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应用时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8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于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于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两组用法和剂量相同。比较两组PCI术前和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后90分钟ST段回落程度,以及术后24小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统计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PCI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和CTF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术后LVEF以及血清CK-MB和cTn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更有利于改善冠脉血流,也有利于心肌再灌注,但在心脏泵血和心肌损伤恢复以及安全性方面与术中给药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垂体后叶素(Pit)诱发老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以老龄 SD 大鼠腹腔注射 Pit(30U/kg)造成心肌梗死模型,观察腹腔注射尿激酶(5万IU/kg)对血清心肌酶(CK、CK-MB、LDH)释放量、心电图 ST 段抬高程度以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心肌酶(CK、CK-MB、LDH)释放量以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均显著增加,ST 段明显抬高(P 均<0.01);观察组则较实验组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CK、CK-MB、LDH 和 ST 段分别降低50.0%、53.0%、55.0%和46.0%(均为P<0.01)。结论尿激酶对 Pit 性老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降时间和幅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AMI患者120例进行溶栓治疗,对治疗后1小时、2小时、3小时、1天、3天不同时间段心电图的ST段回降情况进行记录,根据首次ST段回降情况分为A、B、C3组,A组ST段回降≥90%,B组ST段回降≥50%,C组ST段回降<50%,比较3组患者溶栓后预后情况。结果 A、B、C三组CPK峰值、病死率呈显著递增关系,LVEF值呈显著性递减。 A/B2组2小时、3小时、1天和3天心脏性病死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1小时心脏性病死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下降幅度越大,下降时间越快,则患者的预后越好。而其余患者则应考虑强化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溶栓后即刻PCI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溶栓后即刻PCI。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心绞痛再发率进行比较,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0.00%,心绞痛再发率为18.00%,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6.00%,心绞痛再发率为2.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对照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00%,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37)。结论溶栓后即刻PCI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且术中发生无复流,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患者中1例死于反复恶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病死率为5.00%(2/40)。其余38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行PCI术中无复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心理状态,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强化降脂保守治疗的预后以及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10mg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强化降脂组使用20mg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脂以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掌握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强化降脂组治疗后血脂TC,TG以及LDL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HDL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炎性因子hs-CRP以及sLOX-1含量显著降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血脂TC以及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炎性因子sLOX-1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AST,ALT以及CK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sLOX-1含量,缓解患者心肌以及血管内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3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 PA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再通率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具体如下:1瑞替普酶r PAl8mg溶于生理盐水10ml内静脉注射,无出血30分钟重复上述剂量。2溶栓前即刻嚼服阿司匹林300mg,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日始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每日75mg口服。3溶栓前静注普通肝素60U/kg体重(最大量4000U),然后12U/(kg·h)(最大1000U/h)静脉泵入应用48小时,观察再通指标:1胸痛缓解情况,2再灌注心理失常,3抬高的ST回落情况,4MB及肌钙蛋白T酶峰前移时间)。结果 68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溶栓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再通率分别为19.12%(13/68),54.4%(37/68),91.18%(62/68)。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r PA具有很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率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临床工作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表现为无痛型8例、咽喉牙痛型6例、胃肠型18例、脑症状型6例、心衰休克型9例、颈肩背痛型3例、心脏骤停型4例.18例行急诊PTCA,10例行静脉溶栓,21例错过急诊手术及溶栓时机择期行CAG,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心电图ST段抬高型AMI 34例(63%),非ST段拾高型AMI 20例(37%).心电图示心肌梗死广泛前壁11例,前壁10例,前间壁9例,下壁+正后壁2例,下壁10例,下壁+正后壁+前壁2例,下壁+前壁3例,后壁3例,右室4例.无痛型AMI见于老年患者.结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极易误诊,应引起各级医师的重视,要尽早进行动态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以便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TEMI患者D2B时间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死亡率提供指导。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42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19人)及观察组(23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就诊治疗,观察组从进门完成首份心电图到进行球囊扩张术,严格按照D2B时间≤90分钟的标准执行。