影演员、北影纪检委书记李百万的积极组织下,全厂领导职工列队迎接,还打着横标“热烈欢迎平陆61个阶级兄弟回访团”,气氛非常  相似文献   

4.
谢海绪  刘泽选 《社区》2008,(25):49-49
一支身穿T恤衫、胸佩城市社区志愿者徽标的志愿者队伍近日活跃在山西省平陆县各个社区,他们用自己的技能、时间和特长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这就是平陆县在运城市率先成立的有524人参加的城市社区志愿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5.
《诗经·大雅·緜》中有“虞芮质厥成”一句。虞芮二国的故址在今何处,过去许多注本都没注《毛传》只说:“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当代注本,说:“虞,古国名,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五十里。芮,古国名,故城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十里。两地相去甚近。” (见北大《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我认为,“相与争田”的虞国故址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芮国故址也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理由是,那时还没有在该地的虞国和芮国。  相似文献   

6.
2005年初,在山西省老年学学会首次举行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年届七旬的平陆县退休干部刘孝义同志,被授予“学术研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是这届年会上运城市唯一的获奖者。刘孝义退休前是平陆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按常规来说,退休,对于一个干部意味着“船到码头  相似文献   

7.
140年前,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他们不仅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动力,而且也是人类解放的动力。“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  相似文献   

8.
成全与偶然     
张斌 《可乐》2010,(11):73-73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一次魏文侯召见他,问他:“我听说你家三弟兄都学医,那么谁的医术最高啊?”扁鹊脱口而出:“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最差。”魏文侯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名动天下,他们两个人一点名气都没有?”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之高,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个人病未起时,他一望气色便知,然后用药把你调理好,所以天下人都以为他不会治病,他一点名气都没有。  相似文献   

9.
铁杆弟兄     
在社会上混,每个人身边大抵都有几个弟兄。40年前,我们一块儿就业,从市里找到沧口下街一家小厂,百十号人,却是国营的。艰难的上班路,紧张的工作环境,使我们成了弟兄。当学徒时,第一个月发工资,21元钱,我那老弟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今年3月15日在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我在这里想介绍2月16日《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意思是说美国在亚洲大力推行资本的过分流动,促成了危机的发生,危机发生后又通过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要一些国家实行紧缩财政、提高利率等并不适合这些国家的政策,结果使金融危机加深。关于这个问题、这些观点,我早在去年就已经讲过,所有到中国来访问的贵宾,我都给他们讲过,包括你们《时代》杂志2月15日一期封面上的3个人:格林斯潘、鲁宾、萨默斯,你们称之为阻止了世界金融崩溃的3个人。这3个人我去年都跟他们谈过,我想他们也同意我的观点。”本刊现先把介绍格林斯潘、鲁宾和萨默斯3个人的文章译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一天晚上,兴安县冠山大队第十二生产队的文化室里灯火通亮,批林批孔大会正在进行着……。 一位中年妇女满腔怒火地批判林彪鼓吹孔孟的“中庸之道”,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罪行。她说:“谎言掩盖不了血的事实。一九七二年冬,阶级敌人杀害了我丈夫,这是多么尖锐的阶级斗争。事实证明,阶级敌人时刻在伺机捣乱。林彪鼓吹“中庸之道”,就是要我们放弃斗争,好让阶级敌人逞凶作恶,让他们搞反革命复辟。这绝对办不到。我们决不会上当。我丈夫在世时经常说:“对阶级敌人就是要斗,斗到底,决不能心慈手软。”她的话音刚落,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就站起来,接着说:“我是烈士的女儿,我要继承爸爸的  相似文献   

