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对山东省部分地方性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成就动机测量。结果表明: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理科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专科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本科生;非师范类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师范类学生。本文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研究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问题。发现不同年龄、教龄的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职称职务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历、性别、职业动机、教师的个人认同和组织认同对职业认同程度存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是动态变化过程,是个体经验形成的结果。职业认同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突出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其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认同。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问卷法对七所大学的500多名本科生的职业动机进行了因素分析和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1.大学生的职业动机由内、外两个方面构成 ,内在动机包括能力、自主性、兴趣爱好和职业投入度 ;外在动机包括报酬、竞争、职业评价和从众倾向。同时 ,有内、外动机高度并重的倾向。2 .职业动机在性别差异上表现为男生重能力和竞争 ,女生的动机倾向较弱 ,不明显。3 .三年级学生的职业动机与其它年级差异较大 ;位于经济文化繁荣地区的重点大学的学生更关心职业前途和职业声望 ,竞争意识也较强  相似文献   

4.
职业是实现个人发展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新业态下骑手职业群体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案例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全国新职业青年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对专职骑手和兼职骑手进行比较研究,并使用回归模型分析职业稳定性对骑手美好生活向往的影响。研究发现:专职骑手和兼职骑手在职业收入与保障、择业动机、职业流动情况、职业认同度、城市归属感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职业稳定性对骑手生活预期和职业发展预期均存在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就骑手的职业稳定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大学生最注重自我实现因素,然后依次为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和才能发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住址和父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则无显著差异.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相似文献   

6.
吕筠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4):73-77,92
采用PEI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2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综合探讨自信的各个维度与成就动机的相互影响,其结果表明:第一,大学生自信程度偏高,追求成功的动机比其避免失败的动机强;第二,男女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三,自信水平、外表、社会相互作用、心境、合成动机以及避免失败的动机在各年级有显著差异;第四,学业表现与追求成功以及避免失败成显著正相关,外表与追求成功以及避免失败成显著负相关,社会相互作用与合成动机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职业兴趣事关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也对用人单位做到人尽其才意义重大。本调研报告力图通过样本分析,以对于当前大学生职业兴趣特征有所揭示,以对用人单位、学校及学生个人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对山东省部分地方性院校的大学生进行成就动机测量的结果表明,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避免失败和合成动机两个维度上男、女生差异不显著,但男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明显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依据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条件确立的对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教师职业理想结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动机、职业知向、职业态度、职业意志和职业信念。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要切实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增强教师教育实效,精心培养教育人才;加强教师自我教育,努力成为专家教师。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编《大学生职业动机取向问卷》对全国7个省15所高校的2 75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揭示了家庭因素对当代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影响,对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来源、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和文化水平对大学生职业动机形成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动机教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应着力开发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和《Holland职业个性问卷》对江西省7所高校的485名大学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结果显示:不同的职业个性在职业价值观工作稳定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地考虑工资福利、自我价值实现、工作生活环境和背景变量等因素;性别对职业价值观的自我价值实现和个人价值取向两个维度有一定的预测力;工作稳定性因素在个性类型上主效应显著,企业型比社会型个性类型的人群更多地考虑工作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总水平与心理韧性总体情况显著低于大学生非弱势群体。针对492名自认属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学生社会支持分析发现,这一群体在专业、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上均存在差异;在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韧性分析中发现,则存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能够很好预测职业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职业自我效能,而且还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职业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4.
职业锚的认定与开发是对个体职业能力、需要、动机与价值观的把握与强化.将大学生职业锚的早期认定与开发作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既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367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点,考察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职业决策困难特点方面,大学生在缺乏职业信息、犹豫不决、内部冲突三个维度上得分均较高;在内部冲突、犹豫不决、缺乏获得信息方式上,女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在职业决策困难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面,缺乏决策过程知识、缺乏自我信息、缺乏职业信息、缺乏获得信息方式以及犹豫不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可靠信息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与经济体制的变革,多元社会文化与社会风尚,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的不够完善,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不健全影响;诸种因素的合力,使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尤其是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呈现出多样、复杂化的发展态势,如自我化、具体化、矛盾性、短期化、功利化、多种实现手段途径,也追求自我与社会的协调,令人忧喜交错。为凸显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应加强制度因素、社会主导文化、就业政策与市场完善、学校与家庭教育诸方面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7.
了解在读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现状,探讨不同因素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影响,对高校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改革以及教育硕士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高校在读教育硕士展开问卷调查,并将调查数据结果进行数理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可以发现在读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良好;个人背景差异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有一定影响;高阶职业素养和职业价值观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价值观对基本职业素养和高阶职业素养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本职业素养对高阶职业素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  相似文献   

18.
随机选择绍兴市两所高职院校的2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专业承诺相关因素的关系入手,探讨提高专业承诺的路径并建立相关模型,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结论:a.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兴趣,成就动机和专业承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b.成就动机在职业兴趣和专业承诺之间起中介作用;c.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兴趣、价值观与成就动机对专业承诺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山东省11所高校调查数据,运用SPSS19.0、AMOS21.0从社会、家庭、高校、个人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的影响显著性依次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高校因素、个人因素。其中社会挑战等7个社会因素,家庭支持等6个家庭因素,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7个高校因素,职业决策问题解决能力等5个个人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尤为显著。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优良生态环境、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可据此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农业高校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调查,结果表明:农业高校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有社会和个人2方面的原因,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要增强女性对自身性别的信心,健全法规以应对就业歧视,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培训和咨询;要学会正确归因,积极进取,努力拓展职业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