结果观察组患者D2B完成各环节检查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D2B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缩短STEMI患者D2B时间,是有效开通梗死动脉、恢复有效的心肌灌注、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应对STEMI患者D2B时间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介入治疗时机不同,将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46例患者在发病6~12小时内行PC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LVDD,LVSD,LVEF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不十分明显,一旦确诊,尽早行PCI能够快速恢复心肌灌注,利于心功能改善,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科2004年5月~2006年10月住院的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共301例,其中男性245例,女性56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80.11±5.30)岁。根据DCG检测分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指房性早搏>100次/天,室性早搏>100次/天。心律失常组分房性心律失常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及混合性心律失常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脏房室内径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把心律失常、非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1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198例,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比较房、室增大有显著差异(P<0.01),LVMI增加有差异(P<0.05),LVEF降低无差异。房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比较,前者以左心房增大为主,后者以左心室增大或同时并左心房增大为主(P<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在此心脏结构改变基础上,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处理心律失常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功能,防止心脏扩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首次因急性STEMI行溶栓治疗的患者64例,其中在治疗前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3个月以上的32例患者为干预组,在治疗前不用任何他汀类药物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的心肌酶学炎症因子改变、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cTnI和CK-MB的峰值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cTnI和CK-MB的峰值时间、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溶栓前后干预组患者的hs-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4周内,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300,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STEMI患者溶栓前后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房、室性心律失常数据。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我部门诊体检检出的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71例,对他们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检出的房、室性心律失常数据,并与参加同期体检、同龄、高血压未发生LVH患者(对照组,129例)比较。结果 LVH组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性心律失常总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LVH患者常常合并较多较频繁的房、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再发率、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再发情况明显较常规组减少,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心律失常再发,提高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3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共47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共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7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标志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多,P 0. 05;血小板计数组间差别不大,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 T,CRP,CK-MB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的轻度出血、重度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龄患者,能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更好地控制炎性标志物水平,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抗血小板作用更有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11例均为这近4年来住院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68~88岁,平均年龄76.6岁。7例为急诊入院,4例发生在住院期间。症状:7例以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4例表现为心绞痛。体征:4例血压升高;6例听诊心音低纯,3例心前.区Ⅱ~Ⅲ级缩期杂音,6例双肺闻及湿啰音,5例轻度下肢水肿。发作时心电图:发病时均出现定位性Q波,6例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4例ST轻度下移,  相似文献   

17.
对60例男女大学生心电图进行分析,发现心室过早复极化者21例,其中以男性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左胸导联(V3V4V5),T波高耸、双肢对称、S-T段抬高、J点上移。此种改变、心室过早复极化,是运动员或者部分青壮年的一种正常变异现象,但应与某些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心包炎高血钾症、室壁瘤、心脏外伤时出现的S-T段抬高,T波高尖等心电图特征相鉴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将进入本观察的51例患者,溶栓治疗后,按有无 Q 波形成,分为 Q 波组和非Q 波组,全部患者入住 CCU,并在入院即刻、入院后8、16、24、48、72h 分别进行血清心肌酶学检查。对其中34例患者在心梗后1w、6w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Q 波组血清 CPK 峰值(1347.58±220.33)IU,左室质量指数在心梗后1周和6周分别为(234.82±92.36)g·m~(-2),(271.52±93.12)g·m~(-2),均明显高于非 Q 波组,随访半年表明新近出现心衰概率亦明显高于非 Q 波组。结论溶栓后的有 Q 波出现,血清 CPK 峰值高于500IU,左室质量指数>220g·m~(-2),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年龄≥60岁的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以及80岁及以上组,并对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最多(85例,66.41%),其次为有吸烟史(60例,46.88%)和合并糖尿病(33例,25.00%)。男性组吸烟人数显著多于女性组(P〈0.05)。女性组空腹血糖水平(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60~69岁组中有吸烟史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且60~69岁组患者的BMI显著大于80岁及以上组(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0.63%)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37%)(P〈0.05)。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病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治疗手段无显著差异。60~69岁组中经介入治疗的患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结论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是老年AMI最主要危险因素,应戒烟并合理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应提高PCI和溶栓在老年AMI患者中的治疗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4例老年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2例患者行常规的PCI术,观察组在PCI术前泵入盐酸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活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老年急性STEMI患者以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