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自我形象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卓 《学术交流》2006,(3):160-163
处于边缘弱势地位的美国华裔作家,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颠覆被美国主流文化“他者化”的华裔形象。然而,美国华裔作家在华裔自我形象的建构过程中,不仅将美国主流霸权文化“他者化”,而且在主观上区别华裔文化与中国文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矛盾态度表明,美国华裔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改造,目的不在于承传中国文化,而旨在建构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形象,在“东方主义”的裂缝中为华裔开拓出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李庆本 《求是学刊》2003,30(6):98-103
本文试图突破将中国等同于传统、将西方等同于现代的学术范式,以中国近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为主要考察对象,从浪漫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密切关联入手,揭示了审美现代性在汉语语境中产生的文化渊源、具体内涵、历史意义。以此说明审美现代性问题不仅仅是西方独特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内在于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之中的。而在考察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时候,就不应该仅从西方着眼,还应该考虑到中国文学自身因素,不仅要看到中国浪漫主义作家所受到的外国文化的影响,还应该注意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在现代作家身上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从童年时代起就开始通过文学作品初识中国,20世纪初曾邀请契诃夫一起来中国访问,并关心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希望了解孔子的思想,30年代曾就"左联"五作家被害一事向反动势力发出抗议;在高尔基的作品中,也出现过不少中国人的形象,这些形象既体现了高尔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面的痛切批判,又倾注了他对作为被欺凌、被损害者的"东方"和中国的真挚同情,两者都显示出作家对于中国的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既包含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法律思想,也包含了中国历代沿革演变的法律制度。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剖析,批判其糟粕,借鉴与继承其精华,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拟从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入手,探求传统法律文...  相似文献   

5.
试论毛泽东的中国文化观周亚洲毛泽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而十分重视运用马列主义立场与方法批判和总结中国传统文化,正是通过这一批判与总结,他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观。他的中国文化观,强调马列主义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意义,与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形形...  相似文献   

6.
张永侠 《社科纵横》2013,(3):123-125
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浸润于中国文化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使传统思想文化在其思想理论的形成中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没有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则不可能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在自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一直遭受批判。在全盘西化论者那里,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遭到彻底否定。对怀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国人来说,这样一种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极端批判态度和彻底抛弃做法在现时代需要引起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兰河传》中“胡家婆婆”这一形象,承载了真实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体现不良传统文化对人戕害的中心人物。“胡家婆婆”的性格是在传统文化的浸染与熏陶下形成的,她也就成了传统文化的影子,她将所受浸染悉数再传递下去,并不自觉地成了不良传统文化的帮凶,害己而不自醒,害人而不自知,一切都是按照传统文化与习俗的要求进行的,按照自己所认为的善的方向努力的,到头来却落得了人财两空,坑己害人。由此,不能不引起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同时,小说也把目光与视角投放到更为广阔的诸多女性悲惨命运的描述中,深刻揭示了不良传统文化笼罩下的女性悲惨命运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不是单一的,而是群体的,并由此让读者看到人类劣根性在传统文化土壤中的培育与繁殖。  相似文献   