12.
在“四人帮”掀起的“儒法斗争”的叫喊声甚嚣尘上之时,梁效、罗思鼎们曾抓住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一事,兴风作浪。他们煞有介事地胡说:“民”与“黔首”是两个不同的阶级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民’是伴随着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阶级划分,即人类分裂为奴隶主和奴隶后出现的阶级概念,是对奴隶的称呼。”“‘黔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阶级划分的产物,是伴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出现的名称。”他们又绘声绘色地说:“公元前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天津知识青年长征队徒步一千多公里来到山西最南端的平陆县穷困山区毛家山插队落户,他们的事迹当时闻名全国。那时,我还在平陆县文化馆工作,应山西省出版社约稿,要求我画一套《战斗在毛家山的知识青年》组画。为此,1970年8月的一天,我来到毛家山采访,找素材,正遇上第二天全体知青要到几十里外的黄家庄原始森林去背树。翌日,我和毛家山的知青半夜三点起床,早饭后一起去黄家庄,赶到时已中午12点了。这里山高路远,沟壑纵横,山路崎岖,路途艰难。因为交通不便,当地人很少出门,据说许多人还没见过汽车,甚至连自行车都没见过。任何交通工具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一九七二年十月的一次会上,当谈到劳动人民内部矛盾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的关系时,阶级异己分子姚文元阴阳怪气地说:“一个阶级内部的关系,算不算阶级关系?!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党内斗争还是很尖锐、激烈的,……,一个阶级的先进部分尚且如此,一个阶级更不必说了”。国民党特务张春桥接着说:“不说是阶级关系,那又是什么关系”?!一九七四年十月,张春桥在一次会上又大放厥词,胡说什么“我感觉有些说法  相似文献   

15.
我和光辉认识是在二十年前。那时候他在团里当政治处副主任, 一个年轻有为的部队政治工作者。而我带着二十几个部队“文化兵”到他们团开“笔会”。他们团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省石狮市,我们一行来到石狮边山青  相似文献   

16.
心中的汾水     
2001年第9期《山西老年》“人物写真”栏目有篇介绍我省老作家胡正的文章。这篇名为《又见汾水》的文章激活了我20多年前的记忆。我的家乡在山西最南端平陆县的一个小山村。25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满10岁的孩子。一天,我的哥哥不知从村里谁家带回一本厚厚的书,名字叫《汾水长流》。在那个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的年代,在很难见到文学书籍的小山村,我如获至宝,捧着那本不知被多少人翻烂了封面的厚书,连读带猜地一气读完。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小说”这个名词,只是觉得书写得极为生动,万分有趣。从那时在我的心中,便存活着一条清…  相似文献   

17.
忆裴老     
2000年3月24日傍晚,当我惊悉裴丽生同志于3月18日19时15分不幸逝世的噩耗时,顿觉天旋地转,手捧裴丽生同志治丧办公室寄来的“遗体告别讣告”,我悲痛欲绝,失声痛哭起来……裴老既是我的领导,也是我忘年之交的良师益友。早在1943年至1945年,我在太岳第四专署工作时,就曾多次听专员郭清文、副专员刘裕民传达过裴丽生副主任的讲话精神,以后又两次在大会上,聆听过裴老的讲话,印象很深。1955年1月,山西平陆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我为县长。同年秋天省里开农业生产大会,我见到裴省长,向他简要汇报了平陆县的…  相似文献   

18.
阮直 《社区》2010,(23):27-27
那些生存、成长条件好的人真让人羡慕,我们羡慕那些生下来就落地首都的孩子们,他们在没有“贵族”的国度里,就是国民中的“贵族”:我们羡慕那些将门虎子与大家闺秀。在起点上他们就赢了我这样的草根一族,那些优越的生存条件,是我用毕生的努力都无法实现的,比如他们从小就能受到的一流教育,他们有挥霍不尽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1937年冬,我11岁,在共产党领导的洪洞县第三区抗日模范自卫队当宣传员,曾参加演出了日本鬼子用枪逼着7个中国人挖坑活埋自己的话剧“七个坑”。1938年正月,日军占领洪洞城前,抗日模范自卫队编人决死队,三区模范自卫队队长杨子余,是我的小学老师,他考虑我年龄太小,就让我回了家。我父亲是董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公开身份是农民救国会秘书(即农会主席)。我回村后当了儿童救国会秘书(即儿童团长)。我们儿童救国会的一帮小弟兄,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争论并不是从现在才发生的。早在五六年就有不同意见,当时《光明日报》组织过讨论。以后六二、六三年又在学术界讨论过。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伯达等人在他们炮制的六六年六月四日《人民日报》社论中,借批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提出了“阶级的真理”的谬论,以后凡是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就被作为修正主义观点批判。粉碎“四人帮”以后,有的同志在批判“四人帮”极左路线、批判“阶级的真理”的同时,重新提出了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一部分同志认为凡是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而另一部分同志则有不同意见,认为“四人帮”的“阶级的真理”是应当批判的,但是不能简单地否定真理的阶级性,同自然真理没有阶级性不同,社会真理是有阶级性的,于是又展开了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