9.
从《红楼梦》中士人形象看曹雪芹对儒家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教化在塑造传统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灵魂方面,作用至深至远.甄士隐、贾雨村和贾政是<红楼梦>中着墨较多的士人形象,伟大作家、思想家曹雪芹在这三个文学形象中寄寓了非常深刻的文化寓意.甄士隐是深受宋明理学浸染的士人,此人具有理学家所高倡的"内圣"人格,但同时又是个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毫无治事本领的废人;贾雨村是儒家思想文化与科举制度结合之下产生出来的士人代表,其特点是知行不一,虚伪无耻;贾政是儒家"礼"文化化育出来的士人,品格端正,但因循守旧,不周世用.曹雪芹通过这三个士人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言文化背景下,对西方的“原型批评”概念有必要进行本土化阐释。在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与新时期小说的联系中,存在着四种“主题原型”:一是人与自然其生兆存;二是人经历考验、发挥潜能;三是在神奇幻境的书写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四是批判重利轻义、贪得无厌的物化人格。这些“主题原型”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呈现形态、置换动力、现实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反映了作家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本土审美意识的觉醒。另外,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和文学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重义轻利”的人生观、肯定道德生命人格的价值观等,有可能成为我们回应当下生活、重建生活诗学、提升文化品格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1.
法兰克福学派早中期代表人物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中主要将焦点放在了现代性批判上,但由于他们看到了实际革命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于是就把批判的落脚点转向文化,使之成为文化批判.又由于文化对现实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种远离现实的文化形式,于是,艺术与审美就成了实际的焦点.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美学批判,其文化批判的落脚点也就集中在艺术和审美领域.这一文化批判几乎成为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从精神和文化角度实施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12.
王勤 《求是学刊》2001,28(6):15-20
2 0世纪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种种文化危机几乎都是由西方文化的入侵导致的。如果说中国的自觉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是对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自我实践性批判 ,那么相对而言 ,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 ,以及目前正在引起世界普遍关注的全球化进程则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对传统日常生活的批判。新世纪的中国必将承载着这样一种双重的批判走向新生和强大。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 ,通过现代化、全球化对传统日常生活基础和思维模式的冲击 ,分析了中国目前文化转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并提出了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迎接全球化浪潮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杨小兰 《社科纵横》2010,25(6):107-108,116
严歌苓移民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两大类:“老移民父亲”和“新移民父亲”。他们身份迥异,背景悬殊,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与传统的父亲形象相比,这些父亲在作家笔下都失去了原有的神圣与威严,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性格、心理缺陷,从而显示出作家这样的一种创作倾向——“审父(弱父)情结”。严歌苓用冷静的笔调为我们细致地展现了父亲这一形象在异域中是如何因为男性地位、身份的变化而逐步异化的过程,更集中探讨了这一变异过程中的文化因素,从而使其小说具有了文化反思、文化批判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走出日常生活世界──《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述评马俊平自在的日常生活世界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或寓所,人自身的现代化就是传统文化的转型,而传统文化的转型落到实处即为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即公式:人自身的现代化一文化的转型一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在当今中国等...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贤 《社科纵横》2005,20(6):193-194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是引导中华民族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所包含的负面影响,进而批判、摒弃这些负面因素,人们才会真正成为生育的主人,人类才会以高度文明的方式繁衍生息,从而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选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5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衣俊卿教授主编的日常生活批判丛书,包括6本书,其中,衣俊卿的《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再版)提供了日常生活批判的基本理论框架;衣俊卿的《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是运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范式解析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结构和图式的一种尝试;王晓东的《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和王国有的《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是日常生活批判分支理论的构建;杨威的《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透视》是从日常生活批判的角度对中国的日常生活世界及其社会历史所作的文化哲学批判;李小娟的《走向中国的日常生活批判》则记录了世…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大师,也是先秦诸子文化的集大成者.荀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有深刻影响,要言之,可分"继往"与"开来"两方面."继往"角度说,荀子在诸子中突出的批判继承了先秦学术;从"开来"角度言,荀子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方向,并影响了中国传统儒家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批判与中国女性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过分庞大的日常生活内容和层面,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的主要羁绊之一。要加速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转型,就必须对日常生活进行反思和批判。在这一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我们切不可忽视对中国传统女性文化价值取向的关注和沉思,因为它是中国日常生活内容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品的方言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悠久厚重而优秀的越文化,是最初滋润鲁迅成长的土壤。鲁迅从区域文化的"母体"中获得的文化"基因",使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一定的区域文化联系得最紧密的作家之一。从鲁迅留给后世的各种形式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的绍兴方言运用,我们可以看到作家意识深处与其所处的区域文化的天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各位先生,同志们: 全国古籍整理理论研讨会在我省西北师范大学召开,各位专家、学者不远千里来甘肃传经送宝,我代表中共甘肃省委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辛勤奉献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同志们都清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最近我们高兴地看到,人民日报大版报导了以研究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